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洛陽的十三朝古都之只是眾多朝代說中的一個,另還有15朝、16朝、18朝、23朝、26朝之說。至于十三朝之說我不認可,因為按照西安的定都方法,洛陽可能不止十三,要知道西安還在長,九朝古都這個稱號的含金量遠高于西安的十三朝,這是乾隆御批的。
1、兩朝古都洛陽是如何變成十三朝古都的?
洛陽是13朝古都,分別是:朝代名稱都城位置所居帝王建都時間東周洛邑王城(澗河兩岸)平王至赧王,共25王前771年—前256年東漢雒陽漢魏故城光武帝至獻帝,共12帝25年—190年曹魏洛陽漢魏故城文帝至元帝,共5帝221年—265年西晉洛陽漢魏故城武帝至愍帝,共4帝265年—313年北魏洛陽漢魏故城孝文帝至孝武帝共七帝493年—534年隋東都、東京隋唐故城煬帝、恭帝606年—618年武周洛陽隋唐故城武則天后梁西都隋唐故城太祖、郢帝、末帝909年—913年后唐東都隋唐故城莊宗、明宗、閔帝、末帝923年—936年夏斟鄩偃師二里頭太康、仲康、孔甲、帝皋、夏桀前2070年—前1600年商西亳偃師尸鄉溝商湯、外丙、仲壬、太甲等前1600年—前1046年西周洛邑、成周瀍河兩岸成王、康王、昭王、穆王等前1046年—前771年后晉西京隋唐故城高祖936年—938年(約2年)。
2、為什么洛陽有那么悠久的歷史,成為十三朝古都?
洛陽,古稱斟鄩、西亳、洛邑、雒陽、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中下游,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洛陽素以“九朝古都”聞名中外。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所謂“九朝”,一是指眾多的王朝,中國古代,“九”為最大、最多。結果讓一些沒文化的人真認為洛陽就九個九個王朝呢,歷史上先后有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晉等13個正統王朝代在洛陽建都,所以稱13朝古都。
什么是正統王朝呢,正統王朝就是當代通常指作為一個朝代的統治政權被民眾及后世所認可的程度,包括正史的評價,一般僅限于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時期的朝代。當前史學界普遍認為中國的正統朝代包括:夏朝-商朝-西周-東周-秦朝-西漢-東漢-曹魏-西晉-東晉-北魏-南朝-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
像唐時的武則天在神都洛陽稱武曌,都不能算作一個王朝,而有的地方為了增加古都次數,勉強湊數的也列了十三朝,舉例西安吧,它為了湊數寫為:西周、秦、西漢、新、東漢、西晉(愍帝)、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首先說一下,新算什么東西,王莽與武則天能比嗎?洛陽武則天的大周都不算正統王朝,你這來個王莽的新朝,西晉不是在洛陽嗎?愍帝逃到哪里臨時一住也算定都?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是什么事呀,五胡亂華呀,還真有人認他們胡人為主人,
3、百度上常說洛陽是九朝古都,為什么本地人卻說洛陽是十三朝古都?
好吧,再來科普一次!洛陽的九朝古都,來源于乾隆皇帝的御批,九朝都會!大家都知道,乾隆皇帝喜愛游覽江山,大江南北、西錘南疆很多有名的地方都去過,也留下了很多御批、詩詞和碑文!!為什么唯獨為洛陽,御批了一個“九朝都會”呢!?這里有什么含義呢?那是因為,在古代,九這個數字大有來頭,九為陽之極,代表最多最多意思,須知,皇帝乃是九五之尊,九這個數字是不能隨便使用的,關于九的使用,自己可以查一下!至于洛陽的十三朝古都之說,只是眾多朝代說中的一個,另還有15朝、16朝、18朝、23朝、26朝之說!當然,16朝以后的,很多都是都是一些短時期的地方割據勢力,個人以為,還是不計算的好!因為實在用不著,畢竟洛陽已經是中國建都時間最早、最多、最長的都城了,增加那些又有什么意思呢?徒增煩惱而已!除了乾隆皇帝御批過洛陽為九朝古都外,另一個對洛陽御批稱號的皇帝更加特殊,那就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也讓洛陽成為唯一一個稱為“神都”的都城!另外,百度也不一定全都是對的,還要自己去查一些資料,歷史方面最好是24史,不要被一些地域黑和偷盜、混淆歷史的人迷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