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戰爭,是1926年至1928年間,在中國國民黨領導下,以國民革命軍為主力,蔣介石為總司令,由國民政府發動的統一戰爭,北伐勝利的原因:1,北伐戰爭-意義北伐只用了一年時間,就基本消滅了軍閥吳和孫的軍隊,重創了軍閥張的軍隊,沉重打擊了北洋軍閥的統治,加速了中國革命歷史的進程,北伐的時間是1926年到1927年,北伐戰爭的主要戰場是:湖南和湖北。
北伐戰爭,是1926年至1928年間,在中國國民黨領導下,以國民革命軍為主力,蔣介石為總司令,由國民政府發動的統一戰爭。1926年7月9日,國民政府成立國民革命軍,從廣東開始作戰。繼連克長沙、武漢、南京、上海等地后,國民政府因對中共態度不同而一度分裂。汪精衛與蔣介石決裂,北伐陷于停頓。寧漢合流后,國民革命軍繼續北伐,在西北的馮玉祥和山西的閻錫山的參與下,于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仆從張撤至東北,在皇姑屯被日本暗殺,其子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至此,北伐完成,中國正式統一。
確切的說是屬于國民政府,因為袁世凱下臺后,在多災多難的中國只有政府這個名稱比較正規。1917年9月,以孫中山為大元帥的軍政府在廣州成立,開始了北伐戰爭。由于西南軍閥與直系軍閥勾結,孫中山被排擠,軍政府改組。同年5月21日,孫中山離開廣州前往上海,保法運動失敗北伐戰爭 failure。
北伐戰爭-意義北伐只用了一年時間,就基本消滅了軍閥吳和孫的軍隊,重創了軍閥張的軍隊,沉重打擊了北洋軍閥的統治,加速了中國革命歷史的進程。國民革命軍能以少勝多,原因很多。就軍事指揮而言,主要采取集中兵力逐個擊破的戰略方針,先向北洋軍閥勢力較弱的湘鄂情進軍,消滅吳軍,再揮師東進消滅孫軍,最后北上解決最強大的張軍;發揚行軍前進、機動殲敵、窮追不舍、速戰速決、英勇頑強、連續作戰的作風;審時度勢,靈活用兵,及時改變戰術,在戰爭中保持主動;分化瓦解敵軍,補充壯大自己。這場戰爭夭折的教訓,使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深刻認識到建設無產階級軍隊和進行武裝斗爭的極端重要性,從而開始走上建立中國工農紅軍、進行土地革命、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嶄新革命道路。
4、北伐的主要戰場?北伐的時間是1926年到1927年。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在中國的統治,把革命推向全國。北伐的對象是:孫、吳、張。北伐戰爭的主要戰場是:湖南和湖北。(浙、閩、滬、蘇南為次戰場)北伐主要戰役有:汀泗橋、和盛橋、武昌等。北伐勝利的原因:1。革命聯合陣線的領導;2.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的領導作用。3.各地農民和工人階級的大力支持和擁護。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