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教師工資由基本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津貼工資組成,開始的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把中小學教師的職稱等級從低到高依次為三級教師、二級教師、一級教師、高級教師和正高級教師。與中小學教師工資總收入(平均收入)作比較(每個地區財政部門都有準確的數據),如果教師低了,低多少,就補多少,增加在教師的獎勵性績效工資預算中,兌現給教師,教師自然就增加了工資收入。
感謝邀請。本人就是山東省的老師,對各地的教師工資大致有所了解,客觀的說,山東是教育大省,也是經濟大省,教育事業還是可以的,教師工資這些年也有了較大提高。但是,有人說剛畢業參加工作的老師月工資到手就有7000,而且只上半天班,簡直就是胡扯!即使工作20年以上的老教師,大部分工資也就在6000左右,那些故意抬高老師工資的家伙真不知道是什么心理!。
2、教師的職稱對退休后的工資有多大影響?
退休后的養老金影響相當大,按照《教師法》的規定,教師實行專業技術職稱制度。從小學到高中,一共分為三級教師丶二級教師丶一級教師丶高級教師和正高級教師,其中每一個職稱等級又分別設有崗位等級。比如一級教師有8丶9丶10三個崗位等級;高級教師有5丶6丶7三個崗位等級,每個崗位對應相應的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技術職稱越高,所對應的崗位等級工資和薪級工資越高。
比如說高級教師的5丶6丶7三個崗位等級,每個月所對應的崗位工資就有4000元一5000元之多,事業單位在2014年10月1日推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后,所有人都依法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通過在職時繳納養老保險費,退休時根據本人的繳費基數丶繳費年限丶繳費金額丶個人賬戶儲存額等因素來計算養老金。而事業單位人員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和繳費金額都是根據本人的工資總額來確定的,
工資總額越高,養老保險的繳費比例和繳費金額越高。而這個繳費比例和金額則直接影決定著退休后基礎養老金丶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水平的高低,以中部某省為例,一個有著40年教齡的高級教師,他退休后每個月領取的基本養老金至少在6000~8000元之間。而一個同樣有著40年教齡的二級教師,退休后每個月的養老金應該在4000元~5000元左右,
每個月的養老金水平大約會相差1000~2000元左右。由此可見,由于教師在職時是按照技術職稱來套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的,技術職稱越高,領取的工資越高,而養老保險的繳費又是以本人的實際工資來確定繳費基數和繳費金額的。工資水平越高,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用越多,退休時享受的養老金待遇越高,所以說,教師的職稱對退休后的養老金影響相當大。
3、2020年都說教師要漲工資,怎么漲?按照職稱還是工齡漲?
很多人都在說,今年教師要漲工資?是的,不是空穴來風,可以說是有依有據的,那么是按職稱來漲還是按工齡來漲?今年是2020年,教師漲工資預計從兩個方面來實現。一是按照國家規定,教師應該每兩年調整一次工資標準,2014年工資改革,調整了工資,2016年,2018年對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標準進行了調整,那么2020年正是教師調整工資的時間。
這就是教師工資正常增長機制,2014年工資改革時,調升確定的最低初級職稱十三級崗位工資為1150元,2016年十三級崗位工資調升為1390元,2018年十三級崗位工資調升為1675元。2016年增加了240元,2018年增加了285元,薪級工資1級2014年調整為170元,2016年調升為215元,增加45元,2018年調升為288元,增加73元。
由此可以看出,正常增加工資逐年在提高,主要是增加職稱崗位等級工資標準和薪級工資等級工資標準,實現全體教師增加工資。教師增加工資只有兩個途徑,一是正常增加工資(全體教師按自己的職稱等級和崗位等級對應增加工資),二是少數教師在不同的時間內晉升自己的職稱級別,或晉升自己同職稱中的崗位級別來晉升工資,今年教師正常晉升工資標準,怎樣確定?增加幅度有多大?目前沒有信息,只有耐心等待國家高層決策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