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天下一区二区三区,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高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毛片

首頁 > 山西 > 太原市 > 晉祠,晉祠簡介50字

晉祠,晉祠簡介50字

來源:整理 時間:2022-10-08 23:55:52 編輯:太原本地生活 手機版

本文目錄一覽

1,晉祠簡介50字

晉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原名為晉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其中難老泉、侍女像、周柏被譽為“晉祠三絕”。晉祠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園林,晉國宗祠;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集約載體,國內宋元明清至民國本體建筑類型、時代序列完整的孤例。附屬彩塑壁畫碑碣均為國寶;是三晉歷史文脈的綜合載體,晉文化系統上溯西周封唐建晉至盛唐肇創文脈傳承的實證;是世界王氏、張氏發祥地。文物價值:晉祠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園林建筑群,現存有三百年以上的建筑98座、塑像110尊、碑刻300塊、鑄造藝術品37尊,是集莊嚴壯觀與清雅秀麗,宗祠祭祀建筑與自然山水完美結合的典范。晉祠現存最早的主體建筑圣母殿,創建于北宋太平興國九年(984年),殿四周圍廊,為中國現存古建筑中的最早實例,是中國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對研究中國宋代建筑和建筑發展史有著重要意義。宋代建筑魚沼飛梁,造型奇特,是中國現存唯一的古代木結構十字型橋梁建筑,在世界古代橋梁建筑史上也具有較高的科學、藝術、研究價值;金代建筑獻殿,結構穩固,梁架輕巧,既為大殿,又巧似涼亭。圣母殿、魚沼飛梁,獻殿被國家文化部鑒定為國寶建筑。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晉祠

晉祠簡介50字

2,晉祠的歷史由來是什么

晉祠,原為晉王祠(唐叔虞祠),為紀念晉(汾)王及母后邑姜而興建。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懸甕山麓的晉水之濱,祠內有幾十座古建筑,環境幽雅舒適,風景優美秀麗,極具漢族文化特色,素以雄偉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藝術聞名于世。是集中國古代祭祀建筑、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為一體的唯一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世界建筑、園林、雕刻藝術中心。難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譽為“晉祠三絕”。晉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而建,因為他的努力,所以是該地風調雨順。叔虞死后,后人為紀念他,在其封地之內選擇了這片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兒子燮父繼位 后,因境內有晉水流淌,故將國號由“唐”改為“晉”,這也是山西簡稱“晉”的由來,如今的山西省太原市也因為在晉水之北,水之北謂陽,于是當時便叫“晉陽”。“晉祠”并非“晉王祠”的簡稱。新中國建立后,國家領導人來晉王祠游玩。他游完一圈后說如今百姓當家做主,中國已無王侯,便把晉王祠中的“王”字去掉,改稱晉祠。晉祠始建于北魏前,是為了紀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武王滅商之后分封諸侯,把次子叔虞封于唐,叔虞死后,其子夑繼位,因有晉水,改唐為晉國。后人在懸甕山麓、晉水源頭建祠立設,以祭祀叔虞。酈道元《水經注》記載:“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即今晉祠。晉祠歷代均有修建和擴建。南北朝天保年間(550-559年)擴建晉祠“大起樓觀,穿筑池塘”。在漫長的歲月中,晉祠曾經過多次修建和擴建,面貌不斷改觀。南北朝時,文宣帝高洋,推翻東魏,建立了北齊,將晉陽定為別都,于天保年間(550——559年)擴建晉祠,“大起樓觀,穿筑池塘”。隋開皇年間(581—600年),在祠區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 。唐貞觀二十年(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晉祠,撰寫碑文《晉祠之銘并序》,并又一次進行擴建。宋太宗趙光義于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在晉祠大興土木,修繕竣工時還刻碑記事。宋仁宗趙禎于天圣年間(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為汾東王,并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規模宏大的圣母殿。自從北宋天圣年間修建了圣母殿和魚沼飛梁之后,祠區建筑布局更大為改觀。此后,鑄造鐵人,增建獻殿、鐘樓、鼓樓及水鏡臺等,這樣,以圣母殿為主體的中軸線建筑物就次第告成。原來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坐落在旁邊,退處于次要的位置。

晉祠的歷史由來是什么

3,山西晉祠的來歷

晉祠,原為晉王祠(唐叔虞祠),為紀念晉(汾)王及母后邑姜而興建。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懸甕山麓的晉水之濱,祠內有幾十座古建筑,環境幽雅舒適,風景優美秀麗,極具漢族文化特色,素以雄偉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藝術聞名于世。是集中國古代祭祀建筑、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為一體的唯一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世界建筑、園林、雕刻藝術中心。難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譽為“晉祠三絕”。晉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而建,因為他的努力,所以是該地風調雨順。叔虞死后,后人為紀念他,在其封地之內選擇了這片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兒子燮父繼位 后,因境內有晉水流淌,故將國號由“唐”改為“晉”,這也是山西簡稱“晉”的由來,如今的山西省太原市也因為在晉水之北,水之北謂陽,于是當時便叫“晉陽”。“晉祠”并非“晉王祠”的簡稱。新中國建立后,國家領導人來晉王祠游玩。他游完一圈后說如今百姓當家做主,中國已無王侯,便把晉王祠中的“王”字去掉,改稱晉祠。晉祠始建于北魏前,是為了紀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武王滅商之后分封諸侯,把次子叔虞封于唐,叔虞死后,其子夑繼位,因有晉水,改唐為晉國。后人在懸甕山麓、晉水源頭建祠立設,以祭祀叔虞。酈道元《水經注》記載:“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即今晉祠。晉祠歷代均有修建和擴建。南北朝天保年間(550-559年)擴建晉祠“大起樓觀,穿筑池塘”。在漫長的歲月中,晉祠曾經過多次修建和擴建,面貌不斷改觀。南北朝時,文宣帝高洋,推翻東魏,建立了北齊,將晉陽定為別都,于天保年間(550——559年)擴建晉祠,“大起樓觀,穿筑池塘”。隋開皇年間(581—600年),在祠區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 。唐貞觀二十年(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晉祠,撰寫碑文《晉祠之銘并序》,并又一次進行擴建。宋太宗趙光義于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在晉祠大興土木,修繕竣工時還刻碑記事。宋仁宗趙禎于天圣年間(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為汾東王,并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規模宏大的圣母殿。自從北宋天圣年間修建了圣母殿和魚沼飛梁之后,祠區建筑布局更大為改觀。此后,鑄造鐵人,增建獻殿、鐘樓、鼓樓及水鏡臺等,這樣,以圣母殿為主體的中軸線建筑物就次第告成。原來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坐落在旁邊,退處于次要的位置。

山西晉祠的來歷

4,太原晉祠景點介紹

太原晉祠景點介紹   晉祠,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處的懸甕山麓。晉祠原為紀念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武王次子、晉國開國侯而建。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太原晉祠景點介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太原晉祠景點介紹   晉祠現已稱為一個有著幾十座古建筑的中國古典園林的游覽勝地。這里殿宇、亭臺、樓閣、小橋、古樹互相映襯,山環水繞,文物薈萃,古木參天,是一處風景十分優美的古建園林,被譽為山西的“小江南”,馳名中外。晉祠的文物古跡很多,比較著名的有:圣母殿、侍女像、魚沼飛梁、難老泉等。    侍女像   圣母殿是晉祠的主體建筑。殿內,除圣母居中端坐外,旁有42尊侍女像。她們有的灑掃,有的梳妝,有的奉飲食,有的侍起居,還有音樂歌舞,文印翰墨等,各有所司。盡管她們職務不同,但都長期禁錮在宮廷之中,其哀怨、慍怒、厭倦和抑壓之情,在她們的面部都有著細膩生動的刻劃。在我國古代泥藝術中是比較罕見的作品。    奉圣寺   全稱十方奉圣禪寺,在晉祠的最南部。這里曾是唐代大將尉遲敬德的別墅,有掛甲樹仍立于院中。奉圣寺北有舍利塔,高38米,為七級八角形,每層四面有門,并繞以琉璃勾欄,可供憑倚,登塔遠望,晉祠全景盡收眼底。村莊、田野一覽無遺。    金人臺   古稱蓮花臺。在晉祠中軸線會仙樓正西。因臺上四隅各鑄鐵人一尊,亦稱鐵太尉。臺正方形,四周砌欄桿,正中設琉璃瓦小焚帛爐樓,高約4米。   四隅金人以西南隅為最佳,其胸前有“北宋紹圣四年鑄”銘文,西北隅鐵人為次年所鑄,頭為明永樂二十一年補造;東南隅為北宋元祐四年鑄造,東北隅為1913年補鑄。據《太原縣志》載,祠為晉水源頭,故鎮以金神,為防水患。    魚沼飛梁   在晉祠圣母殿前,北宋時與圣母殿同建。魚沼為水三泉之一,沼上架橋曰“飛梁”,亦稱“板橋”,其結構為水中立小八角石柱三十四根,柱礎為寶裝蓮花,石柱之上置斗拱,梁枋,襯托橋面,東西平坦連接圣母殿與獻殿,南北兩翼下斜至岸邊。   平面呈十字型,四周有勾欄圍護可憑依。形制特殊,橋東月臺上有鐵獅一對,神態勇猛,造型逼真,鑄于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    難老泉   出自懸甕山下的斷巖層,素有“晉陽第一泉”之譽,與侍女像、齊年柏并稱“晉祠三絕”。因它晶瑩澄澈,暢流不斷,人們便以“難老”名之,泉水常年保持在17℃,灌溉著附近數萬畝稻田。   李白、范仲淹等大詩人都曾寫過贊美難老泉的詩。難老泉上有水母樓,是晉源神祠。祠內,水母端莊秀麗,據甕而坐,她束發未竟,神態自若。    齊年柏   晉祠的.參天古樹也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周柏,又名“齊年柏”,相傳為西周時所植,由于年代久遠,樹身已向南傾斜約40度,但仍充滿了生機。   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在幾百年以前,就曾以“地靈草木得余潤,郁郁古柏含蒼煙”的詩句來歌頌它的古老、蒼勁;刻于周柏旁的明末書畫家傅山先生的題詞“晉源之柏第一章”,更加渲染和烘托了它頑強的生命力。    獻殿   在晉祠內魚沼飛梁之前。原為祭祀圣母,供獻禮品的場所。金在定八年(1168年)創建,經明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修葺。   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單檐歇山頂,琉璃雕花脊,梁架為徹上露明造,斗拱簡潔,出檐深遠,前后當心間辟門,其余各間在檻墻之上安置欞柵欄,外觀酷似涼亭,但整體結構輕巧穩固。    《晉祠之鉻并序》碑   在晉祠貞觀寶翰亭內,是貞觀二十年(646)唐太宗李世民撰并書寫的。碑高1.95米,寬1.2米,厚0.27米,全碑1203字,書法骨格雄健,筆力奇逸,含有王羲之書法之神韻,是書法藝術中的珍品,可謂行書楷模。 ;

5,晉祠不可錯過的北方園林

在太原求學四年,之前一直對晉祠提不起興趣,一來是相較平遙古城之類名氣不足;二來感覺祠堂多供奉先賢、鬼神,應該不怎么有趣。直到臨近畢業,想著不去趟晉祠未免有憾,又值朋友剛好有閑,敲定時間,便約著同去。去后,才發現自己差點就錯過了這座在建筑、歷史方面都非常值得稱道的北方園林。 晉祠外圍主要是個公園,同大多數景點一樣,多為依托晉祠知名度,摘錄亦或杜撰一些小故事,以作點綴,增加其游覽性。小故事已記不大清了,只覺園內綠樹成蔭,植株繁盛,不失為一個休閑的好去處。 穿過公園,才是晉祠的入口,朱紅色的門墻顯示出其地位的不同,門中央懸掛著陳毅將軍題的晉祠牌匾。入門后,映入眼簾的是一座戲臺的背面。戲臺名叫水鏡臺,出自《漢書》意為"清水明鏡不可逃形",分前后兩部,后臺為明代建造,前臺為清代補建,坐東朝西,面向圣母殿。 感覺整個造型很像孫悟空與二郎神斗法時所變的廟宇,窗似眼睛,門似嘴巴,配上亮麗的黃色,炯炯有神,很是傲嬌。 穿過會仙橋,看了金人臺后,我們就離開了中軸線,向北尋唐叔祠。唐叔祠前是個八角蓮花池,只可惜時候不對,池內幾朵紫蓮殘敗慵懶,蓮葉也甚是暗淡。過了蓮花池,拾階而上即是唐叔祠,小小的院落里供奉的便是西周時期晉國的開國諸侯唐叔虞。這就是“桐葉封弟”的故事,叔虞到唐后,興修水利,開墾農田,當地人為此很是感激。叔虞兒子即位后,因其境內有晉水,遂改“唐”為“晉”,并在晉水的源頭修建了祠堂,紀念唐叔虞,這便是晉祠的起源。 唐叔祠坐北朝南,上間供奉的是唐叔虞的塑像,東西廂房是各地捐獻的一些佛像雕刻,因大規模滅佛運動,大多雕像已是殘缺不全。 南邊門口處不是門神,卻是些鼓瑟吹笙的宮廷樂女塑像,樂女服飾顏色依然亮麗,造型亦很生動,只是擺放在這種位置有點像迎賓儀仗隊,唐突了美人。 出唐叔祠,我就又回到了中軸線,來到獻殿。獻殿始建于金,是祭祀圣母的殿堂,只是宮殿四周無墻,以柵欄圍之,相當于一個天然的冰箱,以宮殿作祭臺,也算是皇家的大手筆。獻殿之后是座橋,名"魚沼飛梁"。古人以圓形為池,方形為沼,橋梁呈十字形,仿若大鵬展翅,因此得名。這座十字橋被梁思成稱作"孤例",但我等俗人對橋梁不甚了解,感覺盧溝曉月、二十四橋更適合在書中遇到,要是真正上了橋,橋也便同千千萬萬橋梁作用一樣了。穿過魚沼飛梁,就是晉祠的主體建筑圣母殿。圣母殿創建于宋天圣年間,相傳供奉的是唐叔虞的母親、姜子牙的女兒邑姜,正殿的八根柱子上盤著八條龍,是我國唯一保留下來的木雕盤龍。殿中有侍女、太監42尊,邑姜居中而坐,鳳冠霞帔,雍容華貴,一副宮廷統治者的形象。而我最愛的地方,是圣母殿右邊的一株古柏。左邊原有一株鳳柏,與之對稱,縣志記載清朝時期,已被不肖子孫砍伐。龍柏樹齡已有2600多年,樹干皴裂,但枝葉依然青翠。因年代久遠,其枝干向地面傾斜成45°,而造化神奇之處是在龍柏旁邊正好生有一株小柏樹,予以支撐。如果龍柏倒塌,不僅會砸向圣母殿,造成宮殿破損,更是損失一株齊年古柏。因有撐天柏的支持,龍柏顯示出一種游龍側臥的奇景,人們將這兩株柏樹視為父子之間的相互扶持,草木亦有靈性。 然而,當參觀完圣母殿之后,一個大大的疑問出現在我的心里。問導游為什么這里叫晉祠,卻主要供奉的是唐叔虞的母親,唐叔虞偏安一隅,不論宮殿布置還是祭祀,都跟邑姜相去甚遠。導游解釋說這是因為人們講究孝道,一個人的功勞再大,也不可能大過生他養他的母親。理由只是這么簡單嗎? 查閱資料,發現中央電視臺《探索發現》欄目,正好有一期,講的就是晉祠之謎。人們看到圣母殿中懸掛的牌匾,大多是在歌頌剪桐封弟的故事,而圣母坐下的高臺,也是雕刻的一位將軍揚刀立馬,馳騁沙場的畫面。就像關公祠里墻上繪的是關羽的赤兔馬和千里走單騎的情景一樣,宮殿的描述必定是宮殿主人的相關事跡,像晉祠這樣描述和殿里供奉的不是同一個人,還是見所未見。 要解釋這種矛盾,還要從太原的地理位置說起。古時太原是中原連接西北地區的門戶,歷朝歷代都會派重兵守衛,但因為守將手握重兵,也更容易造成傭兵起義。漢文帝劉恒、隋煬帝楊廣、唐高祖李淵等都是太原起兵,奪的天下。 太原三面環山,傳之為龍脈,而又出了這么多真龍天子,所以一直就有“龍運之興”的說法。當年,宋太宗趙光義攻打太原,著實費了一番功夫。守城的將領都投降了,政權都投降了,百姓和士兵還在頑強的抵抗,沒了武器,他們就揭瓦而砸。最終,趙光義在攻下太原之后,下令驅逐城中居民,水淹火燒徹底毀滅了晉陽城。 就在趙光義毀滅晉陽城的第二年,卻下令大規模修繕了晉祠。有說是趙光義殘暴的做法使得北宋政權和晉陽的百姓矛盾激化,晉陽自古以來,就有唐叔虞崇拜,在徹底毀滅了晉陽城之后,為了緩和矛盾,趙光義大興土木,修繕了人們作為祭祀地點的晉祠。也有說法是趙光義頗為介意晉陽“龍運之興”的傳言,也忌憚晉陽彪悍的民風,所以想借修建晉祠之舉,弱化唐叔虞崇拜。然而,即使趙光義想這么做,直接換成圣母,晉陽的百姓怎么可能會接受呢,所以,這就需要一個契機。 而這個契機,就是多年之后的一場地震。圣母殿中有塊石碑,刻著一首小詩,寫道“ 懸甕山中一脈清,龍蟠虎伏隱真明,水漂火劫山移步,五十年來帝母臨。 ”縣志記載在趙光義的兒媳劉娥當政期間,太原發生了一場大地震,懸甕山因地震,而山體滑坡,毀壞了晉祠,宋朝當權者可能就是在這個期間,偷梁換柱,將圣母替換了唐叔虞,無奈的唐叔虞也只能接受著這一切,一個人怎么可能和他的母親爭奪貢品,爭奪祭拜呢! 按照古人修建祠堂并種植柏樹的習慣,龍柏的年齡正好是西周時期,說明當年,這里確實有一座祠堂,而北魏時期,酈道元的水經注就提到過魚沼飛梁,魚沼飛梁的石基和圣母殿的石基是相互咬合在一起的,說明二者是同一時期建造的。宋朝在修繕晉祠時,只修建了魚沼飛梁的水面建筑,水下的石基明顯不是宋朝的風格,年代也更為久遠。只是經久變故,原來的祠堂早已倒塌了,種植的柏樹卻沒有死,在一次次的歷史變遷中,成了現在的模樣。 有人說圣母的形象是仿照當時的皇太后劉娥建造的,因為如果沒有宮廷的允許,民間是絕不可能私自按照皇家的建制來修建。然而,由于缺乏史料,具體的真相早已無法得知。晉祠也就以這種詭異而合理的方式存在著,迎來送往,香火不絕。 遠古時期,人們崇尚太陽,圣母殿順著山水走向,背山面水,坐西朝東,面對日出的方向,這與近代建筑坐北朝南完全不同,明顯是遠古時代遺留的建筑模式。 除此之外,園內殿宇、亭臺、樓閣、橋榭、寺廟、道觀等樣樣俱全,濃縮了中國古代大部分的建筑樣式。直到現在,我依然很慶幸當初在離開之前,選擇到晉祠參觀,而這段記憶,也像釀酒一樣,隨著時間推移,越發醇香。
文章TAG:晉祠簡介

最近更新

  • 木的成語,關于木的成語

    關于木的成語木已成舟,木人石心,木強則折,2,帶木的成語有哪些木已成舟,木牛流馬,木人石心,3,含木的成語木已成舟。緣木求魚4,有關木的成語枯木逢春枯木逢春猶再發死木逢殺、枯木逢春 ......

    太原市 日期:2023-05-06

  • 河南省博物館,河南省博物館

    河南省博物館2,怎樣去河南省博物館1,河南省博物館站名就是紫荊山站,不到東里路口,具體站牌在黃河博物館對門。麥當勞門口。2,怎樣去河南省博物館步行約40米,到達南大街西大街站乘坐3 ......

    太原市 日期:2023-05-06

  • 盧溝橋事變的時間,盧溝橋事變時間

    本文目錄一覽1,盧溝橋事變時間2,盧溝橋事變發生在什么時候3,盧溝橋事變的時間4,盧溝橋事件的時間1,盧溝橋事變時間1937年7月7日{0}2,盧溝橋事變發生在什么時候1937年7 ......

    太原市 日期:2023-05-06

  • 磅礴的反義詞,磅礴的反義詞

    磅礴的反義詞2,磅礴的反義詞是什么1,磅礴的反義詞磅礴的反義詞是渺小。磅礴的反義詞渺小顫微小器渺小小器磅礴——渺小,微小2,磅礴的反義詞是什么磅礴的反義詞是(微弱)[讀音][pán ......

    太原市 日期:2023-05-06

  • 施工組織措施,施工組織設計中的措施包括哪些方面

    施工組織設計中的措施包括哪些方面答:(1)施工前做好圖紙資料消化工作和技術交底;(2)進行腳手架、安全網架設計;(3)制定主體交叉作業隔離防護措施;(4)現場電氣設計及防觸電措施; ......

    太原市 日期:2023-05-06

  • 詩歌表現手法,詩歌的表現手法有哪些

    詩歌的表現手法有哪些表現手法也是藝術手法或描寫手法,主要有渲染、襯托、對比、象征、用典、抑揚、烘托、移情、設問等幾種手法。現實似家事浪漫在天飛詩歌表現手法;比喻、象征、夸張、排比、 ......

    太原市 日期:2023-05-06

  • 紅燒鰈魚,紅燒鱭魚

    紅燒鱭魚用料:鯽魚、花生油、花椒、調料、干辣椒、蔥、姜、蒜等做法:先將鯽魚用油煎至兩面金黃,鍋里放少許油,油熱后放入干辣椒煸炒,再放入花椒、姜絲、蒜片炒出香味后,倒入醬油、料酒,加 ......

    太原市 日期:2023-05-06

  • 修汽車,汽車維修知多少?問與答(20)

    2.第二類汽車維修企業,1,I類汽車維修企業,從事汽車一、二級維護和汽車小修生產的企業,汽車小修是指通過更換或修理個別零件來保證或恢復工作能力的作業性修理汽車第三類汽車修理企業,從 ......

    太原市 日期:2023-05-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化县| 海淀区| 聊城市| 莱西市| 凉山| 台北县| 新营市| 泽普县| 汝城县| 德兴市| 鄢陵县| 正镶白旗| 土默特左旗| 贺兰县| 安徽省| 大连市| 甘孜县| 惠安县| 鄄城县| 池州市| 福贡县| 隆化县| 屯昌县| 安岳县| 阜城县| 凉城县| 句容市| 双桥区| 葫芦岛市| 宜丰县| 织金县| 张家界市| 平舆县| 南平市| 德清县| 马边| 林芝县| 砚山县| 台北市| 蓬安县| 托克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