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天下一区二区三区,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高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毛片

首頁 > 山西 > 太原市 > 并州,并州在什么地方是個市

并州,并州在什么地方是個市

來源:整理 時間:2022-10-09 03:03:58 編輯:太原本地生活 手機版

本文目錄一覽

1,并州在什么地方是個市

并州是古代叫法,其實就是現在的山西太原
你可以去橋東街,哪里有很多便宜又干凈的旅館

并州在什么地方是個市

2,并州的簡介

bing zhōu并州(拼音:bīng,中古拼音:pjeng) 古州名。相傳禹治洪水,劃分域內為九州。據《周禮》、《漢書·地理志上》記載, 并州為九州之一。其地約當今山西太原、大同和河北保定一帶地區。

并州的簡介

3,并州是現在的哪個城市

并州是現在的山西太原。并州為古州名,以并州兵騎聞名古史。相傳禹治洪水,劃分域內為九州。山西太原古稱并州,三國魏黃初元年(220年)復置,領太原、上黨、建興、西河、雁門、樂平、新興等七郡,仍治晉陽。晉沿用,建興后淪沒。隋唐以后亦有并州,然其地屢有縮小。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置并州于榆次,五月更名新并州,七年(982年)移治唐明鎮,嘉佑四年(1059)改名太原府,并州之名遂廢。太原:太原,簡稱“并”,古稱晉陽,別稱并州、龍城,山西省轄地級市,是山西省省會、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太原位于山西省中部、晉中盆地北部地區,總面積6988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6月,太原市轄6個區、3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另轄1個縣級單位。太原是山西省政治、經濟、文化和國際交流中心,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是中國北方軍事、文化重鎮,世界晉商都會,也是中國重要的能源、重工業基地之一,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曾成功舉辦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中國中部博覽會和中國電視華鼎獎等重要大型活動。

并州是現在的哪個城市

4,并州怎么念

并(bìng四聲) 州(zhōu一聲)
注音  bing zhōu
yin,二聲 位于寧波,鄞州區
bing zhōu

5,太原為什么叫并州

并州為古州名。太原,簡稱“并(bīng)”,古稱晉陽,別稱并州、龍城,山西省轄地級市,是山西省省會、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太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一座有2500多年建城歷史的古都,“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沖,控五原之都邑”的歷史古城。地形地貌:境內地勢起伏較大,高差懸殊,位于境西北婁煩縣的赫赫巖山,海拔2708米,為全市最高峰;最低處位于境內南部清徐縣西青堆的汾河漫灘,海拔760米,高差1948米。

6,關于并州的典故有哪些

州這個區域太大。周制同虞。漢以今山西省及陜西的舊延安、榆林等府地為并州。虞舜以今河北省的舊正定、保定及山西的舊太原、大同等府為并州,年度跨度很大,其典故廣泛。 【并州】 古十二州之一
支持一下感覺挺不錯的

7,并州是現在的哪個城市

并州是現在的山西太原。并州為古州名,以并州兵騎聞名古史。相傳禹治洪水,劃分域內為九州。山西太原古稱并州,三國魏黃初元年(220年)復置,領太原、上黨、建興、西河、雁門、樂平、新興等七郡,仍治晉陽。晉沿用,建興后淪沒。隋唐以后亦有并州,然其地屢有縮小。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置并州于榆次,五月更名新并州,七年(982年)移治唐明鎮,嘉佑四年(1059)改名太原府,并州之名遂廢。太原:太原,簡稱“并”,古稱晉陽,別稱并州、龍城,山西省轄地級市,是山西省省會、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太原位于山西省中部、晉中盆地北部地區,總面積6988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6月,太原市轄6個區、3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另轄1個縣級單位。太原是山西省政治、經濟、文化和國際交流中心,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是中國北方軍事、文化重鎮,世界晉商都會,也是中國重要的能源、重工業基地之一,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曾成功舉辦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中國中部博覽會和中國電視華鼎獎等重要大型活動。

8,并州的由來

黃河和太行山以及陰山西麓把山西包圍成一個絕對排他的區域,這些天然屏障以內的區域最適合“統”“并”為”一個“大的行政建制,故而得名但要知道的是山西省不光是另稱并州,漢末有一個時期,并州是包含山西和陜西的,后來董卓遭到東部諸侯圍攻撤回陜西以后,就放棄并州也就是山西,專守陜西及以西了
搜一下:并州的由來

9,古代并州是現在的那個地方

山西太原古稱并州。三國魏黃初元年(220年)復置,領太原、上黨、建興、西河、雁門、樂平、新興等七郡,仍治晉陽。晉沿用,建興后淪沒。隋唐以后亦有并州,然其地屢有縮小。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置并州于榆次,五月更名新并州,七年(982年)移治唐明鎮,嘉佑四年(1059)改名太原府,并州之名遂廢。相傳禹治洪水,劃分域內為九州。據《周禮》、《漢書·地理志上》記載, 并州為九州之一。其地約當今山西太原、大同和河北保定一帶地區。擴展資料漢武帝元封中年置并州刺史部,為十三州部之一,領太原、上黨、西河、云中、定襄、雁門、朔方、五原、上郡等九郡。東漢時,并州始治晉陽(今太原市晉源區,隋改太原,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建安十八年(213年)并入冀州。三國魏黃初元年(220年)復置,領太原、上黨、建興、西河、雁門、樂平、新興等七郡,仍治晉陽。晉沿用,建興后淪沒。隋唐以后亦有并州,然其地屢有縮小。開元十一年(723年)改為太原府。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置并州于榆次(今晉中市榆次區),五月更名新并州,七年(982年)移治陽曲縣(今太原城區),嘉祐四年(1059)改名太原府,并州之名遂廢。不過,太原仍沿用并州來命名路名,如并州路。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并州

10,隋朝時并州是現在的哪里

并州,古州名。相傳禹治洪水,劃分域內為九州。據《周禮》、《漢書·地理志上》記載, 并州為九州之一。其地約當今河北保定和山西太原、大同一帶地區。漢武帝元封中年置并州刺史部,為十三州部之一,領太原、上黨、西河、云中、定襄、雁門、朔方、五原、上郡等九郡。東漢時,并州始治晉陽(今太原市晉源區,隋改太原,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建安十八年(213年)并入冀州。三國魏黃初元年(220年)復置,領太原、上黨、西河、雁門、樂平、新興等六郡,仍治晉陽。晉沿用,建興后淪沒。隋唐以后亦有并州,然其地屢有縮小。唐開元十一年(723年)改為太原府。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置并州于榆次(今晉中市榆次區),五月更名新并州,七年(982年)移治陽曲縣(今太原城區),嘉祐四年(1059)改名太原府,并州之名遂廢。
不知道
今山西太原市
你好!山西太原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11,太原為什么叫太原或叫并州

系統標準答案:太原古稱晉陽。在祖國悠久的歷史長廊中,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閃爍著熠熠的光輝。 許多地下出土文物表明,早在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在太原這塊土地上生育繁衍,并且創造了燦爛的文化。 大約在公元前 497年前古晉陽城問世,歷經春秋、戰國、秦、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 等十數個朝代,太原一直是中國北方的一個軍事重鎮。從公元 979年趙宋毀太原,新興的太原又先后在宋、金、元、明、清等數朝中崛起,不僅是軍事重鎮,而且發展成為著名的文化古城和商業都會。 在太原歷史上有許多值得記載的傳說和大事:從“臺駘降龍”變龍山,夏禹治水改龍頭山為系舟山的神話傳說;從公元前11世紀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其子燮父改唐為晉,到公元前 497年趙簡子的家臣董安予創建晉陽城;從公元前 453年趙、韓、魏瓜分了晉國領地,“三分其晉”,定晉陽成為趙國都城,到公元前 180年劉恒在晉陽“龍潛”16年后即位漢文帝;從公元 304年東晉并州刺史劉琨為抵御匈奴入侵 9年喋血保衛晉陽,到 550 年北魏高歡、高洋父子定晉陽為“霸府”、“別都”;從公元 617年李淵、李世民父子起興晉陽奪取天下,稱晉陽為“龍興”之地,把晉陽定為“北都”、“北京”,到公元923年——960年李存勖、石敬搪、劉知遠和劉崇兄弟憑借晉陽爭奪天下,走馬稱帝建立后唐、后晉、后漢、北漢,稱晉陽為“龍城”;從公元 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到趙氏兄弟經“三下河東”,于公元 979年攻下晉陽,為“釘”、破“龍脈”,火燒水灌,徹底摧毀晉陽;從公元 982年趙宋派潘美在唐明鎮重建太原城,到金元狼煙,從明清擴建太原,商業興起,到又遭天災人禍,日漸蕭條。太原,可謂幾度興衰,歷經滄桑。 本文將就太原歷史上幾次大的興衰,作簡要的闡述。但究竟應從哪些方面作為衡量興衰的標準呢?筆者未作專門研究,加上太原歷史史料記載存留不全,區劃建制變異較大,不好詳細的比較,只能分段作一些一般說明。 一、第一個興衰期大體為公元497年至公元396年;創晉陽趙國建都,經秦漢發達興旺;遭五胡戰禍摧殘。 春秋戰國時代,由于生產力的發展,手工業和農業逐漸有了分工,形成了城鎮和農村。統治階級為了維護他們的統治,陸續在各地修筑城池。最初建筑晉陽城的是晉國公卿趙簡子的家臣董安予。董安予創建晉陽古城時間大約在公元前 497年以前,故址在今晉源區古城營一帶,因城池建在晉水之陽(古以北為陽)而得名晉陽。古晉陽城西依懸甕山、東臨汾河水,地勢十分險要,城堡十分堅固。據說,董安予在修筑晉陽城時,集中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用板夾夯土成墻,修治城廓。用高丈余的草木做宮舍的圍墻,冶煉青銅鑄成宮殿大柱,使晉陽成為城高池深、宮苑壯麗的趙國初期的都城。 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分天下為36郡,太原郡為其中之一,郡治設在晉陽。這時的晉陽也就叫太原了。公元前 201年漢高祖劉邦為抵御匈奴,選派韓王信坐鎮北方,改太原郡為韓國,都城設在晉陽,從此晉陽成為北方的邊防重鎮之一。公元前 196年,漢高祖把雁北和太原郡劃在一起,稱為代國,封他的兒子劉恒為代王。晉陽又成為代國的都城。公元前 180年,呂后死,周勃等人擁戴劉恒繼位,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漢文帝。劉恒即位后,由于他念念不忘他與其母出宮后生活了16年的晉陽城,稱晉陽為“龍潛”之地,對晉陽十分重視。晉陽不僅成為軍事重鎮,商業、農業都很發達,手工業已發展到相當水平,能造出雪白明亮,耀人眼目的鋼鏡、鐵鏡等物,被稱為“東帶名關,北逼強胡,年谷獨熟,人庶多資,斯四戰之地,攻守之場”。據《漢書.地理志》記載,漢代太原郡“屬并州,戶十六萬九千八百六十三,口六十八萬四千八十八,縣二十一”。當時,在今天的山西境內有 252萬余人,可見其中有近 30%的人口生活在太原境內。從晉陽城創建,經秦到兩漢時代,可以說是太原歷史的第一個興旺時期。 東漢末年,國力暗弱,匈奴貴族勢力逐漸南移,到晉朝初,并州的大部分地區被匈奴占據,僅剩晉陽附近的一些屬縣。尤其是到公元 304年,匈奴首領劉淵在左國城(今離石市)建都,自稱漢王。他分別占據高平、屯留、平遙、介休等地,矛頭指向晉陽。晉陽人民在并州刺史劉琨領導下,抵御匈奴入侵,堅持長達 9年的喋血保衛戰。當時的太原一帶,逃亡剩下的戶不滿 2萬,人民饑荒,寇賊縱橫,道路斷塞,一片荒涼。劉琨失敗后,在公元316年至396年的80年間,太原地區曾被當時稱為“五胡”的匈奴、羯、鮮卑、氏、羌等少數民族創建的后趙、前燕、前秦、西燕、后燕交替攻占。太原人民長期處于兵荒馬亂之中,遭受了數不清的災難。 二、第二個興衰期大體為公元523年至979年,稱“霸府”晉陽復興,經隋唐輝煌鼎盛;平北漢宋毀古城。 公元 396年,北魏王拓跋攻占晉陽,置并州。公元 523年,高歡(又名賀六渾)掌握了北魏實權,他依據晉陽地形險要,城池堅固的優勢,建立了大丞相府,有力地控制了北魏實權,稱晉陽為“霸府”。公元 550年高歡的兒子高洋奪取了東魏政權,自立為帝,歷史上稱北齊,都城雖然設在鄴(今河北臨漳縣),但仍以晉陽為基地,亦稱為“別都”。由于高氏父子對晉陽有感情,十分重視對晉陽的修建。公元 545年,高歡在晉陽修了晉陽宮;576年后主高緯修建了大明殿;577年幼主高恒修建了晉陽十二院,其壯觀程度超過了鄴城的皇宮。北齊統治為了游覽還在晉祠修筑了讀書臺、望川亭、魚沼、飛梁及“善利”、“難老”兩個泉亭。與此同時,還在晉陽西山的天龍山和龍山修建了天龍寺、童子寺和法華寺,依山鑿窟,雕刻石佛。這就是保存至今的天龍山石窟藝術的最早開鑿。這個時期,太原市的農業、商業也得到恢復發展。晉陽城內商業興盛、市面繁榮,成了北齊的主要商埠。 公元 581年隋朝建立。由于當時突厥稱雄北方,為了抵御少數民族的侵擾,晉陽城成為北方軍事重鎮。隋文帝封他的次子楊廣為晉王,駐守晉陽。公元 605年,楊廣即位,史稱隋煬帝。他把晉陽作為他的“龍興”之地,在北齊晉陽宮外,又筑起了高13公尺,周圍 3.5公里的城墻,叫做新城,在城邊修筑了高13公尺,周圍 4公里的“倉城”,并且又修建了一座晉陽宮。由于隋煬帝荒無道,大興土木,爆發了各地農民大起義。公元 617年,太原留守李淵及其子李世民,從晉陽起兵,攻入長安,奪取了隋朝政權,于 618年建立了唐朝。由于李唐王朝對他們起兵奪取天下的發祥地十分重視,對晉陽城不斷擴建,原來的晉陽城主要在汾河西岸,稱為“都城”或“西城”,城中有大明城、晉陽宮和倉城,唐太宗李世民又派李績在汾河東岸筑起了東城。武則天在位時,并州刺史崔神慶又在東城、西城之間修建起了中城,正好跨在汾河之上。當時的都城與東、中城相連,稱為太原三城。規模宏偉的晉陽——太原之城,成為唐朝的北方屏障。因為東城內井水苦澀難飲,還修筑了從西城把晉水架過汾河引到東城的引水工程,叫晉渠。其后,河東節度使馬燧又修建了想東城引晉水工程,還潴成隍塘蓄水,又把汾水分出許多小流環城流繞,兩旁都載上楊柳,進一步綠化、美化了城市。與此同時,還在晉陽修筑了許多廳、堂、寺廟,這些建筑圍繞晉陽宮、大明宮、坐落在清水綠樹之間,使晉陽城更為堂皇清雅。唐代宏偉的晉陽三城,共有24道城門,晉水擦西城而過,汾河穿中城南流,晉渠穿西城、過中城,跨汾河達東城,使之流水嘩嘩,楊柳飄絮,樓臺相望,宮闕巍峨,蔚為壯觀。當時的晉陽交通四通八達,經濟富庶,手工業、商業十分發達,是全國鑄造貨幣的中心。鐵制武器日臻完美,并州剪刀鋒利無比,鐵鏡、銅鏡、盛譽全國。此外,晉陽硝石、葡萄酒都是當時的貢品。唐代的晉陽不僅城市繁華,而且文化薈萃,人才輩出。詩人白居易、文學家王翰、工部尚書喬琳、宰相狄仁杰都是太原出生的唐代名人。詩人禮李白、杜甫也都來過晉陽。李白還留下了“晉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瀉翠娥”,杜甫也曾寫下“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吳凇半江水”的美麗詩句。 公元 690年(唐代武則天天授元年)定太原為北都,742年(唐玄宗天寶元年)以北都為北京,與首都長安以及南京(成都府)、西京(鳳翔府)、東京(河南府)合稱五京。據記載,當時的太原府“領縣十三,戶十二萬八千九百五,口七十七萬八千二百七十八”,太原進入了歷史上的鼎盛時期。 由于晉陽城城池堅固,唐以后的五代,這里幾度被一些野心軍閥作為割據稱雄的堡壘,稱王稱霸,自立為帝。從公元 907年到 979年七十多年間,太原經歷了后唐、后晉、后漢、北漢等幾個王朝,你爭我奪,輪番占領,使晉陽古城慘遭摧殘,太原人民苦不堪言。最慘痛的是公元 979年(宋太平興過四年)宋太宗趙光義經19年“三下河東”,終于平滅北漢,下令焚毀晉陽,次年又引晉水、汾水倒灌晉陽廢墟,毀城滅跡,使這座經營近1500年的名城,隨著五代的結束而徹底毀滅。 三、第三個興衰期大體為公元 982年至1126年;唐明崛起太原興,宋代再建錦繡城;金元侵擾遭凋零。 趙光義毀滅晉陽城后,為了炫耀他平北漢,毀晉陽的功績,把他指揮作戰是駐扎過的崇圣寺改為統平寺(在今后林),修筑了平晉城,但晉陽人民都不敢去那里居住。許多無家可歸的老百姓,流離失所,逃到唐明鎮和三交村落戶,唐明鎮當時是一條僅有一條街的小村莊,在現西羊市大關帝廟附近,三交村在太原城北古城村。 由于太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公元 982年(宋太平興國七年),宋太宗趙光義派三交都部署潘美在唐明鎮的基礎上,擴大范圍,修筑城墻,興建太原城。宋初修建的太原城是一座土城,城池周長5.28公里。筑四門:“東曰朝曦,南曰開遠;西曰金肅;北曰懷德。”城西南至現迎澤大街的北邊,西至現新建路的東邊,后小河、東后小河是當時北面東邊的城壕。據說當時認為晉陽出過好幾個皇帝,是個龍城”,趙宋毀掉晉陽新修太原城街道時,都筑成丁字街,是為釘破“龍脈”,使太原不再出現“真龍天子”,危及趙宋天下。并忌諱使用“晉陽”、“太原”名稱,而設為緊州軍事,派潘美、楊業把守。公元1023年宋仁宗即位后,對太原又進行了修建,1025年太原知州陳堯佐為了防阻汾水泛濫,在汾河東岸筑了長堤,并引水潴成湖泊,湖堤畔栽種了許多柳樹,名曰“柳溪”,東山上長滿遒勁蔥蘢的古柏蒼槐,稱為錦繡嶺。公元1059年趙宗又以并州為太原府,府治設在太原城。公元1060年又修建了著名的晉祠圣母殿。1069年在東山根的馬莊修筑了一座大廟芳林寺,兩座寺廟東西映輝,游人香客絡繹不絕。隨著社會的發展,宋代太原的工商業也逐步繁榮起來,太原城區西南的米市街、南市街、柴市巷、菜市街、麻市街是當時的米、柴、菜和日用品市場;帽兒巷、靴巷、剪子巷、簾子巷、氈房巷、醬園巷等是工商業集中的地方。手工業、陶瓷、冶煉業尤其發達,制造的銅鏡作為貢品上貢。設在孟家井、冶峪的官窯生產的“木理紋瓷”,當時在全國頗負盛名。經過宋代七八十年的發展,當時太原又煥發出勃勃生機,有“花花正定府,錦繡太原城”贊語。據《宋史.地理志》記載:到宋崇寧年間(1102——1106年),太原建制為大督府,轄十縣,有“戶十五萬五千五百八十三,口一百二十四萬一千七百六十八”。這個時期,可以說歷史太原新城建成后,經北宋一百多年穩定發展達到的又一個興旺期。 北宋末年,封建統治階級殘酷奴役和剝削勞動人民,階級矛盾日益激化,農民起義此起彼伏,趙宋統治搖搖欲墜。這一時期,散居在長白山、松花江一帶的女真族逐漸強盛起來,公元1115年女真族首領阿骨打稱帝,國號曰金。公元1125年,金兵分兩路大舉南侵,西路由粘罕率軍于12月抵達太原城下,河東宣撫使童貫逃跑,太原知府張孝純率眾奮力抵抗,誓死保衛,被圍困 250多天,終于糧絕人亡而失敗。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 2月14日,宋欽宗趙恒下詔將中山、河間、太原三鎮交金人。從此,太原人民在戰亂摧殘,異族壓榨下,度過了80多年。據記載,太原路(后改為冀寧路)轄區的人口減為“戶七萬五千四百四十,口十五萬五千三百二十一”。 四、第四個興衰期大體為公元1368年至1948年;明清擴建稱重鎮,商業興起面貌新;天災人禍再蕭條。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把太原定為“九邊”重鎮之一。明太祖朱元璋封他的三兒子朱(木岡)為晉王,駐守太原,并在太原設置了“山西中書行省”后改為“承宣布政司”,掌管全省行政事務。晉王讓他的岳父謝成對太原城進行了擴建。向東、南、北面擴展,建成了周圍14公里,高約18米的城墻,外用磚砌,開 8個門:東為宜春(大東門)、迎輝(小東門)、南為迎澤(大南門)、承恩(首義門)、西為振武(水西門)、埠城(旱西門),北為鎮遠(大北門)、拱拯(小北門),城外城壕深10米,城頭四角建角樓 4座,小樓92座,敵臺32座,使之成為“堅逾鐵甕的城堡。晉王還在城內修建了宮城,富麗堂皇的王府宮殿,有三個大門:“東華門”、“西華門”、“南華門”。宮城的外城墻叫東肖墻、西肖墻、南肖墻、北肖墻。肖墻內還修建了為晉王服務的各種設施,為舉行祭祀的天地壇,管理膳食的典膳所,供游樂的花園杏花嶺、松花坡等。晉王的王室分封為王,紛紛占地建造王府,為寧化府、臨泉府、方山府、大小濮府等,還有鐘樓、鼓樓、廟宇。到清代,太原城規劃基本與明代差不多。統治者為防備人民反抗,在晉王府的廢墟上修建了4000余間營房,駐扎精騎營,后叫精營街,以上許多地名仍保留至今。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軍事的需要,明代太原的兵器制造更為發達,城內奶生堂與半坡街的“鑌鐵坑”相傳是明初鍛銅作坊的遺跡。從宋代開始的燒陶器”官窯“,更為普遍。清朝中葉手工業有了較大發展,煉鐵和硫磺生產也很發達。商業方面出現了封建性的同行會,形成了糧行、油面行、綢緞行等十大行業。許多街道以行業命名,如東米市、西米市、東、西羊市、估衣市、棉花巷等。與商業資本緊密相關的銀錢業也曾興隆一時。太原是明清兩代的邊防重鎮,又逐漸成為北方的主要工商業都會。 《明史·地理志》和《清史稿·地理志》對太原府人口未作記載。據明《太原府志》統計:明萬歷(公元1573至1620年)年間,太原府轄25縣,有 121043戶,990450人,其中:太原縣有 9827戶,73438人。但是由于受了幾次天災的劫難,太原城再次凋衰。公元1646年(清順治三年)晉王府失火,從內城燒到宮門,燃燒數月,所有宮殿和各種建筑化為灰燼;公元1815年(嘉慶20年),東山洪水爆發,浪高丈余,沖沒了東關,大南關,受災十分嚴重,使太原城失去了往日的繁榮。公元1877年光緒三年,連年大旱,顆粒無收,同時瘟疫流行,人民不是餓死,就是逃亡。公元1886年(光緒12年),汾河決堤,水勢兇猛,半壁西城頓成澤園,滿洲城、學臺衙門、太原府文廟、陽曲縣文廟及許多民房蕩然無存。經歷幾次大劫,據地方志記載:公元1900年(光緒26年)太原一城四關,僅有人口三萬人。1911年辛亥革命后,雖然創建了一些軍火工業為主的現代工礦業,修建了簡易機場和南、北同蒲鐵路,城區內也陸續出現了商店、飯店和公用設施,但城市和經濟發展極為緩慢。尤其是遭受日本侵略軍八年踐踏,經濟凋蔽,民不聊生,古城太原再次陷入苦難。到1949年解放前夕,太原城市人口僅為21萬人。 縱觀太原歷史上的幾次興衰,不難看出,國家的統一,社會的安定是城市興旺發達的根本前提;軍閥割據,改朝換代,異族侵擾,戰亂不止是城市衰亡,人民遭殃的禍根;由于太原所處在位,統治階級出于維護其統治的需要,對太原的好惡成為城市興衰的直接因素;城市的命運掌握在帝王、軍閥手中,加上自然災害的劫難,古城太原幾度興衰,太原人民歷經滄桑。 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懂得歷史是為了面對未來。生活在太原的人們,應該了解太原,熱愛太原,建設太原。

12,古代并州是哪里

今山西太原
狄仁杰 (630-700年)生于唐貞觀四年(630年),卒于武則天久視元年(700年),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字懷英。武則天時期宰相,杰出的封建政治家。應試明經科(唐代科舉制度中科目之一),從而步入仕途。從政后,經歷了唐高宗與武則天兩個時代。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轉大理丞,改任侍御史,歷任寧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狄仁杰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為了拯救無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廟堂之上,以民為憂,后人稱之為"唐室砥柱"。后人據此編出了許多精彩的傳奇故事,荷蘭漢學家高羅佩更是以此為題材,編了一本《大唐狄仁杰斷案傳奇》。 狄仁杰墓位于洛陽城東12公里處洛陽市郊區白馬寺鎮白馬寺山門外。為一圓形土丘。墓前今存碑石兩方,較大的石方上書“有唐忠臣狄梁公墓”8字,重立于明代萬歷二十一年(1593)。 狄仁杰生于唐貞觀四年(630年),卒于武則天久視元年(700年),字懷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武則天時期宰相,杰出的封建政治家。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慟,武則天哭泣著說“朝堂空也”。贈文昌右丞,謚曰文惠。唐中宗繼位,追贈司空。唐睿宗又封之為梁國公。 山西太原古稱并州: (1)古屬冀州之域,虞舜以冀州南北太遠,分置并州。應邵曰:“地在兩谷之間,故曰并州?!毕娜詾榧街莸兀茉徊⒅??!吨芏Y·職方》:“正北曰并州,其山鎮曰恒山,藪曰昭余祁,川曰滹沱、嘔夷;浸曰淶、易?!睋遁浀貜V記》載,周并州包括今山西全境和河北、內蒙部分地區。 (2)漢武帝元封中年置并州刺史部,為十三州部之一,領太原、上黨、西河、云中、定襄、雁門、朔方、五原、上郡等九郡。東漢時,并州始治晉陽,建安十八年(213年)并入冀州。三國魏黃初元年(220年)復置,領太原、上黨、西河、雁門、樂平、新興等六郡,仍治晉陽。晉沿用,建興后淪沒。隋唐以后亦有并州,然其地屢有縮小。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置并州于榆次,五月更名新并州,七年(982年)移治唐明鎮,嘉佑四年(1059)改名太原府,并州之名遂廢。

13,并州在哪個省

歷史上有兩個并州:1. 虞舜至周朝時的并州。包括今山西全境和河北、內蒙部分地區。古屬冀州之域,虞舜以冀州南北太遠,分置并州。應邵曰:“地在兩谷之間,故曰并州?!毕娜詾榧街莸?,周曰并州。《周禮·職方》:“正北曰并州,其山鎮曰恒山,藪曰昭余祁,川曰滹沱、嘔夷;浸曰淶、易。”2. 漢朝及以后的并州。在山西省。漢武帝元封中年置并州刺史部,為十三州部之一,領太原、上黨、西河、云中、定襄、雁門、朔方、五原、上郡等九郡。東漢時,并州始治晉陽(今太原市晉源區,隋改太原,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建安十八年(213年)并入冀州。三國魏黃初元年(220年)復置,領太原、上黨、西河、雁門、樂平、新興等六郡,仍治晉陽。晉沿用,建興后淪沒。隋唐以后亦有并州,然其地屢有縮小。開元十一年(723年)改為太原府。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置并州于榆次(今晉中市榆次區),五月更名新并州,七年(982年)移治陽曲縣(今太原城區),嘉祐四年(1059)改名太原府,并州之名遂廢。不過,太原仍沿用并州來命名路名,如并州路。
山西太原古稱并州,三國魏黃初元年(220年)復置,領太原、上黨、西河、雁門、樂平、新興等六郡,仍治晉陽。晉沿用,建興后淪沒。隋唐以后亦有并州,但是其地屢有縮小。979年,北宋置并州于榆次,五月更名新并州,七年(982年)移治唐明鎮,嘉佑四年(1059年)改名太原府,并州之名遂廢。 希望能夠幫到您!
并州為古州名。相傳禹治洪水,劃分域內為九州。山西太原古稱并州,三國魏黃初元年(220年)復置,領太原、上黨、西河、雁門、樂平、新興等六郡,仍治晉陽。晉沿用,建興后淪沒。隋唐以后亦有并州,然其地屢有縮小。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置并州于榆次,五月更名新并州,七年(982年)移治唐明鎮,嘉佑四年(1059)改名太原府,并州之名遂廢。主要包括山西大部,河北和山東局部
1、在廣州東站公交總站坐175到省婦幼站落往前步行到環市路往東再步行過去2、或坐廣州東站地鐵站坐1號線到公園前站轉2號線到廣州火車站落(或坐1號線到楊箕5號線到廣州火車站落,但楊箕站轉線時要行好遠的一段路)
文章TAG:并州什么地方

最近更新

  • 木的成語,關于木的成語

    關于木的成語木已成舟,木人石心,木強則折,2,帶木的成語有哪些木已成舟,木牛流馬,木人石心,3,含木的成語木已成舟。緣木求魚4,有關木的成語枯木逢春枯木逢春猶再發死木逢殺、枯木逢春 ......

    太原市 日期:2023-05-06

  • 河南省博物館,河南省博物館

    河南省博物館2,怎樣去河南省博物館1,河南省博物館站名就是紫荊山站,不到東里路口,具體站牌在黃河博物館對門。麥當勞門口。2,怎樣去河南省博物館步行約40米,到達南大街西大街站乘坐3 ......

    太原市 日期:2023-05-06

  • 盧溝橋事變的時間,盧溝橋事變時間

    本文目錄一覽1,盧溝橋事變時間2,盧溝橋事變發生在什么時候3,盧溝橋事變的時間4,盧溝橋事件的時間1,盧溝橋事變時間1937年7月7日{0}2,盧溝橋事變發生在什么時候1937年7 ......

    太原市 日期:2023-05-06

  • 磅礴的反義詞,磅礴的反義詞

    磅礴的反義詞2,磅礴的反義詞是什么1,磅礴的反義詞磅礴的反義詞是渺小。磅礴的反義詞渺小顫微小器渺小小器磅礴——渺小,微小2,磅礴的反義詞是什么磅礴的反義詞是(微弱)[讀音][pán ......

    太原市 日期:2023-05-06

  • 施工組織措施,施工組織設計中的措施包括哪些方面

    施工組織設計中的措施包括哪些方面答:(1)施工前做好圖紙資料消化工作和技術交底;(2)進行腳手架、安全網架設計;(3)制定主體交叉作業隔離防護措施;(4)現場電氣設計及防觸電措施; ......

    太原市 日期:2023-05-06

  • 詩歌表現手法,詩歌的表現手法有哪些

    詩歌的表現手法有哪些表現手法也是藝術手法或描寫手法,主要有渲染、襯托、對比、象征、用典、抑揚、烘托、移情、設問等幾種手法。現實似家事浪漫在天飛詩歌表現手法;比喻、象征、夸張、排比、 ......

    太原市 日期:2023-05-06

  • 紅燒鰈魚,紅燒鱭魚

    紅燒鱭魚用料:鯽魚、花生油、花椒、調料、干辣椒、蔥、姜、蒜等做法:先將鯽魚用油煎至兩面金黃,鍋里放少許油,油熱后放入干辣椒煸炒,再放入花椒、姜絲、蒜片炒出香味后,倒入醬油、料酒,加 ......

    太原市 日期:2023-05-06

  • 修汽車,汽車維修知多少?問與答(20)

    2.第二類汽車維修企業,1,I類汽車維修企業,從事汽車一、二級維護和汽車小修生產的企業,汽車小修是指通過更換或修理個別零件來保證或恢復工作能力的作業性修理汽車第三類汽車修理企業,從 ......

    太原市 日期:2023-05-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州市| 中卫市| 西平县| 驻马店市| 体育| 竹山县| 东乌珠穆沁旗| 抚远县| 白山市| 正镶白旗| 枣庄市| 剑阁县| 奉贤区| 平遥县| 苏州市| 纳雍县| 临西县| 清新县| 涿州市| 奉化市| 安塞县| 阜康市| 余江县| 西和县| 合肥市| 泾源县| 连江县| 名山县| 卢龙县| 特克斯县| 金溪县| 诸暨市| 安吉县| 泽州县| 永安市| 永济市| 横山县| 石阡县| 辰溪县| 滨州市| 虎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