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列舉一些最為常見的大駐馬店方言,你聽聽是不是這個味道。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駐馬店人,方言這事可以好好的和大家聊聊,在不同場合,老家話出現的概率頻次都不一樣,但“中”這個字在大駐馬店可謂是朗朗上口的地道方言了,我這么說中吧,沒一點毛病,俺家住在駐馬店,好多地單兒都好玩兒。
1、方言是怎么形成的?
漢語的北方方言是古代生活在中原地區的漢族所用語言經過長期發展,并受周圍少數民族語言影響的直接結果。而分布在中國南方的其他漢語方言則發端于歷史上黃河中下游地區人民的幾次南下移民活動,中國歷史上的移民,上溯先秦,下及近世,代代不絕。人口遷移的方式大概有兩類,一是人民自動的流徙,一是政府有計劃的移民,前者多因為戰亂、災荒、饑饉或人口膨脹所引起,后者則是為了某種政治、軍事或經濟上的目的。
縱觀中國歷史上的移民活動,遷徙的大方向主要是由北向南,其次是由東到西,反向而行的例子比較少見,這一重要特點產生了漢語南方各方言的最初源頭,并形成了今天漢語方言地理的格局,吳方言的源頭最為久遠。據《史記》記載,三千年前的先周時代,有一支移民在經過一場政治變動后,從陜西渭水流域遷到江南太湖流域,他們建立了吳國,其語言可能成為后來吳方言的最早淵源。
比吳方言稍晚的是湘方言,湘方言來源于今天已不存在的古楚語。在商朝末年的中原動亂中,楚人南遷至江漢流域,因此楚語被帶到了湖北地區,戰國時期,楚國南進占有湘資流域,于是古楚語又擴散到湖南。秦統一六國后,向南越過五嶺占有了兩廣地區,嶺南原是百越民族的居住地,秦始皇為防止他們的反抗,派遣五十萬軍隊駐扎于此。這些士卒所用的語言,成為粵方言的先聲,
福建本是閩越族的家園,兩漢時這里僅設一個縣。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大量北來移民從陸路和海路進入福建,八十年中,福建西北山地和東部沿海接連出現十三個新縣,原始閩方言應該就萌發于這一時期,贛方言和客家方言出現最晚。江西地區古稱吳頭楚尾,應當是古吳語和楚語的交匯處,因此漢代以前并沒有原始的贛語,在西晉永嘉年間(307~312年)以后發生的漢族人民大南徙的浪潮中,有部分北來的移民到達江西北部,他們帶來的語言可以看成是贛方言和客家方言的前身。
2、駐馬店有哪些有趣的方言?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駐馬店人,方言這事可以好好的和大家聊聊,在不同場合,老家話出現的概率頻次都不一樣,但“中”這個字在大駐馬店可謂是朗朗上口的地道方言了,我這么說中吧,沒一點毛病。而就地域劃分不同,比如平輿汝南正陽新蔡這些地方方言在大體上是一樣的,但上蔡西平等又和這些地方不盡相同,下面列舉一些最為常見的大駐馬店方言,你聽聽是不是這個味道。
一:各地通用方言男士單身叫做:刮汗條子爸有些地方叫做:答蹲叫做:谷底那廁所叫做:谷底那上衣叫做:褂子,短袖叫做:漢叉子。馬甲叫做:小坎兒,背叫做:脊娘太陽叫做:日頭(這個河南很多地方都如此叫)昨天叫做:葉兒個放東西叫做:擱到那兒膝蓋叫做:布老蓋兒板凳叫做:蹲兒衣服兜叫做:布袋兒牛叫做:偶惡心人叫做:格一人女孩叫做:小妮壞叫做:孬捉迷藏叫做:藏老木兒沒事叫做:木事兒花生叫做:裸身很累叫做:可睡哩慌騙人叫做:貓人夾菜叫做:叨菜(在年關餐桌上,勸親戚朋友常用語)聊天叫做:噴闊兒估計叫做:約摸住叫喊叫做:脅火(表達不滿的口頭禪,你脅火啥脅火)正好叫做:可美無論如何叫做:弄啥都中罵人叫:絕人同齡人叫:一筏兒(哩)下午叫:后班兒(或鶴上)現在叫:陣滿剛才叫:江氓(前尖尖)舒服:叫出坦或帶勁廚房叫:灶屋臥室叫:里班吃晚飯沒叫:喝木有客廳叫:堂屋車叫:拆二:部分地方方言(不同的縣市不一樣)背巾兒------“背心”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