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作為新一線,從2017到現在鄭州均價沒漲,其實個別區域個別樓盤漲了。現在看了,是我多慮了,買了龍湖的房子后,市里面的房子一個勁的漲,龍湖的倒是不長,到了2016年,龍湖的房子像是坐了火箭,漲到了近1萬一平,并且龍湖鎮有華南城,錦藝城,世紀公園好幾個購物中心,還通了地鐵,越來越好了,雖然2018年限購,但是四環正在修高架,路通則價漲,國道310也要從小劉橋南邊修建,這也許就是五環了,以鄭州這樣的發展勢頭房價還會穩中有漲的持續下去。
1、鄭州會成為一線城市嗎?
感謝邀請回答這個問題,對于鄭州我一直感覺未來希望是很大的,今天借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鄭州未來成為一線城市(達到今天的北上廣深水平)是大概率今天來看鄭州的實力,2017年生產總值達到了9130.2億,2018年生產總值達到萬億是大概率事件,隨著鄭州公布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行動綱要(2017-2035),可以清晰的看到了鄭州未來的發展方向。
第一、經濟發展水平上,綱要制定了預計在2035年,鄭州GDP總量達到3.0萬億元、人均GDP達到22.0萬元,人口規模達到1350萬人左右。這個數據跟如今北上廣深差不多,以上海為例:截止2017年上海生產總值達到30133.86億元,人口規模達到2418.33萬,人均GDP達到124606元;可以說鄭州未來達到如今北上廣深的程度是大概率事件,
第二、城市地位上。未來鄭州會是一座集國際綜合樞紐、國際物流中心、國家重要的經濟增長中心、國家創新型城市為一體的綜合性國際大都市,可以說到時候鄭州或許會成為真正的國家級中心城市,第三、城市框架上將會更大,與郊縣交通聯系會更加緊密。可以說鄭州在未來3-5年的主要發展方向都會在撤縣設區和加大與郊縣交通聯系上,
城市軌道交通將會與周邊縣城陸續開通建設,未來郊縣將成為鄭州主要的副中心。現階段來說鄭州差距還是挺大的雖然說未來鄭州的發展可期,但是不得不說無論是從河南省來說還是全國來說鄭州的產業格局都沒有太多的優勢,尤其在高新技術上,鄭州沒有多少自己的優勢,未來鄭州能否實現這個目標僅僅依靠現有的企業和產業困難還是很大的。
第一、產業結構上不具備優勢,2017年鄭州三大產業占比來看是1.7:46.5:51.8,雖然說看似鄭州第三產業占比不錯,其實究竟房地產在里面占了多少,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一個地區經濟要想發展第二產業工業是必不可少的,不得不說鄭州的先進制造業還有高端制造業還是少的可憐,大部分還是以傳統粗放式的工業為主(簡單說就是代加工為主),這點不改變的話未來經濟就會失去持續發展動力,
第二、教育研發投入太少。前幾天看到河南媒體公布的河南財政斥7.7億資金用來支持河南大學和鄭州大學的雙一流建設,看似很多,但是與國內一流大學比起來(一般都一年30億靠上)這點經費確實是少的可憐,按理說河南的GDP不差,改變不了過去的那種思想,不僅僅是鄭州包括河南的經濟轉型就是個偽命題,第三、高端人才太少。
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與高端人才是離不開的,無疑河南包括鄭州對于高端人才的關注度和支持力度不夠是根本,根據目前公布的鄭州引進高端人才的待遇來看,缺乏必要的吸引力。其實個人覺得高端人才的引進與高校和企業是分不開的,除了政府這方面吸引外,加大對于高校和企業高端人才的引進支持力度,雙管齊下或許有更多的機會,
2、鄭州為什么能入選新一線城市?
一、相較于絕對的區位優勢,交通樞紐也算是城市天然稟賦的一種,近年來排名快速上升的鄭州就是得益于此。2017年,鄭州首次晉級新一線城市,排名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城市樞紐地位的改善,至最新的交通數據看,高鐵路網的快速建設使得鄭州的高鐵直達城市數量達到了159座——這個數字在2016年時只有69座。2016年10月,鄭徐高鐵開通,鄭州通過高鐵聯通了河南、安徽、江蘇3個省份,盤活了中原地區與長三角城市群,
二、通過鄭徐高鐵接入京滬高鐵的鄭州東站,鄭州能通過高鐵直接抵達129個城市,在全國高鐵直達城市數量排名中達到了第6位,經過鄭州的高鐵車次數共532趟,而在此之前,鄭州的高鐵直達城市數僅排在第43位,高鐵車次數也只有222趟。三、鄭州可以通過民航與95座國內城市直接通航,通過公路可以在3小時內直達15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