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里吃的米,穿的綢,用的紙,許多來自四川。明朝【成都府】是【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的駐地,也即【四川】首府,農民大起義中,正在恢復元氣的四川又被卷入戰亂,到了18,19世紀,經過長達百年的移民,四川慢慢緩過一口氣,綿陽市區、安縣;四川省阿壩州下轄的。
1、明朝的成都府在哪里?包括如今的哪些地方?
【成都府】是一個設置于公元757年,廢止于公元1913年,并在元朝被短暫改制為【成都路】(公元1256年-公元1371年)的【府級政區】,它存在于中晚唐、前蜀、后唐、后蜀、兩宋、明、清等政權治下。明朝【成都府】是【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的駐地,也即【四川】首府,【成都府】與【重慶府】、【順慶府】、【保寧府】、【夔州府】、【嘉定府】、【廣元府】、【潼川府】、【雅州】同為【四川布政使】下轄的【府級政區】,相當于的【地級市】一級。
明朝【成都府】下轄當時的:成都縣、華陽縣、雙流縣、郫縣、溫江縣、新繁縣、新都縣、彭縣、崇寧縣、灌縣、金堂縣、仁壽縣、崇慶州、漢州、簡州、井研縣、資縣、內江縣、安縣、蒙陽縣等3州17縣,其中,【成都縣】與【華陽縣】是【成都府城】的附郭縣。明朝【成都府】所轄地域,對應到我們今天,大體上包括:四川省成都市下轄的:成都市區、郫都區、金堂縣、都江堰市、崇州市、新津縣;四川省德陽市下轄的:德陽市區、廣漢市、綿竹市、羅江縣、什邡市;四川省綿陽市下轄的:綿陽市區、安縣;四川省阿壩州下轄的:茂縣南部、理縣、汶川縣;四川省資陽市下轄的:資陽市區、簡陽市;四川省眉山市下轄的:仁壽縣;四川省內江市下轄的:內江市區、資中縣,
2、古代四川是怎么衰落的?
“川人從未負國”——這每個字背后可不是空話,何止千萬血淚。作為四川人,筆者不得不簡單說幾句了,衰落之前——站在世界一流:唐代時,四川號稱“揚一益二”,僅次于世界第一的揚州,為大唐盛世不斷提供錢糧供大眾消費。長安城里吃的米,穿的綢,用的紙,許多來自四川,到安祿山叛亂,玄宗入蜀躲避,更把盆地當作避難所。后來節度使軍閥混戰,德宗僖宗接連躲入四川,以求反攻機會,
宋代時,財政收入兩浙第一,四川第二。這塊盆地經濟總量占南宋全國四分之一,提供軍糧占三分之一,是當時南宋乃至世界上最發達區域之一。可謂稻田遍野,桑麻四處,加之商貿發達,紙幣流行,完全引領經濟發展潮流,然而,蒙古大軍襲來。持續了61年的宋蒙戰爭改變了一切,戰前四川人口官方統計約1300萬,戰后僅剩不到80萬,戰爭之慘烈可謂前無古人,94%的四川人消失不見(含隱戶逃戶)。
“無蜀則無天下”,四川幾乎變成無人區之后,無法再給襄樊爭奪戰提供支援,于是宋王朝不可扭轉陷于滅亡,元帝國統一全國后清查戶口,四川僅存77.5萬人,作為經濟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朱元璋恢復之后,大力組織移民,四川人口終于恢復到134萬人。到萬歷年間,也只有310萬居民,幾乎只等同于宋朝零頭,再一次,明末大亂開始。
農民大起義中,正在恢復元氣的四川又被卷入戰亂,張獻忠率軍進入四川,和明廷以及滿洲展開拉鋸戰。由于初期收買人心不得,便逐漸施政殘暴,士人百姓都受殺戮,清軍攻入之后,也因為剃發等政策大受反對。加之軍兵放縱,一路屠城,導致抵抗和鎮壓交替不斷,直到夔東十三家最后以自焚殉國結束。清帝國統一后,康熙年間,四川竟然只剩1萬人口,前后數十年大約700萬川人慘遭罹難,
瘟疫隨著戰亂到來,四川幾乎已成荒野。不得不靠“湖廣填四川”來補充人口,根據縣志,當時川內野獸橫行,老虎為患,以吞吃尸體為習慣,后來大白天也敢于在市鎮內吃人,剛遷入的官員百姓連續遭難,有官員剛來赴任,就和仆人一起被老虎吞噬。也有老虎爬上房頂,直接沖入屋內吃人之事,成都城門口,就時常幾只猛虎游蕩,連殘存市民手持火把棍棒驅趕也難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