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除了廣州和深圳,發展潛力最大的城市比較看好東莞。廣州作為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具備工業基礎、科技力量雄厚、高層次知識性人才集聚、交通便利、對外開放程度高等有利因素,改革開放早期形成了高新技術產業帶,但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我國中西部的武漢、重慶、西安、蘭州等地正日益成為中西部地區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心,廣州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語,其早期巨大經濟成就的背后,帶來的是現今環境的巨大壓力。
1、廣州增城的前景怎么樣?
荔枝之鄉發展蓬勃。增城成立區后,定位更清晰,城、園、景、果、林的藍圖繪就,成為粵派城鄉福源地。山水經濟文章,是增城特色之一,白水寨風景名勝區是較早開發項目,有口皆碑,發展出立體文化旅游區,把農業與山水果林“匯景成真”。增城的大動作,是地鐵建設所帶動的改革工程,區位意識明顯,改變出村鎮農貌新顏,朱村的教育城規模展現,成為又一知識高地。
2、廣州哪個區的經濟發展潛力比較大?
我的觀點是:增城區最具發展潛力!清末民初,廣州流行一個說法是:“寧要河北一張床,不要河南一間房”,當時廣州,經濟重心基本集中在珠江北岸,今天,廣州換了一個說法叫:“買南不買北,買東不買西!”這句話同樣反應了廣州的經濟發展中心開始東拓南進。過去是因為珠江阻斷了廣州向南拓展,但是1933年,由美國人城建的海珠橋正式開通,之后,廣州的橋梁建設就像雨后春筍一樣,越來越多,而珠江南北兩岸的經濟差距也越來越小,
直到改革開放之后,沒有了“河南、河北”的說法,廣州的城市框架也拉大了。所以,從廣州整體經濟布局來看,我認為東面的機會更大,包括天河區、蘿崗區、以及新塘、增城一帶,其次是南面的番禺、南沙一帶。這些地方的經濟潛力會比西面和北面要好,天河、越秀如今都是比較成熟的城市中心區,所以,要看發展潛力,我認為增城會是一個機會。
原因有三:1:廣州第二機場將落戶增城正果鎮目前,上海、北京、成都都有了第二國際機場,廣州也不甘落后,已經把第二機場落定在增城正果鎮,根據現有的發展經驗,第二機場的規模與第一機場規模是一樣的,足以可見,增城的巨大發展潛力,2:高端產業聚集增城從教育布局來看,廣州的教育城已經確定選址增城,而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經完成升級,與廣州開發區、南山開發區并列廣州三大國家級開發區。
云集增城的企業郵北汽廣州、五羊本田、廣汽豐田、富士康科技小鎮、其中單獨來看富士康這個項目,就會帶來600億的投資,這將成為廣州40年以來,最大的一筆項目投資,3:發展的連續性我們可以觀察一下廣州的城市發展節奏,東進的連貫性肯定比南移要好,從天河到蘿崗再到增城,中間沒有空隙,可謂是一步到位。而南邊是由點到線再到面,所以從發展速度來看,東面肯定占優勢,
3、如何評價廣州陸豐的發展前景?
陸豐市是屬于汕尾的縣級市,汕尾市GDP長期排倒數第二。事實上陸豐比汕尾名氣還響亮點,稍遠點的有“天上雷公,地下海陸豐”,說的就是這個陸豐了;近幾年又因為“毒都”中外聞名(當然是壞名聲)?,F在經濟是一塌糊涂,畢竟上級也不行,當事實上地理位置很好,濱海城市,有港口,但未大規模開發。有三大市鎮:東海、碣石、甲子,有一定的文化沉淀;遠點的有宋朝末帝逃避,近的有紅色文化,
目前有陸豐高鐵站,新建陸豐南、南塘兩高鐵站,遠期還規劃有陸豐東站(甲子),這條件也夠硬了,直接與深圳、廣州聯通,1??小時經濟圈。高速:深汕與甬莞已通,新建興汕高速,也算四通八達,在這些硬實力下,你說發展前景好嗎?肯定是發展潛力巨大,可謂是一片光明。如果你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一是上級不會先考慮下屬地方,優先發展城區(當然也很難發展起來)。
二是地方政府公仆沒怎么見過RMB,所以好不容易有撥款下來,總要自己留下一些研究研究,層層下來,真正落到工程就沒了,所以工程有聲沒影,三是沒有政策;這可能是最重要的,這政策是雨,雨來了,才能洗刷掉污垢,清潔垃圾;雨來了,才能給陸豐大地帶來養分、帶來水源,生芽發綠;雨來了,才能撥開云霧見天日。相信,有一天,雨會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