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石家莊地區的方言覺得正定和藁城比較同化,更媽經常把他們都認混了,平山和靈壽更媽是傻傻分不清,而鹿泉方言最有特色了,語氣最硬也最愛帶把兒,把兒也是莊親們愛說的方言,啥意思你懂的哈。雖然河北方言雖然各地不同,但稍加聽辨,河北各地不同的方言卻都帶著一股河北味兒,并且都能聽懂,畢竟是官話方言。
1、石家莊哪種方言比較好聽?
石家莊地區的方言那是各有千秋吧,記得更媽當年第一次到未來婆婆家無極,人生第一次聽到無極方言,真是一臉懵逼的表情,正好被說成“言行(xing)”,困了被說成“頓了”,聊天叫“上話”,身體好要說“壯實”,真臭要說耳語“臭臭”,好吃自然要說“香香”。更媽從小在欒城長大,感覺欒城的口音和趙縣、寧晉、元氏、高邑差不多,
走在故鄉的街道上,被打招呼最多的一句話是——“吃懶唄”,哈哈,那是在問你——吃飯了嗎?想找廁所的話,你一定要這樣問?我想去個“茅的”,這哪有茅的啊。要是有人問你“使力荒唄”,那是在問你累不累,你要是累了就“不浪會吧”,那是說你累了就躺會吧。不小心摔了個跟頭,會說弄了個“不浪餃子”,你要是有個稀罕物件想給別人顯擺下,欒城的鄉親會說你“偏嗎里”,停電了會讓你去買盒“替燈”,替燈就是火柴的意思。
要是問你家“包包”是適馬餡里唉,那是問你包的什么餡餃子,昨天晚上會被說成“夜蓋黑夜”。如果有人給你說“真啃兒”,那是在說真好?,形容這東西太好了,就說“好哩莫翻兒”。“可啃里”就是特別好的意思?,說起石家莊地區的方言覺得正定和藁城比較同化,更媽經常把他們都認混了,平山和靈壽更媽是傻傻分不清,而鹿泉方言最有特色了,語氣最硬也最愛帶把兒,把兒也是莊親們愛說的方言,啥意思你懂的哈。
離開故土四十年了,但記憶里的欒城方言依然親切,家鄉的方言更像是打在我們每個人身上的烙印,無論我們走到哪里,如果有幸碰到持一口家鄉方言的老鄉,肯定會有心里一熱的感覺,也一定會主動上前一步說“啊,老鄉”,所以,無論我們說欒城方言也好還是正定方言也好,在外人聽來也許感覺我們土的掉渣,但更媽感覺更多的是親切,所以無所謂好聽不好聽,方言就是我們對故土最真實的依戀。
2、為什么河北石家莊一帶的方言在地圖上標注的是晉語片區?
感覺已有的各個回答只有字,沒有圖,我找了幾張圖,錦上添花一下吧,這是石家莊市的行政區劃圖——然后這個是全國漢語方言地圖,從這個圖上看的出來,其實石家莊市并沒有在晉語區——再來一張晉語區地圖,可以發現石家莊市區雖然不在晉語區,但下轄數縣確實是被劃入了晉語區,即平山、靈壽、行唐和贊皇四地方言屬“晉語張呼片”,四地面積相對于整個石家莊市而言,并不算很大。
3、河北省為什么有那么多方言?
河北之地理位置,北通大漠南接平厡,東通大海西通西域,交通發達經濟繁榮,這就造成四面八方的客人匯聚于此又形成自己的圈孑,在各自方言的融合下形成了多種語言和土語,自已的看法和想法。張家口市方言重多,壩上幾縣口音接近內蒙,壩下張宣萬全赤城口音也皆不同,陽原接近大同口音,蔚縣口音在張市地區是最特殊的一縣,和大同有相同又有不同,又不同于張宣涿鹿等地,外地人一般還很難聽懂,方音有些是古文言文句子,
4、為什么感覺河北方言五花八門的?
河北人的口音給外地人的印象是,河北這地方,靠近山東的說山東話,靠近東北的說東北話,靠近河南的說河南話,靠近北京的說北京。因此,你要說河北哪里的口音能代表河北省,真沒有,不過,雖然河北方言雖然各地不同,但稍加聽辨,河北各地不同的方言卻都帶著一股河北味兒,并且都能聽懂,畢竟是官話方言,河北方言屬于冀魯官話,亦名北方官話,是漢語官話方言的一個分支,分布于河北省大部、天津部分地區(除武清區及市區、塘沽、東郊、西郊、南郊部分外全部地區)、河南省北部、山東省西部以及北京市平谷區、山西省廣靈縣和內蒙古寧城縣,使用人口約9000余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