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誰又能想到這里面有一個地名在會一千多后重新閃耀。甲骨文,1954年收藏于山東博物館,珍藏有不少國家級的文物,如東平漢墓壁畫、頌簋、《孫子兵法》竹簡、鄭燮雙松圖軸等都是十分珍貴的,紅陶獸形壺屬于大汶口文化,出土于1959年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在新石器時代發現的陶器中是比較罕見的仿生陶器的紅陶獸形器,雖然是用來使用的器具,但是造型生動,別致,很有藝術情趣。
1、山東博物館有什么國寶?
我們山東博物館成立于1954年,是在新中國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座省級綜合性地志博物館,現代化程度高的大型綜合性博物館。珍藏有不少國家級的文物,如東平漢墓壁畫、頌簋、《孫子兵法》竹簡、鄭燮雙松圖軸等都是十分珍貴的,東平漢墓壁畫,發現于2007年,是山東地區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也是藝術水平最高的壁畫,極為罕見,是中國早期繪畫作品中的精品之作。
東平漢墓壁畫的發現也填補了我們山東省對漢代考古的空白,紅陶獸形壺屬于大汶口文化,出土于1959年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在新石器時代發現的陶器中是比較罕見的仿生陶器的紅陶獸形器,雖然是用來使用的器具,但是造型生動,別致,很有藝術情趣。是5000年前難得的一件藝術珍品,也是山東大汶口文化獨特的代表,甲骨文,1954年收藏于山東博物館。
山東博物館甲骨文的收藏總量在全國同類收藏單位中位居前列,其中“鬼方”卜辭記載了商代的敵方部族,“鎷”是甲骨文中唯一帶有“金”字旁的文字,“虹不隹年”則記載了彩虹天象,都是難得一見的稀世珍品,頌簋,1954年收藏于山東博物館,是傳世青銅器中的珍品。頌簋器型莊重,鑄造精良,是西周晚期典型青銅器,器物內底和器蓋有152字對銘,是研究西周社會歷史重要的文字資料,尤為重要,金文規整、典雅,是書法藝術的杰出之作。
蛋殼黑陶杯,1960年出土于山東濰坊,整個器具由兩部分套合,以輪制而成,器壁非常薄猶如蛋殼,表面烏黑光亮,是龍山文化特征性非常典型的器物,代表了我們中國遠古時期制陶工藝的最高水平,在世界范圍內也是絕無僅有的,魯國大玉璧,在1977年出土于曲阜魯國故城戰國墓。玉璧是古時候祭祀天地的禮器,代表著禮制文化的最高境界,
這個玉璧是目前發現的戰國玉璧中形制最大的一件,玉璧兩面都是三層紋飾,內外蟠螭紋,中間谷紋,器形規整,琢磨精良,是我們山東博物館大廳穹頂玉璧的原型。鄭燮雙松圖軸,收藏于1954年,這幅畫是鄭板橋中進士的第一年送給肅翁的作品,圖中一遠一近的兩棵松樹意寓品格高潔,樹下有幾桿修竹,怪石蘭草,是鄭板橋最擅長畫的,
畫中還有長篇題記,講述了他們同窗之間的情意。這幅作品書法繪畫俱佳,保存是我品相也是非常好的,是鄭板橋難得一見的珍品,亞丑鉞,1965年出土于山東青州蘇埠屯1號商墓,是商代禮儀中最重要的器具、也是王權的象征,兩面刻有銘文表。器型碩大,特別的罕見,是殷商末期青銅鉞的典型代表,《孫子兵法》與《孫臏兵法》竹簡,1972年同時出土于銀雀山漢墓,失傳了1700多年。
也解開了歷史上關于到底有沒有孫子和孫臏,有沒有他們寫的書這一千古之謎,被列入“新中國30年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又評為“中國20世紀(100年)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九旒冕出土于1971年,在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魯王朱檀墓中發現,是我們國家目前發現的唯一一件保存完好的明初親王冕冠實物,是研究我國古代服飾及禮制特別珍貴的實物資料,
2、有哪座古墓出土了古代的書籍?
使至塞上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在王維的詩中我們看到了邊塞風光的雄渾壯闊,帝國軍人沙場征伐的忠勇。可誰又能想到這里面有一個地名在會一千多后重新閃耀,193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內蒙古居延地區一個由中瑞兩國學者組成的考察團發掘出土了一萬多枚漢簡。
這次發和殷墟甲骨文,敦煌文書,故宮檔案并稱為20世紀中國文化史上的四大發現,解放后,在居延的考古團隊陸續發掘出土漢簡2萬余枚。從此居延漢簡灼灼其華,光耀世界,雖然這不是一部成系統的書籍,卻是最完備,最龐大漢代歷史文獻,從中可以管窺到漢代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科技、法律、文字書法及日常生活等各個領域的風貌,是最真實,最珍貴的一手歷史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