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杯是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教育部、全國學聯共同主辦的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實踐競賽,挑戰杯獲獎是有用的,通過這個比賽產生了很多人才,挑戰杯比賽國內有兩個平行賽事,一個是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一個是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挑戰杯全稱是:大學生挑戰杯。
挑戰杯全稱是:大學生挑戰杯。挑戰杯是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教育部、全國學聯共同主辦的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實踐競賽。挑戰杯比賽國內有兩個平行賽事,一個是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一個是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大賽旨在引導和激勵大學生實事求是、努力學習、勇于創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質,并在此基礎上推動大學生課外學術科研活動的蓬勃發展,發現和培養一批在學術科研方面有成就、有潛力的優秀人才。由于“挑戰杯”大賽展示了我國高校的教育成果,促進了大學生與社會的交流與合作,已成為大學生課外科技文化活動中的龍頭活動,日益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和高校的重視,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而良好的影響。被譽為當代大學生科技創新的“奧林匹克”盛會,成為高校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促進力量。
2、 挑戰杯獲獎有用么?挑戰杯獲獎是有用的,通過這個比賽產生了很多人才。競賽獲獎者中,產生了2名長江學者、6名國家重點實驗室負責人、20多名教授和博士生導師,獲獎后,70%的同學繼續追求更高層次的學歷,近30%的同學出國深造。其中的代表人物有:第二屆“挑戰杯”大賽冠軍、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中國十大杰出青年、北京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鄧中翰大賽意義:1,吸引大學生的科技盛會。從最初的19所高校發展到1000多所高校;從300多人的小圈子到200多萬大學生的競技場,“挑戰杯”大賽在青年學生中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顯著增強,2、引導大學生推進現代化的重要渠道。成果展示、技術轉移、科技創業,使“挑戰杯”大賽從象牙塔走向社會,促進了高校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