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正搞清楚這些影響、找到人造月亮的贏利點之前,貿然發射“人造月亮”是費力不討好的行為。當年蘇聯在1993年和1999年,就發射過兩次人造月亮,人造月亮必須足夠大,在太空才可以媲美月亮發光,后來我國四川某機構也專門論證過,認為人造月亮能夠改善城市照明。
1、四川人造月亮什么時候升空?
違背客觀規律的事,還是少做為好。首先,人是動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物鐘,是人類進化的結果,絕不能違背這個客觀規律。違背客觀規律,只能給人類帶來災難,而不是造福,其次,人造月亮必須足夠大,在太空才可以媲美月亮發光。即便是人造衛星在太空數以萬計,我們根本感覺不到它們能夠給地球照明的程度,甚至沒有存在感,
如果人造月亮低軌道運行,就要快速繞地球轉動,根本不可能滯留在某地上空,如成都。如果滯留在某地上空,那就是地球同步衛星,需要離地面約為35786公里,月球直徑3476.28公里,距地球平均距離是38萬多公里,而且月亮還因為在圍繞地球轉動時被地球陰影擋住而產生盈虧圓缺現象。如果想讓一個地方出現地球同步衛星一般,且亮度超越月亮,這樣的人造月亮光是技術是都難以解決,更不要說它靠什么長期發出衡亮的光芒,
2、如果2020年人造月亮發射升空,我們會看見兩個月亮嗎?
你說的2020年的人造月亮應該是成都天府系統科學研究會提出的“人造月亮”計劃。按照這個計劃的相關介紹,這個計劃就是發射攜帶大型空間反射鏡的衛星到太空中去,然后通過反射太陽光的方式照亮地球表面,根據推測,人造月亮照亮的范圍大概時3600到6400平方公里,光照的最大強度時現在月光的8倍。下面這張圖就是人造月亮的原理圖,
簡單來說這個“人造月亮”就是用鏡子把太陽光反射到地球照不到太陽的那一面。這個事情其實早先蘇聯人也是做過的,叫做“旗幟”試驗,下面這張圖就是衛星上反射鏡的樣子,這面反射鏡當時只能夠在地面上形成直徑大概5公里的光電,并且位置不是固定的。中國設想中的“人造月亮”應該會比這面反射鏡要大,可操控性會更好,但是從效果上說,人造月亮的觀感會完全不同于真正的月亮。
因為月球反射太陽光發生的是漫反射,而且月球距離地球比較遠,所以在地球上看起來,月球是清晰的、巨大的天體,而這個人造月亮發生的是鏡面反射、距離地球也比較近,所以在地球上看起來,應該是一個周圍閃著巨大光芒的亮點。如果非要比喻的話,應該就是跟看汽車遠光燈的效果差不多:周圍一片黑,中間一個點,周圍都是光暈,根本看不清楚光源是什么樣的【如下圖所示】,當然了,人造月亮的亮度上肯定不如遠光燈那么亮瞎眼了——實際上這個人造月亮產生的最大亮度大概就是黃昏時候的光線亮度那樣,
不過,這個“人造月亮”我并不看好。這個人造月亮確實是不錯的想法,技術上也可以實現,到了關鍵時候還真的很有用【比如說夜間救災之類的】,但是本身這個技術回報率不高,而且風險也不太清楚,如果沒事兒就開著,很有可能會引起自然界其他生物的生物鐘的紊亂,產生的巨大的生物災難可能是難以想象的。所以在真正搞清楚這些影響、找到人造月亮的贏利點之前,貿然發射“人造月亮”是費力不討好的行為,
3、比月球亮8倍!中國即將發射“人造月亮”,能實現嗎?
謝謝邀請。這個計劃曾經由俄羅斯科學家提出來過,當時的設想是發射巨型的超薄反光膜在軌展開,照亮西伯利亞的凍土,提高溫度。從而改善那里的動植物生活環境和農業生產,當時專門在和平號空間站做了實驗,展開了一片致敬20米的反射鏡,照亮了4000平方米的地面。第二次實驗失敗,反射鏡沒有展開,計劃也就停止了,后來我國四川某機構也專門論證過,認為人造月亮能夠改善城市照明。
但是,更多的理性聲音反對這類計劃,首先,地球上的動植物已經習慣了晝夜交替。植物在夜間停止光合作用開始呼吸二氧化碳生成養分,動物夜間進入睡眠狀態需要自然的黑暗才能使體內的褪黑素正常分泌,如果夜間光照太亮,正常得新陳代謝將會被打破,想想會有多少人夜不能寐。所以我們夜間睡眠時,燈光、電子設備閃光等非自然光會干擾睡眠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