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國都定在成都是非常明智的選擇的,成都此地土地肥沃,人口密集,非常適合發展。該書記載甘皇后和劉備同葬,但是甘皇后是明確葬在奉節的,那劉備到底是奉節還是成都呢,其一,雖然在最權威的三國歷史書籍,既陳壽《三國志》中記載的是公元223年4月劉備病逝,5月諸葛亮扶靈柩回成都,8月下葬,也就是說確定劉備是葬在成都的。
1、劉備在鼎盛時期選擇成都、重慶、荊州哪里定都最好?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下面小編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1.鼎盛時期肯定也是選擇成都比較好,因為當時成都的地理位置是比較好的。因為當時的成都距離漢中的位置是比較遠的,漢中兵家必爭之地,一旦漢中被突破蜀中就危險了,而成都與漢中之間還有綿陽這些重鎮,所以成都的位置是比較好的。2.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肥沃的成都平原可以提供大量的資源,另外的都江堰水利也可以造福成都百姓,
成都的西邊是青藏高原,在當時是沒有敵人的,東邊則是龍泉山,成都東西兩邊是不用擔心敵人的。3.當時的劉備面對的敵人是北方的曹操,還有潛在威脅江東的孫權,這也就意味著國都一定不可以太靠近北方,也不能太靠近江東。所以荊州和重慶都被直接排除了,而且當時的荊州是兵家必爭之地,把國都定在這里無疑是自取滅亡,總結:劉備國都定在成都是非常明智的選擇的,成都此地土地肥沃,人口密集,非常適合發展。
2、三國中劉備為什么定都成都?
我是歷史問答達人“青言論史”,樂于為您解答中國古代史的相關問題,“讓劉備掉下眼淚的,不止底盤的小;讓諸葛亮扼腕嘆息的,不止出門不便。”這個問題有點像司馬衷的“何不食肉糜”,劉備倒是想把首都定在長安、洛陽,問題是曹家父子也得干啊。此時的天下被劃分為十三州,而大城市總共就那么幾個,無非是長安、洛陽、許昌、鄴城、壽春、建業、襄陽、成都等,
而劉備控制了幾個州呢?最多只有荊州的一半和益州而已(而且后來還丟了)。而劉備所控制的荊州的那幾個郡里面,基本還都是荊州最窮最破的幾個郡,他能把首都放在哪兒?況且荊州是四戰之地,一旦打起仗來,守不住丟了,那不就國破家亡了嗎?更別提襄樊之戰以后,荊州全境丟失,等到劉備稱帝的時候,他的國家僅僅只剩了一個益州,那么不把首都放在益州的首府成都,還能放哪兒呢?成都確實交通麻煩了點,把自己關了起來。
3、成都武侯祠的劉備墓是真的嗎?為什么會在鬧市區?
在成都武侯祠正殿西側,有一座高12米,呈圓錐形的古墓,整體規模占地3畝,古柏森森,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漢惠陵墓“,即劉備陵寢,但是關于里面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劉備真身,這件事本身就是歷來眾說紛紜,許多學者都各執一詞。不過以常識判斷,我還是認為漢惠陵不過是劉備的衣冠冢的,以下幾個理由,或許可以給大家一點參考,
其一,雖然在最權威的三國歷史書籍,既陳壽《三國志》中記載的是公元223年4月劉備病逝,5月諸葛亮扶靈柩回成都,8月下葬,也就是說確定劉備是葬在成都的。但是要知道陳壽做《蜀書》時劉備早就去世了,而且他也是根據蜀國的流傳所編,并不是親眼目睹,但是大家都知道,帝王陵寢最害怕的是什么?那就是盜墓。如果漢惠陵是真墓,在近1800的歷史中,誰不對這個如此顯眼的寶庫感興趣?換句話說,這就有點明目張膽告訴別人我這有財寶啊,你快來挖的感覺,
所以這必定就是個假墓,而劉備葬在成都也是幌子的流傳,用以吸引目標。其二:有一個很大的矛盾,還是《三國志》說的,該書記載甘皇后和劉備同葬,但是甘皇后是明確葬在奉節的,那劉備到底是奉節還是成都呢?這里不管是劉備真的葬在哪,也同時說明了《三國志》記載不一定就是對。其三:劉備4月死,8月下葬,前后時隔4個月,甚至跨越了炎熱的夏季,途中顛簸3個月?怕不是臭氣熏天咯,
當然了,還有人用《劉氏族譜》說事,說族譜里面也記載了劉備葬在成都。這就非常呵呵了,我國族譜最早是魏晉時期開始,五代十國由于戰亂幾近全部遺失,直到南宋朝才陸續有人開始修族譜,所以說,基本南宋以前人物的族譜,我們可以一個字,哪怕一個標點符號都不用相信,劉備這都啥時候的了?你拿來演義,拿來戲說,你可以說我是劉備后人,諸葛亮后人,楊家將后人,我們有族譜,大家相視一笑也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