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關事業編制體系中,只有事業編、行政編、行政工勤編三種編制,沒有行政事業編和公益一類事業編的說法,這兩種屬于于機構性質稱呼,比如說行政類事業單位、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浙江某市,政府相關事業單位,公益一類,不承擔行政職能,行政事業類單位和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有什么區別。
1、行政事業編和公益一類事業編有什么區別?
在機關事業編制體系中,只有事業編、行政編、行政工勤編三種編制,沒有行政事業編和公益一類事業編的說法,這兩種屬于于機構性質稱呼,比如說行政類事業單位、公益一類事業單位。那么,行政事業類單位和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有什么區別?1、身份不同,行政類事業單位和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的編制性質相同,使用的都是事業編制,但因為行政類事業單位大多參照公務員管理,因此其在職在編人員也參照行政單位管理,執行公務員法,在工資福利和晉升方式與公務員享受同等待遇,與公務員地位無異。
而公益一類事業人員基本上使用的都是全額撥款事業編制,執行的是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與公務員有著天然之別,2、待遇不同。行政類事業單位在編人員因為參照公務員管理,工資待遇普遍比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人員要高,最明顯的一項就是車補,以小公所在的西部三線城市為例,普通全額事業編7級管理崗人員(相當于正科),每月到手收入3700元,而公務員正科能夠拿到4400,加上年終績效,一年的收入差大概是3萬。
3、未來不同,本輪機構改革,行政類事業單位全部被納入清理范疇,剝離行政職能收歸機關,或整合到其它職能相近的行政機關,今后,除執法類機構外,不再增設或單設行政類事業單位。事業單位沒有行政職能,就失去了參公的依據,這就意味著參公單位將被取消,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其在職在編人員在改革中雖然可以保留身份待遇不變,直至退休編制核銷,但參公事業人員的消失不可避免,
2、事業編待遇怎么樣?考入事業編的分享一下吧?
事業單位在編人員的工資水平要看區域經濟水平,經濟發達相對就高,經濟差自然就低,但總的來看,事業單位在編人員的薪資水平普遍不高,這是客觀事實。事業單位在編人員的工資結構,大致包括以下幾項:崗位工資 薪級工資 津貼 各項補貼(省補、市補、生活補貼、榮帖等) 績效獎勵,在這些工資項目中,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相對固定,拉開差距的主要在津補貼,這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直接關聯,存在較大的區域差距。
縱向來看,一般省級會高于市級,市級則高于縣級,縣級事業單位在編人員工資,扣除五險一金后,到手的實際收入普遍在兩三千左右。市級事業單位在編人員工資,扣除五險一金后,到手的實際收入普遍在三四千左右,省級事業單位在編人員工資,扣除五險一金后,到手的實際收入普遍在四五千左右。職務和職稱對事業編人員的工資水平影響較大,因此,同樣是在編人員,因為職務或職稱的高低,彼此之間的工資收入差別也會很大,
就我了解的一些情況。浙江整體待遇,杭州、寧波一檔(不過聽說寧波降了,真假不知),某同學,余杭鄉鎮,到手18-20,2017年進面過寧波建委,打聽到到手14 ,公積金 房補5k一個月,現在什么情況不了解。嘉興、紹興、臺州一檔,某同學嘉興下區直到手15 ,臺州比較了解,基本到手都有15,三區、溫嶺、臨海比較好,玉環中等,北三縣好像要低一些。
其他麗水、衢州很低,但也聽說最近漲起來了,到手12-15也是有的,總結,浙江公務員應該到手沒有低于12的,除了極個別的,比如溫州的一些縣。浙江的特點是越到基層,工資越高;級別越高,工資越高,一般縣區的副科,基本都能20 到手,浙江某市,政府相關事業單位,公益一類,不承擔行政職能,初級職稱月到手6k-7k之間,中級職稱月到手7.5k-8.5k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