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政權的海軍司令桂永清,就將“靈甫號”驅逐艦作為自己的座艦。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正式裝備的第一型驅逐艦,“鞍山”艦當之無愧的拿下101的舷號,而另外三艘“撫順”、“長春”和“太原”號,也分別擁有102、103和104的舷號,(靈甫號驅逐艦)國民黨政權在中國全面崩潰之際,“靈甫號”驅逐艦上的官兵也開始謀劃率軍艦起義,向解放軍投誠。
1、民國海軍的靈甫號驅逐艦,有怎樣的傳奇經歷?
民國時代國民黨政權海軍的“靈甫號”驅逐艦,是一艘很傳奇的軍艦,先后輾轉在英國、中國、埃及、以色列四個國家服役,可能是世界海軍史上經歷最豐富的軍艦之一。“靈甫號”驅逐艦在來中國之前在一艘英國驅逐艦,1940年建造,在1940年10月12日加入英國皇家海軍服役,在英國皇家海軍中的名稱是“門迪普”號。這種驅逐艦屬于狩獵級(HUNTCLASSTYPEI)護航驅逐艦,英國總共建造了高達65艘,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這艘驅逐艦參加了多次軍事行動。1948年5月,這艘驅逐艦被英國租借給中國,租期5年,在中國被國民黨當局海軍命名為“靈甫號”,紀念之前在孟良崮戰役戰死的整編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靈甫號”驅逐艦排水量只有1000噸,在英國皇家海軍算比較小的船,但在民國海軍序列中已經算是大船,國民黨政權的海軍司令桂永清,就將“靈甫號”驅逐艦作為自己的座艦。
(靈甫號驅逐艦)國民黨政權在中國全面崩潰之際,“靈甫號”驅逐艦上的官兵也開始謀劃率軍艦起義,向解放軍投誠,但“靈甫號”驅逐艦上的海軍官兵還沒發動起義時,英國決定日前將“靈甫號”驅逐艦提前收回,可能是為了避免落入解放軍手中。1949年11月,“靈甫號”驅逐艦被英國提前結束租借收回,1950年英國將“靈甫號”驅逐艦賣給了埃及海軍,埃及海軍將其改名為“默哈默德阿里科比爾號”,1951年又改為“易卜拉欣阿瓦號”,作為埃及海軍的主力軍艦。
2、曾經的海軍“四大金剛”—鞍山級驅逐艦是怎么來到中國的?
建國之初的新中國可謂一窮二白,尤其是軍工武器業落后于世界主流的發展進度一大截,而最燒錢的海軍則是我軍的痛,所以為了快速強化我國海軍實力,并且解燃眉之急,我國向前蘇聯購置了4艘“憤怒”級(即7型)驅逐艦,在我海軍軍中稱為6607型驅逐艦,或簡稱為07型,然而北約更喜歡稱呼6607型驅逐艦為“鞍山”級,因為改型4艘驅逐艦中首艦就被我們命名為“鞍山”號驅逐艦。
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正式裝備的第一型驅逐艦,“鞍山”艦當之無愧的拿下101的舷號,而另外三艘“撫順”、“長春”和“太原”號,也分別擁有102、103和104的舷號,至于“鞍山”級驅逐艦的實力,在051型驅逐艦出現之前,6607型4艘驅逐艦都一直是我海軍軍中最強大的水面艦艇,被海軍官兵戲稱為“護國四大金剛”。
蘇聯的“憤怒”級驅逐艦由來已久,蘇聯海軍最早于1936年就開始建造“憤怒”級首艦,并于1941年完成最后一艘艦船的建造,累計服役數量為30艘,改型艦為短艏樓單煙囪雙桅雙槳雙舵型,采用斜艏柱窄身圓艉的線形。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考慮到中國急需水面艦艇,但是美國又對華采取嚴格的武器禁運,所以在中蘇蜜月期的蘇聯才會考慮將太平洋艦隊4艘他們自認為已經“落后”的“憤怒”級驅逐艦出售給中國,這筆海軍武器與技術援助協定于1953年6月4日正式生效,
1954年10月14日和1955年6月28日,蘇聯海軍分兩批次向中國交付了4艘“憤怒”級驅逐艦,隨即人民解放軍海軍將其組成所謂的“第一驅逐大隊”,并賦予201-204的舷號(1974年舷號被改為101-104)。雖在在當時6607型驅逐艦已經不具備任何對敵作戰優勢,但在我海軍正在服役的水面艦艇當中卻屬于噸位最大的主力戰艦,
(事實上我海軍還擁有過更重更大的“重慶”號巡洋艦,但1949年3月20日在葫蘆島港內沉沒)6607型驅逐艦的前身:前蘇聯海軍的“憤怒”級驅逐艦為了彌補“鞍山”級驅逐艦火力不足的弱點,該型號軍艦從上世紀60年代末期就開始了為期數年的現代化改造,艦上原有的2座三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被拆除,換成了SY-1反艦導彈發射裝置,這艘火炮魚雷驅逐艦儼然被魔改成了導彈驅逐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