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天下一区二区三区,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高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毛片

首頁 > 上海 > 嘉定區 > 滬昆鐵路,滬昆線的介紹

滬昆鐵路,滬昆線的介紹

來源:整理 時間:2022-10-22 19:51:10 編輯:上海本地生活 手機版

1,滬昆線的介紹

滬昆線又稱滬昆鐵路,是中國一條連接上海市及云南省昆明市的東西向鐵路干線。滬昆鐵路起點為上海站,終點為昆明站,全長2690公里,全線大部分區段為雙線電氣化鐵路。滬昆線由原滬杭線、浙贛線、湘黔線、黔桂線貴定到貴陽段、貴昆線合并而來。為適應第六次大面積提速調圖對鐵路運輸管理工作的需要,按照原鐵道部的要求,滬杭線、浙贛線、湘黔線、黔桂線貴定到貴陽段、貴昆線合并更名為滬昆線,自12月31日18時起實行統一貫通里程。

滬昆線的介紹

2,滬昆鐵路的介紹

滬昆鐵路是一條連接上海市和云南省昆明市的東西向鐵路干線。滬昆鐵路起點為上海南站,終點為昆明站,全長2633公里(線路改造后的正線長度),全線為國家I級雙線電氣化鐵路。滬昆鐵路由滬杭鐵路、浙贛鐵路、湘黔鐵路、貴昆鐵路四條鐵路組合而成。(應第六次鐵路大提速需要,2006年12月31日正式合并。)全線經過上海、浙江、江西、湖南、貴州、云南五省一市,是西南地區前往上海市的重要通道,也是全國鐵路干線之一。沿線自然資源豐富,從江南的魚米之鄉到西南的苗族村寨,也帶動了沿線的工業城市和礦產資源開發,也是一條旅游業黃金帶。注:滬昆鐵路起點是上海站(理論上),上海南站是滬昆鐵路客運列車的始發站(習慣上)。

滬昆鐵路的介紹

3,滬昆高鐵經過哪些城市

滬昆高鐵途經省市:滬、浙、贛、湘、貴、滇,沿途主要城市上海、杭州、南昌、長沙、貴陽、昆明等。滬昆高速鐵路由上海虹橋站至昆明南站,全長2252公里,設計時速為350km/h(長沙南站以西300km/h,預留350km/h)。截至2016年12月,滬昆高速鐵路的運營時速為300km/h。擴展資料:滬昆高鐵沿途車站上海虹橋站—松江南站—金山北站—嘉善南站—嘉興南站—桐鄉站—海寧西站—余杭站—杭州東站—杭州南站(暫不辦理客運業務)—諸暨站—義烏站—金華站—龍游站—衢州站—江山站—玉山南站—上饒站—弋陽站—鷹潭北站—撫州東站—進賢南站;南昌西站—高安站—新余北站—宜春站—萍鄉北站—醴陵東站—長沙南站—湘潭北站—韶山南站—婁底南站—邵陽北站—新化南站—溆浦南站—懷化南站—芷江站—新晃西站;銅仁南站—三穗站—凱里南站—貴定北站—貴陽東站—貴陽北站—貴安站(暫不辦理客運業務)—平壩南站—安順西站—關嶺站—普安縣站—盤州站—富源北站—曲靖北站—嵩明站—昆明南站。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滬昆高速鐵路

滬昆高鐵經過哪些城市

4,滬昆線的簡介

滬昆線起點為上海站,終點為昆明站,全長2690公里,全線大部分區段為雙線電氣化鐵路。并且可經全長10公里的上海南線連接到上海南站。其中在浙江境內為上海鐵路局管轄,江西境內為南昌鐵路局管轄,湖南境內由廣州鐵路集團運營,貴州境內由成都鐵路局管轄,云南境內由昆明鐵路局管轄。滬昆線是一條橫貫江南的東西向鐵路大干線,沿線有水鄉園林、名山古跡、秀水溶洞,景觀類型多樣,通過或傍近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有14處之多。在浙江通過西湖、富春江——新安江;在江西有龍虎山、三清山;北側傍近安徽黃山、南側傍近福建武夷山;在湖南有衡山;南側傍近廣西桂林漓江,桂平西山、寧明花山;在貴州有紅楓湖(貴陽附近清鎮)、安順龍宮、鎮寧黃果樹瀑布;在云南有昆明滇池及路南石林等。滬昆線由原滬杭線、浙贛線、湘黔線、黔桂線貴定到貴陽段、貴昆線合并而成。 滬昆線改造后上海-貴陽區間(貴陽-昆明區間暫無)共設191個車站:上海局管段設上海南、春申、松江、楓涇、石湖蕩、嘉善、嘉興、馬王塘、海寧、斜橋、長安鎮、臨平、喬司、筧橋、杭州東、杭州南、艮山門、杭州、錢塘江、長河、蕭山西(筧橋至白鹿塘區間為東滬昆杭州繞行線)、白鹿塘、臨浦、湄池、諸暨東、諸暨、牌頭、浦江、義烏、義亭、塘雅、東孝、金華東、金華、白龍橋、蔣塘、湯溪、十里鋪、龍游、樟樹潭、衢州、后溪街、江山、上鋪、賀村、新塘邊共40個車站。南昌局管段設湖沿、玉山、廣豐、靈溪、上饒、楓嶺頭、坑口、橫峰、弋陽東、河潭埠(在原菡潭站新建)、貴溪、童家、鷹潭東、鷹潭、余江、東鄉、衙前、進賢、溫家圳、梁家渡、向塘西、江家、潭崗、豐城、樟樹、張家山、臨江鎮、黃土崗、羅坊、新余、河下、分宜、彬江、宜春、西村、蘆溪、泉江、白源、萍鄉、姚家洲、燈芯橋、醴陵、源門鋪、姚家壩、五里墩共45 個車站。廣鐵集團管段設株洲、清水塘、十里沖、湘潭東、湘潭、泉塘子、云湖橋、向韶、長豐、湘鄉、石獅江、雙江、潭市、十里石、普安堂、棋梓橋、勝昔橋、婁底、百畝井、竹沖、楊市、觀山、漣源、荷葉、石泉、金竹山、冷水江東、冷水江西、新化、金灘、西河、橫陽山、團結山、坪口、沂灘、渠江、夏坪溪、煙溪、新勝利、思溪、低莊、雙井、川水、溆浦、仁里、大江口、沙堆、辰溪、熊家灣、小龍門、花橋、火馬塘、瀘陽、懷化東、懷化、公坪、陳家臺、芷江西、巖田鋪、冷水鋪、新店坪、波洲、新晃、酒店塘共64個車站。成都鐵路局管段設大龍、玉屏、羊坪、青溪、郎洞、蕉溪、老王洞、鎮遠、大石板、大坳、水花、翁塘、楊柳塘、谷隴、寶老山、巖英、加勞、桐木寨、凱里、普舍寨、馬田、六個雞、小龍洞、白秧坪、水山坡、馬場坪、魚酉、黃絲、大栗樹、半邊街、貴定、韋家莊、高坪鋪、富洪村、麻芝鋪、龍里、老羅堡、大土、谷立、貴陽南、貴陽東、貴陽共42個車站。其中浙贛段設牽引變電所的車站有21個:諸暨、義烏、金華東、十里鋪、衢州、江山、玉山、上饒、橫峰、貴溪、余江、下埠集(區間)、向塘西、豐城、臨江鎮、新余、彬江、西村、萍鄉、醴陵、姚家壩、株洲北(既有)。設接觸網工區的車站有22 個:湄池、諸暨、義烏、金華東、龍游、衢州、江山、玉山、上饒、橫峰、貴溪、鷹潭(既有)、余江、進賢、向塘西(Ⅰ、Ⅱ)、豐城、臨江鎮、新余、宜春、萍鄉、醴陵、株洲。其中金華東,上饒,向塘西Ⅱ,新余為接觸網工區兼領工區。設分區所的車站有:湄地、浦江、孝順(區間)、蔣堂、安仁(區間)、后溪街、下鎮(區間)、沙溪(區間)、坑口、菡潭、鷹潭東、東鄉、張王廟(區間)、潭崗、樟樹、黃土崗、界水(區間)、宜春、蘆溪、老關(區間)、板杉鋪(區間)、株洲。 在2007年4.18大提速之后全線電氣化,部分區段(主要滬杭,浙贛)達到200公里時速。浙贛線改造前既有線路長912.248km,提速改造改線長折合雙線472.242km,改線后線長885.667km,較既有線縮短26.581km。這次浙贛線提速改造后封閉浦陽、直埠、紅門、外陳、安華、蘇溪、官塘、孝順、古方、湖鎮、安仁、廿里街、下鎮、沙溪、羅橋、九都、朱家坑、河潭埠、劉家、楊溪、寺前、下埠集、張王廟、小港口、拖船埠、新居、昌傅、水西、界水、下浦、王華、宣風、老關、板杉鋪等34個車站。白源、醴陵東站改為支線車站。 上海:京滬鐵路杭州:蕭甬鐵路,宣杭鐵路金華:金溫鐵路,金千鐵路橫峰:峰福鐵路(原橫南鐵路)鷹潭:鷹廈鐵路,皖贛鐵路南昌:京九鐵路株洲:京廣鐵路婁底:洛湛鐵路懷化:渝懷鐵路,焦柳鐵路貴陽:黔桂鐵路,川黔鐵路六盤水:內昆鐵路,水柏鐵路昆明:成昆鐵路,南昆鐵路,昆玉鐵路

5,滬昆鐵路的組成和歷史

滬昆鐵路由以下區段組成,總長度 (根據最新地圖數據,受六沾鐵路改造影響,里程有所變化)滬杭鐵路:上海南站--杭州東站,全長165km。浙贛鐵路:杭州東站--株洲站,全長946km。湘黔鐵路:株洲站--貴陽站,全長905km。貴昆鐵路:貴陽站--昆明站,全長617km。 概況滬昆鐵路滬杭段東起上海市徐匯區上海南站,西到浙江省的杭州東站。全長165公里,共有車站16個。原稱滬杭甬鐵路,后因杭州到寧波間曹娥江橋未建成,便改稱滬杭線。建于1906-1909年。歷史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 清政府督辦鐵路大臣盛宣懷與英商怡和洋行簽訂《蘇杭甬鐵路草約》四條。草約簽訂后,一直未簽訂正約,也未動工興建。1903年 兩位浙江商人向盛宣懷主持的鐵路總公司請求修筑杭州江干到湖墅的一段鐵路。1905年 為抵制英美掠奪浙江路權,浙江紳商在上海集會,決定自造鐵路。經商部奏準朝廷,創設“浙江全省鐵路有限公司”(下稱浙路公司),推選原兩淮鹽運史湯壽潛為總經理,揭開興建浙江鐵路序幕。1907年 浙路公司江(干)(湖)墅線建成通車(現存江墅鐵路遺址),長16.35公里。這是浙江最早興建和營業的鐵路。1909年滬杭甬鐵路滬杭段通車營業。上海南站至楓涇這一段稱為蘇路,自杭州閘口至楓涇稱為浙路,長125公里,由浙路公司修建。1910年滬杭甬鐵路寧波至曹娥段通車營業,線長77.9公里。1912年(民國元年) 全國鐵路督辦孫中山赴杭州江干察看鐵路線及錢塘江水道。1914年 浙路公司的三段鐵路(杭州至楓涇、寧波至曹娥、江干至湖墅)交歸國有。公司所有股本由政府償還。浙路公司改為交通部直轄甬嘉鐵路管理局,同年歸入交通部滬杭甬鐵路管理局。1915年 滬杭鐵路開通觀潮專列,自上海至長安鎮(海寧)。1919年 滬杭甬鐵路工人全體罷工,抵制日貨,火車停開。1927年 為配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滬杭甬鐵路全線罷工。1929年 浙江省政府決定自行籌款修建蕭山西興江邊至江西玉山的杭江鐵路,當年勘測,次年開工。這是浙贛鐵路的前身。1932年 杭江鐵路通車至金華。發行“浙江省建設公債”,用于繼續修建。1933年 杭江鐵路全線修通,線路長334.5公里。1934年 杭江鐵路正式通車營業,鐵道部和浙江、江西兩省聯合組建浙贛鐵路聯合公司,杭江鐵路改稱浙贛鐵路。浙贛鐵路局成立。1936年 蘇(州)嘉(興)鐵路建成通車,全長74.4公里(1944年被日軍拆除)。浙贛鐵路玉山至南昌段通車。滬杭甬鐵路蕭山至曹娥江段(68公里)開工。1937年 日軍先后轟炸嘉興站、金華站、衢縣站、鄞縣江北站、杭州城站、長安鎮站,死傷慘重,炸毀火車、站房若干。滬杭甬鐵路蕭山至曹娥江段建成通車。錢塘江大橋建成通車,同年為阻止日軍南下自行炸毀,實際使用不足3個月。杭州淪陷,日本井上崗部隊對滬杭鐵路實行軍管。1938年 因為戰爭,蕭甬線全部拆除。1939年 日本侵略者在上海成立“華中鐵道株式會社”,滬杭線及浙贛線東段均屬其管轄。1946年 浙贛鐵路聯合公司、理事會及鐵路局自重慶遷回杭州。新式汽油火車“西湖號”在滬杭線行駛,最高時速100公里,4小時到上海。1949年 上海鐵路局杭州辦事處成立,全體員工向毛澤東主席呈獻37號專車一列,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60年 杭州、嘉興間機車自動信號開始使用。1964年 我國自行設計制造的雙層客車開始在滬杭線行駛。1966年 守衛錢塘江大橋的解放軍戰士蔡永祥為搶救列車獻身。1971年 杭州、金華間啟用列車無線調度電話指揮行車。1978年 杭州至北京119/120次列車開行。1987年 貨運列車牽引開始內燃化(東風4型)。1991年 錢江二橋建成。滬杭鐵路復線全線開通。2004年 滬杭鐵路開始電氣化改造。2006年 浙贛、滬杭電氣化改造完工。2006年 與浙贛線、湘黔線、貴昆線合并,稱為滬昆鐵路。2007年 4月18日全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滬杭線開行“和諧號”動車組列車。 滬昆線浙贛段于1899年動工,1926年建成,1937年全面修復,全長946千米。浙贛鐵路與滬杭鐵路、湘黔鐵路、貴昆鐵路等共同構成了中國中南部地區的一條東西向鐵路干線。已全部實現了復線,已實現客貨共運鐵路電氣化改造。浙贛鐵路,建于1899年,并于1929年由杭江鐵路展筑至萍株鐵路而成,是我國早期鐵路干線之一。浙贛鐵路前身浙贛鐵路杭江段:民國18年(1929年)2月,浙江省政府為發展浙江南部和西部經濟,經第203號會議議決,自行籌款修筑自蕭山西興錢塘江邊 (即南星橋三廊廟對面)至江西玉山的杭江輕便鐵路。當年開始籌備及勘測。由于當時資金緊張,采用先通后備,邊建邊運營的辦法,分段修筑分段營業。民國19年(1930年)3月在蕭山舉行開工典禮,民國22年(1932年)11月30日竣工,民國23年(1933年)1月全線正式通車。共投資1393萬元,除由省府撥付現金和發行建設公債外,余由銀行團和中英庚子賠款中貸給。浙贛鐵路玉萍段:杭江鐵路建成通車后,由浙、贛兩省府,鐵道部及銀行,組織“浙贛鐵路聯合公司”,下設浙贛鐵路局,繼續向西修建。民國25年(1935年)修至南昌,次年(1936年)9月筑到萍鄉。萍鄉至株洲段鐵路原屬粵漢鐵路,鐵道部令劃歸浙贛鐵路局管轄。此時,錢塘江大橋亦已建成,由杭州站為起點至株洲稱浙贛線,全長1008公里(包括支線)。全線貫通后未及3個月,杭州城面臨日軍入侵,國民政府為阻止日軍南侵,令部隊將錢塘江大橋及至湄池間線路破壞,以后各段線路也隨著戰爭失利逐段破壞。抗日戰爭勝利時僅存杭州至諸暨、江山至上饒兩段線路通車。民國35年(1945年)開始逐段修復,至民國37年(1947年)12月才全線修復通車。浙贛鐵路萍株段:始建于1899年,清政府為運輸萍鄉煤炭而開始修建萍鄉至株洲段鐵路,1905年筑成。原屬粵漢鐵路,鐵道部令劃歸浙贛鐵路局管轄。浙贛鐵路現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上海鐵路局對線路實施有計劃的改造,加強養護維修,先后將舊軌更換為43公斤/米及50公斤/米,局部用60公斤/米的重軌,對長大坡道和小半徑曲線削坡改線,臨時性橋梁全部改建,線路容許速度逐步提高,可行駛大型機車。1985年末,市境內線路使用的鋼軌、行車速度、旅客列車牽引定數均與滬杭線相同。貨物列車牽引定數為2400噸。蕭山(即現杭州南站)至金華間圖定旅客列車15對,貨物列車27對,為I級鐵路。自杭州站KO至浦陽湄池間K48,有正線48公里,其中雙線12.974公里。道岔196組,橋梁40座,其中特大橋1座、大橋1座、中橋 2座、小橋36座,涵渠93座。鐵路用地5,216,460.8平方米。浙贛鐵路的改造浙贛線電氣化提速改造后共設70個車站:上海局管段設臨浦、湄池、諸暨東、諸暨、牌頭、浦江、義烏、義亭、塘雅、東孝、金華東、金華西、白龍橋、蔣堂、湯溪、十里鋪、龍游、樟樹潭、衢州、后溪街、江山、上鋪、賀村、新塘邊共24 個車站。南昌局管段設湖沿、玉山、廣豐、靈溪、上饒、楓嶺頭、坑口、橫峰、弋陽東、河潭埠(在原菡潭站新建)、貴溪、童家、鷹潭東、鷹潭、余江、東鄉、衙前、進賢、溫家圳、梁家渡、向塘西、潭崗、豐城、樟樹、張家山、臨江鎮、黃土崗、羅坊、新余、河下、分宜、彬江、宜春站(即新建宜春東站)普速場、宜春西、西村、蘆溪、泉江、白源、萍鄉、姚家洲、燈芯橋、醴陵、源門鋪、姚家壩、五里墩等45個車站。廣鐵集團管段設株洲個車站。設牽引變電所的車站有21個:諸暨、義烏、金華東、十里鋪、衢州、江山、玉山、上饒、橫峰、貴溪、余江、下埠集(區間)、向塘西、豐城、臨江鎮、新余、彬江、西村、萍鄉北、醴陵、姚家壩、株洲北(既有)。設接觸網工區的車站有23 個:湄池、諸暨、義烏、金華東、龍游、衢州、江山、玉山、上饒、橫峰、貴溪、鷹潭(既有)、余江、進賢、向塘西(Ⅰ、Ⅱ)、青云譜、豐城、臨江鎮、新余、宜春、萍鄉北、醴陵、株洲。其中金華東,上饒,向塘西Ⅱ,新余為接觸網工區兼領工區。設分區所的車站有:湄地、浦江、孝順(區間)、蔣堂、安仁(區間)、后溪街、下鎮(區間)、沙溪(區間)、坑口、菡潭、鷹潭東、東鄉、張王廟(區間)、潭崗、樟樹、黃土崗、界水(區間)、宜春、蘆溪、老關(區間)、板杉鋪(區間)、株洲。在向塘西設開閉所,鷹潭東設分區所兼開閉所。這次浙贛線提速改造后封閉浦陽、直埠、紅門、外陳、安華、蘇溪、官塘、孝順、古方、湖鎮、安仁、廿里街、下鎮、沙溪、羅橋、九都、朱家坑、河潭埠、劉家、楊溪、寺前、下埠集、張王廟、小港口、拖船埠、新居、昌傅、水西、界水、下浦、王華、宣風、老關、板杉鋪等34個車站。醴陵南站改為支線車站。 湘黔鐵路,自京廣線上的田心站出岔,經湘潭、婁底、新化、煙溪、溆浦、懷化、新晃、玉屏、鎮遠、施秉、凱里至貴定與黔桂線接軌。從貴定站到貴陽站與黔桂線共軌。湘黔鐵路從1937年12月起從田心站開始施工,到1939年4月,只修通了田心站至湘潭東站(原名板塘鋪站)、湘潭站至漣源站(原名藍田站)兩段,因湘江大橋未建成,這兩段未能接通。后因日本帝國主義西侵將鋼軌拆除。抗戰勝利后,田心至湘潭東恢復通車。1953年6月重新修建,1954年1月湘江大橋建成后,田心至湘潭站通車;1961年12月鋪軌至金竹山站;1962年4月辦臨時運營,1966年正式運營。其余各段于1962年停工。1970年9月從金竹山站往西恢復施工,1972年5月鋪軌至大龍站;1973年6月正式運營。1974年11月自大龍站鋪軌至貴定站與黔桂線接軌。至此,從株洲站至貴陽站全長905公里全線通車,并于1975年1月正式運營。湘黔線的通車,使西南地區多了一條通道,大大縮短了西南地區與湖南省以至華東地區的距離。湘黔鐵路蜿蜒于武陵山和苗嶺的群峰深谷中,貴州境內大龍至貴定段有隧道及明洞185座,總延長71800米,大中小橋梁183座,總延長28780米。該路 1958 年至1960年曾兩次上馬兩度停工,1970年9月復工后,于 1972年10月建成通車。湘黔鐵路原按1級干線、內燃機牽引設施建造,1988年12月貴州境內貴陽至玉屏段完成電氣化改造后,玉屏至貴定段年通過能力由原來的1050萬噸增至1780萬噸,提高了1.7倍,貴定至貴陽南段年通過能力由原來的970萬噸增至2210萬噸,提高了2.28倍。湘黔鐵路在湖南懷化與枝柳鐵路交叉,在株洲與京廣、淅贛鐵路相接,該路的建成通車,不僅增加了西南地區通往東部沿海地區的通道,而且縮短了云、貴、川三省到中南、華南、華東地區部分省市的距離,對西南地區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貴昆鐵路東起貴州省貴陽市,西經安順、六枝、水城、樹舍、宣威、沾益、曲靖等市縣到達云南昆明市,全長617公里(六沾鐵路改造后)。它東與湘黔、黔桂、川黔鐵路相接,西與成昆、昆河(又名滇越)鐵路相連,是云、貴、川三省和祖國各地緊密聯系的紐帶。貴昆鐵路由鐵道部第二勘測設計院設計,鐵道兵第一、五、六、七師和鐵道部第二工程局擔任施工,并有滇黔兩省10萬民工和煤炭、冶金系統部分工程隊(1964年底撤走)參加。1958年8月展開施工。1961年貫徹國民經濟調整方針,縮短基本建設戰線,工程陸續縮減,轉入重點工程施工。后又于1964年8月全面展開施工,1966年3月在觀音巖大橋接軌通車,1966年7月1日交成都、昆明鐵路局接管,1970年12月交付運營。國民經濟建設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國家將滇黔鐵路、內昆鐵路列入修建計劃。1962年鐵道部確定滇黔鐵路貴陽至樹舍段和內昆鐵路樹舍至昆明段合并,稱貴昆鐵路;該線建成后,沿線工礦企業發展很快,運量急劇增加,1980年進行了電氣化改造;貴昆鐵路對發展國民經濟,開發貴州省煤炭工業、云南省有色金屬工業和森林、水力資源,加速西南地區的建設,加強民族團結鞏固國防具有重要意義。貴昆鐵路全線位于云貴高原,海拔高度貴陽為1100米,水城為1800米,水城至昆明間在2000米左右。水城至宣威為烏蒙山區,高山深谷,陡壁懸崖,地形險峻,重點工程密集。其中水城至木嘎段橋隧相連,工程尤為艱巨。該段線路長74公里,橋隧延長42.3公里,為正線長度的57%。天生橋橋長526米,橋墩高50米,橋下有暗河急流。梅花山隧道全長3968米,它是西南地區海拔最高的鐵路隧道,也是貴昆線上最長的隧道,全長3986米的隧道從海拔2700多米的梅花山腹中穿過,被稱為貴昆鐵路的咽喉要道。鐵道兵部隊于1958年就投入貴昆鐵路的施工。當時,貴陽至樹舍屬滇黔線,樹舍至昆明屬內昆線。鐵六師負責貴陽至樹舍295公里地段,10萬民工配屬施工;鐵五師負責威寧至下馬房142公里地段。云南軍區公安內衛二團和步兵一二五團及4.7萬民工配屬施工;鐵一師負責下馬房至昆明233公里地段,云南軍區步兵一一五團及3.3萬民工配屬施工。施工高峰期,總人數達20萬人。鐵六師擔任的滇黔線,根據國家關于首先修建東段貴陽至六枝間150.9公里的安排,于1958年8月開工。這段工程的重點是巖腳寨隧道,全長2715米,1961年基本建成。1962年3月,國家決定安順以西路段停建,同年6月,六師奉命調離貴州,全部工程移交貴陽鐵路局接管。昆明至沾益段156.8公里原為米軌鐵路,要按準軌標準進行改建;沾益至宣威段82.6公里為新建。這兩段由鐵一師施工,下部建筑于1959年底基本完成,1960年3月由昆明向北鋪軌。鐵五師擔負修建的宣威至威寧段137.4公里,由于計劃多變,加之滇黔線的接軌點遲遲未定,使施工受至很大影響。水城至樹舍42.2公里為滇黔線的一段,先由第六師負責,1959年梅花山隧道等重點工程開工。1960年初線路 改走金鐘接軌方案,梅花山隧道停建。1962年鐵道部確定滇黔線與內昆線仍在樹舍接軌。1963年鐵五師接管梅花山至觀音巖段施工任務,梅花山隧道繼續施工。1964年8月,為了加快西南地區戰略后方的建設,中央決定成立西南鐵路建設總指揮部,并建立工地指揮部對成昆、貴昆、川黔3條鐵路干線建設實施統一領導。鐵道兵部隊和鐵道職工共30多萬人,展開了西南鐵路建設大會戰。9月,中央作出貴昆鐵路于1966年修通的決定。當時,這條鐵路未完工程主要在六枝、水城到樹舍間,剩余工程量較大,成為能否按期和提前通車的關鍵。因此,在兵力部署上作了適當調整,除鐵一、五師繼續在原管區施工外,另調鐵七師和鐵道部第二工程局參加施工。以水城為界,水城以東至六枝由第二工程局負責,水城以西至樹舍由鐵七師負責(其中,梅花山隧道仍由鐵五師繼續施工)。在任務重,時間緊,條件差的情況下,各級領導和機關人員深入現場,幫助工作,部隊斗志昂揚,艱苦奮戰,重點工程進展迅速。六沾鐵路改造2007年4月,滬昆鐵路復線(云南沾益縣至昆明市)開通后,滬昆鐵路僅剩下六盤水至沾益鐵路為單線鐵路,成為大通道的“瓶頸”。2007年9月,六沾復線開工建設,東起貴州六盤水車站,向西途經水城、威寧、宣威、沾益等縣市,全長212.22公里,設計時速160公里/小時。2007年9月11日,投資總額達32億元,設計時速達160km的六沾二線鐵路建設工程開工建設。該線路東起貴州六盤水樞紐濫壩車站,向西途經水城、威寧、宣威、沾益等縣市,終到云南曲靖車站,改建鐵路全長約212.22公里,其中,昆明鐵路局管段東起云南省東北部鳳凰山,西止曲靖站,全長110.2公里。2012年2月6日復線開通后,滬昆鐵路撤銷了11個火車站,這些火車站是:樂居站、羅盤地站、樹舍站、扒挪塊站、荷馬嶺站、背開柱站、木戛站、田壩站、鄧家村站、徐屯站、新且站。同時復線新增加了新背開柱站、新扒挪塊站、新新且站,這3個火車站都是新建的。
文章TAG:滬昆鐵路滬昆鐵路鐵路滬昆線

最近更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湟源县| 西畴县| 乐亭县| 民县| 乐平市| 龙陵县| 临猗县| 平乐县| 东阿县| 宣武区| 泌阳县| 木兰县| 莱芜市| 乌拉特后旗| 宜宾县| 石林| 涪陵区| 新津县| 梁河县| 志丹县| 原平市| 朔州市| 突泉县| 长治市| 南通市| 区。| 东阳市| 方正县| 清水县| 韩城市| 肥城市| 集安市| 武定县| 洛川县| 环江| 晋城| 县级市| 陆良县| 堆龙德庆县| 元阳县| 樟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