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畫中的劉海蟾是一青年男子,在劉俊的精心刻劃下,使其身上既有神仙的風骨又有凡人的感情,成為傳世的劉海蟾形象中的佼佼者劉海戲金蟾出自什么典故,劉海戲蟾的故事,至遲在北宋時便已產生了,劉海戲金蟾圖的人物其它信息,劉海蟾是我國古代道教人物,劉海蟾戲蟾最初的目的是除蟾祟,所以劉海蟾所到之處,蟾聲消絕。
劉海戲蟾的故事,至遲在北宋時便已產生了。北宋詞人柳永《巫山一段云》中有這樣的句子:“貪看海蟾狂戲,不道九關齊閉。”可見,當時已有劉海蟾狂戲蟾的戲曲演出。劉海與八仙一樣,也是喜劇色彩很濃的神仙。明朝《列仙全傳》中,劉海為八仙之一,到了《八仙出處東游記傳》中,劉海的位置才被張果老頂替。但在所謂下八仙中,還有劉海的名字。劉海,歷史上實有其人。五代時人,仕燕王為相。后學道成仙,傳說中是個仙童,前額垂著整齊的短發,騎在金蟾上,手里舞著一串錢,是傳統文化中的“福神”;金蟾為仙宮靈物,古人以為得之可致富。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表示財源廣進,大富大貴之意,過去人們常將劉海戲蟾剪紙、繪畫請回家中,求財祈福
劉海戲蟾的故事,至遲在北宋時便已產生了。北宋詞人柳永《巫山一段云》中有這樣的句子:“貪看海蟾狂戲,不道九關齊閉。”可見,當時已有劉海蟾狂戲蟾的戲曲演出。劉海蟾戲蟾最初的目的是除蟾祟,所以劉海蟾所到之處,蟾聲消絕。考究起來,其所謂“戲”是一種巫術動作。《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引《邵武縣志》說:“劉海蟾,名元英。……或曰:元英本名海,嘗以道力除蟾祟,故稱為海蟾云。”劉海戲蟾的故事幾經演變,喜劇色彩越來越濃,劉海的“戲”的巫術驅邪意義逐漸消失,蟾已不再是除祟的對象,而是施行法術的靈物。明朝李日華《六硯齋筆記》說:“皇越石攜來四仙古像,一為海蟾子,哆口蓬發,一蟾玉色者戲踞其頂。手執一桃,連花葉,鮮活如生
3、劉海戲金蟾圖的人物其它信息劉海蟾是我國古代道教人物。由于明代皇帝崇信佛道二教,所以明代以來的繪畫、雕塑中經常出現劉海蟾的形象,據傳,劉海蟾,廣陵人,曾做過燕王劉守光的丞相,后從鐘離權、呂洞賓學道成仙,被道教尊為全真道北五祖之一。宋代柳永《巫山一段云》有“貪看海蟾狂戲,不道九關齊閉”的詩句,民間視劉海蟾為福神、財神,并流傳“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之說。出現在雕塑、繪畫和工藝品之中的劉海蟾多為蓬發赤足的少年形象,此畫中的劉海蟾是一青年男子,在劉俊的精心刻劃下,使其身上既有神仙的風骨又有凡人的感情,成為傳世的劉海蟾形象中的佼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