陳云同志題詞:“以張海迪為榜樣,努力學習,熱心助人,做八十年代新雷鋒。”1.海倫·凱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19世紀一位又盲又聾的美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會活動家。憑著自強不息的毅力,在安妮·莎莉文的幫助下,她已經掌握了五種語言,即英語、法語和德語。她完成了一系列作品,并致力于殘疾人的福利和慈善事業的建立。她被《時代》雜志評為美國十大英雄偶像之一,獲得過總統自由勛章等獎項。
4、 身殘志堅 名人 故事張海迪,一個勇敢與病魔抗爭的女人身殘志堅,是一整個時代的偶像,是當代的“帕維爾·科爾察金”。五歲的張海迪因為脊髓病導致胸部以下癱瘓,所以她只能坐在輪椅上做一切事情。從此,張海迪開始了她特殊的人生之路。她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樣背著書包去上學。她只能坐在家里的輪椅上,自學正常孩子在學校學的東西。不久,她做了手術。
她讓媽媽在桌子上放一面鏡子,這樣她就可以從鏡子里看書了。就這樣,張海迪系統地自學了中小學課本,后來開始自學英語。她給自己定了一個規則:每天背10個英語單詞。如果她不能完全背下來,忘記幾個就會咬幾下手指。所以她的英語進步很快,漸漸地,她開始為相關單位翻譯英文資料。有一次,她翻譯了一本小說《海邊診所》。
5、 身殘志堅的 名人事跡司馬遷以其“研究天人關系,貫通古今之變,形成家言”的史學知識,使《史記》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傳記通史,對后世影響巨大,被魯迅譽為“史家絕唱,離騷無韻”。其父司馬談,被任命為太史令。司馬遷早年在家鄉過著貧苦的生活。建元六年,竇太后死后,漢武帝止于黃老之言,刑名百家,重新發動尊儒。這就是著名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元朔二年,司馬遷從夏陽遷至長安,后隨家人遷居北京。他學孔安國的《尚書》,學董仲舒的《春秋》。
公元前104年,司馬遷在主持修訂歷法的同時,正式開始撰寫《太史公書》。田漢二年(公元前99年),因“李陵事件”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因其直言不諱,觸怒漢武帝,認為他是在為李陵辯護,于是下獄。在獄中,司馬遷努力自強,忍受著難以忍受的痛苦,繼續書寫史記。司馬遷出獄后擔任刺史官,繼續憤然著書,最終于公元前91年完成《史記》。
華十九歲那年,得了一場可怕的傷寒。這場大病幾乎毀了他的一生。從臘月二十四開始,他已經病了半年了。此后,他的左腿因病致殘。走路的時候,他要左腿畫一個大圈,右腿邁一小步。對于這奇異而費力的一步,他曾幽默地稱之為“圓和切線的運動”在逆境面前,他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發誓:“我要用健全的頭腦來代替我不完美的雙腿!””經過幾年的自學,開始向華雜志投稿。
原因是他寫的問題已經被一個外國專家證明了。相反,這增加了華的信心,因為這些問題都是他自己研究的,他從來沒有見過別人的解決辦法。1930年,華在《科學》雜志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蘇嘉駒代數的五次方程解不能成立的原因,是清華大學數學系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現的。熊清來大吃一驚,當即拍板:“這個小伙子應該請他來清華!
6、 身殘志堅的 名人 故事身殘志堅名人故事Collection身殘志堅故事Collection在國慶聯歡晚會上,他表演了彎著脖子打傘、腳拿筷子、晾衣服、拿花生的絕技,贏得了大家的陣陣掌聲。大家都以為他是學校請來的雜技團高手,可是當他在臺上,露出兩只空袖子的時候,大家都驚呆了。
十四年來,他一直堅持用腳翻書。也是昆明市宜良縣文科狀元,云南省60強,再來看看90年代出生的勵志青年身殘志堅的勵志故事。楊孟衡,1990年11月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宜良鎮,1997年,7歲的他因高壓電傷,雙臂高位截肢,開始用腳寫字練字。楊孟衡在學習用腳寫字三個月的時候被10萬伏的電壓擊倒,幾秒鐘后就暈倒了,父親楊宏斌抱著受傷的兒子從衛生院,到縣醫院,再到昆明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為了不讓兒子永遠離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