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湖北的荊州和荊門哪個發展前景更廣”這一話題,我認為是荊州。這次湖北荊門地震3.0級,這個區域算是湖北省地震較多的區域了,從總的來看,湖北位于我國第二階梯,地震較青藏高原外圍少了很多,這是湖北省地震少的主要原因,湖北省地震可是不多,平時小地震也很少,查看了一下湖北省地震分布圖,歷史上記載的大地震僅有幾次,最大的也就是6級左右。
1、湖北荊門居然地震了,這里地震多嗎?還有可能發生大地震嗎?
湖北省地震可是不多,平時小地震也很少,查看了一下湖北省地震分布圖,歷史上記載的大地震僅有幾次,最大的也就是6級左右。這次湖北荊門地震3.0級,這個區域算是湖北省地震較多的區域了,我們看下圖:上圖中那些小紅圓圈都是歷史上荊門地區發生過的地震。從圖中可以看出小圓圈密密麻麻,反映出荊門這一帶歷史上小地震還是很常見的,估計得有上百次,多是2~3級,這次荊門3.0級正好位于這個多震的區域,
這里最大的地震是相距荊門50公里左右的鐘祥市,分別在1603年5月30發生過一次5.8級,另一次在1620年3月5日5.3級,這是荊門周邊兩次稍大一點兒的地震。所以從歷史上記載來看,這里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應該是我國較為安全的區域,荊門所處的地質構造位于秦嶺褶皺系與揚子準地臺的接觸地帶上,武當山、大洪山等山脈屬于秦嶺褶皺的武當山隆起帶,而四川北部的大巴山褶皺帶向東沿伸,構成了鄂西北的大巴山余脈和荊山隆起帶,這兩個構造單元為古生代構造帶,而荊門一帶分屬于燕山運動時期形成的地臺蓋層褶皺帶。
特別是大巴山向東延伸到湖北境風的荊山,來自于青藏高原擠壓力的影響,向右旋轉,形成了很多西北向斷裂帶,如上圖中標識的遠安斷裂帶、南漳—荊門斷裂帶、霧都斷裂帶,這些斷裂帶上幾乎發育著一條河流,而每條河流岸邊都發展起了一座城市,如鐘祥、荊門、當陽、宜昌等,就是這么巧合,山脈—斷裂帶—河流—城市巧妙銜接,構成了人類與自然的完美統一,
斷裂帶讓河流發育,給人類提供了居住條件,可是地震也隨之相伴而來,這些斷裂帶多為距今180萬年前的早中更新,也就是說新生代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時期形成的,距今年代還算比較早,斷裂帶活動性不是很強,造成的大地震沒有,但小地震卻不少。所以說盡管荊門地區多地震,但大地震還真不多,從未來發展趨勢來看,隨著這些斷裂帶越來越老,它的活動性會越來越弱,但這個時間,不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以年為時間單位,應該是以百萬年為單位,才能列好地地描述這里的地殼活動狀況,
從湖北省破壞性地震分布來看,荊門是省內地震集中的區域,還好,這里5級以上的兩次地震距今很早了,自20世紀以來,這里很安靜,沒有發生過破壞性地震,大家也就安心了,昨天網友一直回憶鐘祥地震,大家心里也很清楚,1600—1650年間發生了5級地震,不是現在,所以不要把歷史上發生的事,當做今天傳播開來。近400年來鐘祥沒有發生過5級以破壞性地震,
武漢麻城一帶發生過一次6級多地震,時間是1932年,距今還算是較近的了,區域周圍并沒沒有安靜下來,適當注意一些,提高一下防震意識,畢竟距今年代較近一些。鄂西北地區也有一些5級左右的地震,次數較多,分布密度稍大些,但總的來看,與四川相比無論是從地震強度還是次數來說,弱了很多,從總的來看,湖北位于我國第二階梯,地震較青藏高原外圍少了很多,這是湖北省地震少的主要原因。
2、湖北的荊州和荊門哪個發展前景更廣?
感謝網友的提問!關于“湖北的荊州和荊門哪個發展前景更廣”這一話題,我認為是荊州,參考資料是《2017年湖北各市經濟數據》,荊州GDP排在全省第四位,全省第三梯隊龍頭城市,增速排名第九位。荊門GDP排在全省第七名,全省第三梯隊核心城市;增速排在省內第十五位,全省參與排名的市州共17個,通常而言,辨別城市發展前景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了解增速、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