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有悠久文明的歷央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提到安徽某個地方的詩詞就更是數不勝數了。李白的《望天門山》七絕詩,是一首家喻戶曉的杰作,僅以安徽著名的景點舉幾個例子,做為對題主問題的回饋,要找提到安徽的詩詞,最簡單的就是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中國詩歌最牛X的人——沒有之一,僅為秋浦這一個地方,就洋洋灑灑貢獻了十七首,而前前后后竟留下了七十篇之多。
1、李白的《望天門山》到底寫的是哪里的天門山,有人說是安徽天門山,可詩中寫的是楚江開?
謝謝友的邀請!我作為蕪湖人,對這個問題理當予以作答,一是想說明事實,二是須澄清是非!李白的《望天門山》七絕詩,是一首家喻戶曉的杰作。無論氣勢,還是比喻、動感、韻律、寫景,均是神來之筆,無人出其左右,詩中所述的山就是位于蕪湖城北的天門山風景區域,其把對峙于長江兩岸的山寫活了!這首詩創作于唐開元十三年(725年),當時李白才25歲,乘舟去江東,由于正值年輕,又初出巴蜀,所以意氣風發,充滿了無比豪情。
蕪湖天門山俗稱東梁山(也稱博望山),長江北岸為西梁山位于和縣,原屬于巢湖,現劃歸馬鞍山,在大橋鎮未劃給蕪湖之前,東梁山屬于當涂地界,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大橋鎮就歸劃于蕪湖,距今已近四十年。但時至,仍有人裝睡將天門山歸咎于馬鞍山是非常搞笑的!這也難怪因為教課書注釋還沒有更正過來,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容易將湖南張家界的天門山與安徽蕪湖天門山混淆!雖然均叫天門山,但是地質地貌卻大相徑庭,一個是天然的山洞形于天門,一個是詩人的想像將兩山夾水比喻天門!關于蕪湖的長江段為什么稱楚江?不是詩人的地理知識缺乏,而是后人的寡陋。
因為蕪湖自古就是處于吳頭楚尾的地方,最早時期蕪湖古稱鳩茲,屬于吳國,公元前570年被楚國奪去歸于楚地,中間一度被越國奪回,雙方以長江為界,蕪湖在南屬于越地,在公元前306年又被楚國奪去,由此可見蕪湖兩度屬楚地。現在許多人喜歡以歷史來妝扮自己的家鄉,哪怕沾上一點也要大吹大擂,本來也無可非議,如果為了沾上而不尊重歷史事實,就覺著有點匪夷所思了!,
2、有哪些提到安徽的詩詞嗎(省內各個地區都可以)?
說到“提到安徽”的詩詞,這個就多了去了。安徽屬淮河流域,而淮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安徽是“桐城派”、“徽學”的發源地;而在近現代,又孕育出“皖江文化”、“廬州文化”等地域性文化,安徽有悠久文明的歷央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提到安徽某個地方的詩詞就更是數不勝數了。僅以安徽著名的景點舉幾個例子,做為對題主問題的回饋:黃山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唐·李白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
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絕頂,下窺天目松,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馀蹤。亦聞溫伯雪,獨往今相逢,采秀辭五岳,攀巖歷萬重。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鳳吹我時來,云車爾當整。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回溪十六度,碧嶂盡晴空。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奉和圣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唐代:王維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
鑾輿迥出千門柳,閣道回看上苑花,云里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游玩物華,翠微峰宋·無名氏洞里乾坤世莫知,時聞嘯鶴帶云歸。幾回洞口乘風立,欲挾飛仙入翠微,同友人游黃山明·湯賓尹冒雨穿山羨未曾,息肩無寺寺無僧。寬圍白浪身千葉,峭入青天手一藤,龍吼藥爐舂急杵,猿調茶鼎煮孤燈。與君伸腳量峰磧,踏著云光不記層天柱山江上望皖公山唐·李白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氣,
清宴皖公山,巉絕稱人意。獨游滄江上,終日淡無味,但愛茲嶺高,何由討靈異。默然遙相許,欲往心莫遂,待吾還丹成,投跡歸此地題天柱峰唐·白居易太微星斗拱瓊宮,圣祖琳宮鎮九垓。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云雷,玉光白橘相爭秀,金翠佳蓮蕊斷開。時訪左慈高隱處,紫清仙鶴認巢來,天柱山宋·王宗賢擎天一柱出群峰,時見真仙隱化中。
瑞應中都成福地,伯元主宰有神功,西遞酹江月?念奴嬌宋·李好古西風橫蕩,漸霜馀黃落,空山喬木。照水依然冰雪在,耿耿梅花幽獨,抖擻征塵,扶攜短策,步繞滄浪曲,悵然心事,浮生翻覆陵谷,試向商樂亭前,冷風臺上,把酒招黃鵠。四十男兒當富貴,誰念漂零南北,百畝春耕,三間云臥,此計何時卜,功名休問,賣書歸買黃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