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能由市場配置資源,或者由政府購買服務代替的機構,在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中,一律劃分為生產經營類,機構改革的方向是企業化。黨政機構改革工作已經基本結束,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卻只進行了一小半,各地進展還不相同,衛計局在黨政機構改革后,成了衛健委或者衛健局。
1、機構改革,環保局工勤崗如何改?
根據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線,改革已經深入到了縣市一級,很多地方在今冬明春就會完成此輪改革,這也是許多涉改部門人員最為關心的頭等大事。在此次改革當中,大家應該清楚的看到,這次是機構改革,而非人事改革,所以基本上是不會涉及到人員的編制身份和待遇變化的,所以不管是什么身份的人,根本不必擔心自己的未來去向,更不用擔心自己被改革掉,
環保局未來并入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門,這只是職能化的調整,可能在科室的設置上有些變化,但具體到工作人員還是該干嘛干嘛,你是工勤崗還是工勤崗,不會因為機構的調整更改,說白了,你可能就是重新換個辦公室換個地兒辦公而已。實際上,從國家到省級已完成的改革情況來看,還是延續以前的改革思路,追求的是大部制改革,縮減部門,整合優化職能,比如文化和旅游兩個部門整合為一個部門,國土與林業整合為自然資源等,另外還會成立一些新的適應新經濟發展需求的部門,比如大數據部,
2、縣教育局二級機構自收自支該怎么改革?
不清楚縣級教育局有什么自收自支機構,是培訓?還是試卷、輔導材料、后勤供給一類的?這類能由市場配置資源,或者由政府購買服務代替的機構,在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中,一律劃分為生產經營類,機構改革的方向是企業化。自收自支編制會收回撤銷,單位中的正式職工會分流到其他保留下來的事業單位妥善安置,聘用人員隨企改制,重新就業,或者自主擇業,
許多人對自收自支編制不是很理解,因為按照財政供給,事業單位分為全額、差額、自收自支三類,那么對應自收自支編制就被自然而然認為也是正式編制之一。這種理解是錯誤的,全額、差額都是正式的事業編制,目前都是由省級編制部門統籌使用,由省級財政統籌供給。而自收自支編制,是由地方政府根據地方實際需要,自行設置、自行供給的編制,僅在市級以上編制部門進行備案,
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有兩個明確變化:一是明確將行政職能劃歸相應的行政機關承擔,事業單位不再承擔行政職能,因此,事業單位沒有了參公依據,今后事業單位不再參公。(行政執法機構例外),二是將生產經營類職能改企,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剝離生產經營類職能改企,事業單位同樣不再承擔生產經營職能,因此,自收自支也沒有了依據。
3、縣公用事業局怎么改革?
先說重點,公用事業管理局將更名為公用事業服務中心,由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代管。這次機構改革,將全面清理事業單位承擔的行政職能,按能轉職能的不轉機構,確需轉機構的實行綜合設置原則,區分情況推進改革,全面清理行政機關委托或授權事業單位承擔的行政職能,將行政職能全部劃歸行政機關后,重新規范機構名稱,明確職責任務,強化公益屬性;對職能弱化的,與其他事業單位優化整合。
4、本輪市縣機構改革中,衛生和計劃生育綜合監督執法局(事業單位)如何改?
黨政機構改革工作已經基本結束,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卻只進行了一小半,各地進展還不相同: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多地已經完成,有的地方還在觀望;行政類事業單位改革,基本上都在審批方案,年內就會完成改革,各地進展基本相同;公益類事業單位改革,可能各地感覺最大的變化,是將所有的事業單位屬性的辦、局等,改成了中心,除此而外,公益類事業單位改革,都安排到了明年,
衛計局在黨政機構改革后,成了衛健委或者衛健局。下設的監督執法局,是行政執法機構,承擔公共衛生、醫療衛生等監督工作,查處醫療服務市場違法行為,衛監局是事業單位,黨政機構改革要求,不能再設立“事業局”,事業單位也不再承擔行政職能,衛監局的改革是勢在必行,如何改革卻沒有指導性意見,衛監局的改革,有三種不同的發展方向:1、參公單位:行政執法改革明確“局隊合一”,目前農業農村、文化旅游、交通運輸、生態環境、市場監管五領導綜合執法隊伍已經掛牌成立,以縣區為主,以局機關名義執法,由執法大隊具體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