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武漢是湖北省省會的所在地,一直是湖北省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實際上,省會遷往合肥的決定是最好的選擇,這個決定本身是沒有問題的,襄陽就是原來襄樊改回去的,沒什么好改的了;十堰的地盤是原先鄖陽地區的,其實叫鄖陽蠻好,感覺懷古的味道很足的,十堰這個名字給人感覺莫名其妙的,就像湖南的張家界原先是叫大庸市的,把厚重的歷史都丟掉了,很可惜的;7、咸寧最早建制時叫過永安的,意思是永遠安寧的意思,其實頗有古意的,荊門跟天、仙、潛一起其實都是從荊州分離出來的,追溯古稱,沒什么意義的;8、武漢古稱江夏、漢陽,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到嘉靖年間在漢水新河道北岸,形成了新興的漢口鎮,其實古道衷腸的人還都喜歡漢口這個稱謂的,但現在已然不可能了,武漢之大,也不是一個漢口所能包容下去的了;9、黃石脫胎于大冶,黃石是地級市、大冶是縣級市,黃石是死活不愿意叫大冶市的;孝感本身就是千年古縣,因此地“孝子昌盛”,也叫過“孝昌”的,但因為孝道而感天動地還是要深刻些;10、綜上,最好聽的名字還是荊州,簡直就是湖北的象征了,本來也是湖北的腹地、荊楚文化的發源地的;其次仙桃、潛江改回去叫沔陽、云夢;第三是本來就有的孝感、襄陽,第四是鄂州、咸寧改回去叫鄂城、永安;第五是十堰、黃石改叫鄖陽、大冶,黃岡改叫黃州。
1、山東這個名字是怎么由來的?
答題山東這個名字?山東:以在太行山之東而得名。山東得名的開始;元設山東東西道;明置山東省,后改山東布政使司;清改山東省,省名至今未變,山東位于太行山的東邊,因此得名山東,簡稱“魯”,省會在濟南。山東地處華東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中北段,是華東地區的最北端省份,西部為黃淮海平原,連接中原,西北與河北省接壤,西南與河南省毗鄰,南及東南分別與安徽、江蘇兩省相望;中部為魯中山區,地勢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點;東部為山東半島,伸入黃海、渤海,北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相對、拱衛京畿,東隔黃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南均臨黃海、遙望東海及日本南部列島。
這就是它的得名由來…山東!!~~山東省,中國華東地區的一個沿海省份,簡稱魯,省會濟南,位于中國東部沿海北,間,自北而南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4省接壤。山東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東部緩丘起伏,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東部是山東半島,西部及北部屬華北平原,中南部為山地丘陵,形成以山地丘陵為骨架,平原盆地交錯環列其間的地貌,類型包括山地、丘陵、臺地、盆地、平原、湖泊等多種類型;地跨淮河、黃河、海河、小清河和膠東五大水系;屬暖溫帶季風氣候,
2、湖北的省會一直都是武漢嗎?你認為武漢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安徽、河北以及河南都是曾經更換過省會的省份。省會的變遷,一方面是新省會交通地位的上升帶來的影響,一方面也是政策的變化帶來的影響,河北原來的省會是保定,從1669年開始,保定一直是清代直隸總督的駐地,也就是省會所在地,民國時期,雖然軍閥混戰,但是保定依舊是河北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新中國建立后,河北省的省會幾度變遷,先是保定,后又遷到天津,隨后又遷回保定,最后于1968年,正式遷往石家莊,保定結束了近300年的省會歷史,
河北保定失去省會之后的保定,應該說發展多少還是受了很大的影響,雖然靠近京津地區,但是并沒有因此就享受到京、津地區的繁榮。GDP總量在河北處于中等水平,而增速則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保定為何失去省會的地位?在很多外人看來,石家莊是一個火車拉來的城市,也是一個火車拉來的省會。誠然,石家莊能夠在近代迅速發展起來,確實和鐵路交通的發展有很大的關系,但是必須也要看到的是,保定在近代歷史上,鐵路修建并不落后于石家莊,保定的交通也是非常不錯的,
所以要說石家莊為什么興起,當然與交通有關,但是要說為什么能取代保定成為省會,單純用交通來解釋,就不那么合理了。相對于其他的省份,河北省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省份,由于地處京、津地區,河北省的行政區域相對分散,似乎省會放在任何一個位置,都難以輻射全省。保定、唐山、張家口、承德城市環繞著京津地區,如果設置省會,那么其他的地區顯然是偏遠了,
若設置在秦皇島,那么更多的地方都遠離省會,設置在邯鄲、邢臺、衡水等地,北部又遠離省會。石家莊被設置成為省會,雖然也存在一些弊端,但是也是唯一相對合理的選擇,對于保定來說,失去省會帶來的影響確實還是不小的,不過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雄安新區的設置,必然會給保定未來的發展增添新的動力,安徽省也是一個更換過省會的省份,最早的省會(安徽布政使司)設置在江蘇南京,因為當時安徽的官員賴在江寧不肯走,一賴竟然賴了近100年的時間,直到1760年,布政使司才從江寧遷往安慶府,安慶成為安徽省省會的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