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城市對大學生購房都有優惠政策。人才來了得買房,去庫存,漲房價,截至目前,天津、南京、長沙、成都、杭州、西安等12個城市實行了買房搖號政策,也是因為高考擴招的原因,越是年輕人,那大學生的比例就越高,八十年代的大學生是個寶,如果是碩士,那真當高級知識分子來用,現在這也就是白領職業的標配,吸人才要求本科同時又規定了年齡,也就是要老年人,我們的社保體系也是年輕人養老年人的游戲。
1、除了武漢,哪個城市對大學生購房有優惠?
很多城市對大學生購房都有優惠政策。比如最近的呼和浩特具有普通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應往屆畢業生(往屆3年及以內),滿足一定條件,可半價買房,長沙全日制高校畢業生,兩年內分別發放每年1.5萬元、1萬元、0.6萬元租房和生活補貼;博士、碩士畢業生在長沙工作并首次購房的,分別給予6萬元、3萬元購房補貼。寧波本科生、碩士生分別給與1萬元、3萬元的安居補貼,
2、武漢大學生買房打八折,二線城市為何都爭相吸引人才?
今年上半年,最火的應該就是二線城市不停的人才引進與房價瘋漲。先看人才引進,具體如下簡單來說,只要你有本科文憑以前是包分配,現在除了京滬作為戶籍制度最后的堡壘,其他地方已經沒任何門檻了,想想這幾年擴招的厲害,再結合專升本,成人,夜大,函授等模式,本科文憑真想要,那是非常容易的,哪怕某些文憑市場不認可,但去辦理落戶的派出所認可就行了,
現在的戶籍制度,最后的堡壘是京滬,短時間之內還沒不可能放開,不放開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祖國有更多的地方需要人才。這幾年生育利率持續下降,各張生育率的圖片北京和上海的生育率最低,同時老齡化也很嚴重,那為何上海和北京不大力吸引人才呢,占著這么多優勢,不主動搶人才?難道不怕人才出現斷層,交社保的年輕人不夠?這種想法完全是杞人憂天,上海和北京的根本不需要給年輕人政策紅利就足以吸引到全國最優秀的人才,有市場紅利足以吸引到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才,那何必再給政策紅利,想想當年的香港,偷渡都要過去,需要HK給政策紅利,完全不需要,只要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之間還存在差距,那京滬的戶籍就不會放開,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二線城市的房價,發生了各種戲劇的故事。截至目前,天津、南京、長沙、成都、杭州、西安等12個城市實行了買房搖號政策,這些搖號的城市中,杭州掛牌均價從24803元/平米漲到33377元/平米,環比漲幅達34.6%;成都、南京、武漢、天津等地也都成了房價漲幅的城市先鋒。新聞標題都是這種杭州:有人暈倒有人打架排1里長隊深圳:不交500萬,你連搖號的資格都沒有!南京河西四樓盤6月4日搖號名單加減一波三折官方通報西安購房搖號關系戶:35人被處分8人被免職全民搖號時代新一線城市都被成都搶了風頭本來還是房地產去庫存,結果新聞里全是庫存告急,
隨著樓市去庫存的進一步深入,多地頻現房地產市場庫存告急,其中,西安、南京、杭州、長沙等熱點城市更是出現“一房難求”現象。據《中國百城住宅庫存報告》顯示,截至4月底,10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總量為43386萬平方米,已連續33個月出現同比下跌,其中,二線城市庫存環比下跌,且同比跌幅最大,目前百城庫存規模已回落至六年前水平。
這搶人才大戲配合去庫存大戲都演了大半年了,看這光景起碼2018一整年都是這出大戲,那這出大戲的本質到底是什么?簡單的邏輯是送戶口,吸引人才,人才來了得買房,去庫存,漲房價。人才來了得就業,交社保,增長經濟,經濟增長推動城市發展,更好的吸引人才。更多人才過來,推動房價上漲,增進地方收入,這是一個看似完美的循環,而且不是憑空出來的,這幾年如果去杭州、武漢、成都會發現基礎設施建設和京滬的差距是越來越少,地鐵,CBD,萬達廣場等基礎設施真的不差,吃喝玩樂也都還行,房價相比一線那算便宜很多了,安居樂業,國泰民安。
講到這里,必須講我國非常特殊的人才分流方式,那就是高考,高考對大部分的內地平民子弟或者農村子弟來說真的是最重要的一個階層分化的手段,高考考上大城市的大學,無論能否逆襲,都得到了一場城市化的入場券,因為高考制度每年會為中國制造無數的白領工人,而沒考上的人群中又會制造無數的民工,一個社會要穩定,財稅要穩定,就業率是最基本的,那什么樣的產業發展能保障大部分人都安居樂業就變得非常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