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澆筑的會使路基塌陷,路面折斷;磚一經水泡,就會濕透損毀。5.排水系統設計依據標準不合理排水系統按照“多少年一遇”的標準設計,不僅是依據的歷史信息而且標準含糊不量化,遇上反常氣候,降水量常常大大超出設計標準,排水系統作用發揮不力,造成內澇,武漢近幾年大興土木,修路啊什么的特別多。基本上武漢全年都在施工,
2、年年夏天雨下到可以看海的武漢,為何平安無事?
雖然武漢年年入夏都是暴雨連連,偏遠城區或者海綿工程沒有改造的時候,也曾經形成了嚴重的內澇,但武漢最多也就用半天到一天的時間,就能將漬水清除,生活恢復正常。如果放到現在,大部分城區排澇速度就更快了,排除漬水大概一兩個小時左右,話說就算1954年和1998年武漢長江水位超高的時候,武漢市區也沒有發生傷亡事故,雖然漬水區有不少財產損失,只要人活著就是最大的平安無事。
最近我們在網上看到河南暴雨的情景,都非常揪心!下雨下大雨下大暴雨之類的事情,對武漢人本地人都是小兒科,從來都沒有說要害怕擔心之類的,原來我們也曾經見過武漢大街小巷被暴雨淹沒,一天下十幾個東湖的暴雨,然后各地人都笑武漢看海,就是這樣,我們都很淡定,無非是趟水回家,或者是晚一點回家,公交汽車還變過了公共汽船,雖然曾經罵罵咧咧,但真的沒有害怕過,但這一次目睹河南暴雨,街道居然變成了奔騰的河流,真的被河南給嚇住了,昨天下一點點小雨,我居然腿軟了一下,都有心理陰影了,不知道河南人民怎么堅持過來的[淚奔]真太不容易了,胡辣湯加油災情過后建議多挖幾個大湖,沒有水也放著,留著以后暴雨裝水用,媽呀,真嚇死我了,
3、武漢立夏氣溫怎么升不起來?
筆者生在武漢,長在武漢。從筆者記事起(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武漢氣候總體上來講,春夏秋冬的氣候,溫差變小,以六九年為例,記得那里武漢夏天出奇的熱,每家每戶,均到街頭里巷,排起竹床陣(家家上街睡吧),而六九年的冬天,也冷的嗖嗖的,居然五十天冰天雪地,那時過冬,必須穿棉鞋棉褲和棉衣,整個武漢嚴然一派北國風光,而如今的武漢冬天雪花成了稀罕之物,夏天‘竹床陣’只存在記憶里,而當今之武漢,立夏之后,三天下雨,兩天出太陽,你說氣溫能高嗎,也就七八月份,當付熱帶高壓控制長江中下游時,武漢才出現幾天高溫天氣,可以說,早年的長江上的三大火爐(南京,武漢,重慶),早以名存實亡,現在,每到高溫季節,武漢大大小小上百萬臺空調對著室外,吐出熱氣,從而導致‘熱島效應’嚴重,而由于武漢湖泊眾多,再加上長江,江漢,成T字型,把武漢一分為三(武昌,漢陽,漢口),為武漢三鎮,從而導致武漢夏天,前涼后熱,同時,武漢居我天朝的中部,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他的特別是的氣候,武漢,一座移民城市,一座英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