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電視臺免費法律咨詢
各個城區應該都有法律援助中心。如海淀區法律援助中心在中國人民大學西門對面的城鄉倉儲超市附近。這種法援機構有專業的援助律師提供幫助。此外,海淀法院常設咨詢室,中國人民大學法律援助中心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律援助協會都派法學院高年級學生在此免費提供法律咨詢。
2. 北京電視臺法律咨詢節目
可靠
秦兵團隊自2000年初期,由秦兵先生創辦以來,幾經風雨,目前平穩發展超過20年,擁有近100名成員,專業性強,且發展穩定。
法律服務業如此流動性強的行業,一個員工在一個團隊內堅持工作超過五年,十年,實屬不易,而在秦兵律師團隊里,不乏兢兢業業在崗位上工作超過五年,十年的老員工,秦兵律師事務的團結,穩定可見一斑。
3. 北京電視臺免費法律咨詢熱線
110——匪警電話
遇到緊急情況,如被盜竊、搶劫、打架等事情,撥打110,講清楚自己發生了什么事情,準確報明事情的地點,請求警察幫忙。119——火警電話
遇到著火的情況,首先要撥打119,講明火災發生情況如何,地點在哪里,不能夸大,也不能縮小事實,請消防隊提供幫助。火警電話和報警電話都不能亂撥,否則要承擔法律責任。
120——急救電話
遇到突發病,需要緊急送到醫院,可以撥打120,講明白病人發病的癥狀,如果知道病人得的是什么病,也要跟醫院講明,醫院的急救車會以最快的速度前來提供幫助。999——紅十字會的急救電話
使用方法和120相同。122——交通報警電話
遇到交通事故撥打122,講明出事地點,交警會趕到出事地點處理問題。另加:114電話查詢臺。
這是為了方便群眾應對一些緊急情況,全國統一設有的一些特殊電話,這些電話都是免費的。
4. 北京電視臺法律咨詢熱線電話
不收費,是免費咨詢的。
1、 “12348”法律服務熱線實行全天24小時(包括休息日)人工接答咨詢服務。
2、“12348”法律服務專用電話工作職責,主要解答法律咨詢,普及法律常識;實施內部聯動,搞好上門服務;溝通外部信息,做好受案分流;加強區域合作,搞好職能部門間協調聯動;做到快速反應,防止糾紛激化;遵循有關規定,提供法律援助;掌握社情民意,當好黨政參謀;接受社會監督,提高法律服務機構的服務質量等。
擴展資料:
全新解讀
2018年7月26日報道,北京公證“放管服”改革的十八個“實招”,可以歸納概括為“12348”,與北京市司法局開設的北京市法律咨詢專線號碼一致。
“1”是建設一個平臺
建立北京市民生類公證全市統一預約咨詢平臺。依托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立全市民生類公證線上預約咨詢平臺,通過對全市25家公證處、400余名公證員資源整合優化,對全市遺囑、小額繼承等民生類公證事項進行統一的線上預約咨詢,推動全市民生類公證辦證質量和辦理數量雙提升。
“2”是推動兩個建設
一是推動公證行業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加強與公安、民政等部門溝通,擴大相關政府部門數據用于公證信息核實的共享范圍,逐步實現身份、戶籍、婚姻、財產等公證信息在線核實。
二是推動將公證失信納入社會信用系統建設。建立全市騙取公證人員黑名單,推動將騙取公證行為作為個人誠信記錄納入社會信用系統建設中,為試行公證事項當事人承諾制創造條件。
通過推動兩個建設,實現公證與政府其他部門的信息聯通,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路,讓騙取公證者一處欺騙、處處受限。
“3”是建立三項制度
一是實行公證證明材料清單制度。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群眾不需要提交清單外的證明材料。
二是建立公證公益法律服務制度。每年至少組織2次公證法律服務進社區、進鄉村活動,為群眾提供面對面的免費公證法律咨詢。
三是建立公證服務監督制度。廣泛收集群眾對公證服務的意見和建議,每年隨機抽取每位公證員不少于10件公證事項進行回訪調查。
從群眾感受、用戶體驗的角度建立健全三個制度,對公證事前、事中和日常服務進行引導和規范,目的就是讓群眾辦明白證、辦舒心證。
“4”是優化四項服務
一是擴大“最多跑一次”服務范圍。將去年試行的9種“最多跑一次”公證事項擴展為52種。向社會發布公證減證便民十項舉措。
二是縮短公證辦理時間。部分公證辦理時間縮短至5個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