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就宜居城市來講,武漢應該最屬宜居城市,因為人應該逐水而居,武漢湖泊星羅棋布,長江穿城而過,漢水在此注入長江,城市綠化率不斷提高。我們看一張武漢段長江水系分布圖,上圖中長江多條支流匯集,匯水面積很大,最后全部集中到了武漢,其中漢江是長江最大的支流,整個陜西南部、湖北北部等秦巴地區的大大小小支流匯集成漢江,這條河流經常出現較大洪水,最后于武漢傾瀉到長江里。
1、在武漢打工生活怎么樣?
武漢已經是準一線城市,湖北省正在召開的兩會上對武漢的發展又作出了力度空前的支持,其前景將是更加輝煌。當然任何一座城市的發展,都離不開人的支撐,如果你離武漢近,又能在武漢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盡管薪水與沿海城市相比低一些,但是就自身條件和武漢發展前景看,堅持做下去,還是能夠安身下去的,就武漢目前房價來與北上廣深比,還是要便宜很多的。
生活成本上,如果年輕人到過所有的一線城市就會發現它們的共性:相差無幾,出行上應該是最方便的了,武漢歷來就有“九省通衢”之稱,城市地鐵,輕軌已經形成網絡,城際鐵路已經開通好幾條了,城市圈已經初步形成。再就宜居城市來講,武漢應該最屬宜居城市,因為人應該逐水而居,武漢湖泊星羅棋布,長江穿城而過,漢水在此注入長江,城市綠化率不斷提高,
2、為什么大家愛關注武漢水位,這段長江有什么不同?目前汛情如何?
近期長江流域連續32天發出暴雨預警,多地出現了特大暴雨,長江水位上漲,流域內有20多個主要水文站超警戒水位,萬里長江,險在荊江,其實還有比荊江還容易出險情的是武漢,為什么大家最愛關注武漢呢?我們看一張武漢段長江水系分布圖:上圖中長江多條支流匯集,匯水面積很大,最后全部集中到了武漢,其中漢江是長江最大的支流,整個陜西南部、湖北北部等秦巴地區的大大小小支流匯集成漢江,這條河流經常出現較大洪水,最后于武漢傾瀉到長江里。
長江有三大產水區域,其中之一就有洞庭湖水系,整個洞庭湖水系主要包含四條支流:湘江、資水、沅水、澧水等,歷史上這四條河流汛期經常達到警戒水位,2019年長江1號洪峰就產生在這里,該流域水系呈扇狀,每當山洪暴發時,四條水系的洪水一起集聚在洞庭湖,經城陵磯入口長江,最后與漢江匯合于武漢,武漢是一座近千萬的人口城市,是湖北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江穿城而過,這里匯集了整個湖南省、湖北省、陜西省南部及長江上游的來水,水位高低牽動著全國億萬人民之心,為此一直把武漢的水位視為長江汛情大小。
目前武漢水位如何?7月5日~7月6日,24小時內,江夏烏龍泉自動氣象站日降雨量超420毫米,相當于石家莊一年的降水量,也成為武漢市有歷史記錄以來最高單日降雨量,此前單日最大值為317毫米,受其影響武漢水位上漲沖高,觸碰了警戒線水位(27.3米)以上的27.4米,之后開始回落,至今天(7月7日)上午8點,水位26.8米,流量5.29萬立方米,低于警戒水位。
除本地降水外,來自于漢江、洞庭湖水系,長江上游來水情況如何呢?▲7月7日漢川水位28.68米,警戒水位29米,通過上圖水位上漲勢頭來看,超過警戒水位概率偏高,雖然上游有丹江口水庫調控,南水北調引流一小部分,目前丹江口水庫下泄流量在1940立方米,庫區下面沒有水庫調控,所以漢江來水還是沒有減弱,▲7月7日城陵磯七里山水文站,這是測量洞庭湖口水位與流量,分別是33.13米20000立方米/秒,目前已經超警戒水位0.63米,從流量數據來看,長江1號洪峰來臨時,流量是5萬立方米/秒,而洞庭湖湖口就達到了2000立方米/秒,可以看出,威脅武漢的洪水主要來自于洞庭湖水系。
▲監利水文站位于荊江河段,水位與流量35.85米和29400立方米/秒,通過上圖可以看出,流量正在減少,這是三峽調控起到的作用,今天(7月7日)三峽水庫水位已經到達了149.05米,到了今年汛期最高水位,流量31400立方米/秒,這給數據給我們傳遞信息是:三峽開始蓄水攔洪,減少對武漢的洪水壓力,三峽僅僅從上周的146米多蓄水3米,武漢就從最高的警戒水位退回到了52.9米,這是三峽調控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