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管說成鋼鍋,山坡說成山撲,饃說成目等。我是鄭州工業大學的畢業生,我覺得鄭州的大學有些老師說方言很正常,至少他們說的方言也比南方的方言好懂,當時他已經是數理力學系主任,課講得非常好,也非常幽默,但是說的一口河南方言,他說的一個笑話我到現在還是記憶猶新。
1、張雪峰說河南鄭州的大學有些老師說方言,是真的嗎?
我是鄭州工業大學的畢業生,我覺得鄭州的大學有些老師說方言很正常,至少他們說的方言也比南方的方言好懂。記得我們上學時的高等數學老師,老家是河南駐馬店的,四十多歲,當時碰巧的是他的女兒正好在我們班,都在階梯教室大班一起上高數課。當時他已經是數理力學系主任,課講得非常好,也非常幽默,但是說的一口河南方言,他說的一個笑話我到現在還是記憶猶新。
說的是姑娘與姑媽,一青年寫信給一姑娘,卻錯把信中“姑娘”寫成“姑媽”,姑娘十分生氣,回信曰:“怪你眼睛瞎,姑娘喊姑媽,若要嫁給你,羞死我一家!”青年不服氣,寫信回敬曰:“媽就是娘,娘就是媽,姑娘沒錯,姑媽怎差?”他把姑娘與姑媽說得特別重,讓我們記憶深刻,所以說大學里老師說方言也不影響我們學習的效果,反而大學學得更輕松。
當然他們那時的大學老師基本都是從各大學畢業留校或其他大學來的,不是師范類學校畢業,所以在普通話方面要求不高,因為從師范大學畢業的老師不一定懂專業理論課。另外那時的普通話也沒現在普及,就算是現在也會存在其他大學博士畢業普通話不標準的情況,如果班上大部分是河南人的話,說方言也許更親切,大學老師不比中小學老師,中小學老師必須是師范學校畢業,普通話要合格,而大學老師必須懂專業,而懂專業的普通話就不一定標準了。
2、河南話中有什么有意思的方言嗎?為什么說相聲的都愛用河南話當梗?
過去很多人說河南話太土,那是無知,豈不知,很多土語里包含了古語,是老百姓口傳心授下來的古代語言,也叫…雅音,相聲表演需要鋪墊,三鋪一響是他們都懂的技巧。侯寶林大師先用外地的啰嗦鋪墊,后用洛陽話的簡約炸響非常符合人們的欣賞思維也符合相聲的技巧運用,我近幾年在收集洛陽土語,已經發現了流傳下來的雅音,河南話不簡單,洛陽話很雅致,古代都城,文人墨客聚集之地,來自全國各地的高人,帶來了不一樣的文化,不一樣的土語,洛陽的包容,融合,留下來了不一樣的土語雅音。
不懂才會譏諷嘲笑,研究了才深感奧妙,無知的人才會笑他人,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可無人關注深層次的文化,河南的文化,河南的語言絕不是“土”那么簡單。最簡單的生活用語:夾菜,在洛陽,在河南,在山東就是?菜,?字不土,反而很雅,來自古語,“地坑院”在洛陽叫“天井窯院”,大家對比一下,那個土,那個雅?天井在南方庭院建筑體現,是不是南方的文化人來洛陽后巧妙的給洛陽地坑院起了…雅號?。
3、河南哪個地方的方言最有意思?
最有意思的河南方言是焦作話,焦作古稱懷慶府,因盛產中草藥而聞名,現在的懷山藥即為滋補食品,值得提醒的是,有好多人(包括媒體記者)誤寫為準山藥。與焦作話差不多的是濟源話,濟源過去歸焦作管,后來析置出省管縣級市,漸而成了副地級、正地級市,這兩個地方的話,明顯與其他地區河南話不同,其他地區的話,除過信陽南部幾縣有湖北口音外,其他地方都基本差不多,僅僅是音調之區別。
而焦作與濟源話,因臨近山西,頗有晉東南話的味道,特別是帶有wan音和wo音的字詞,其口語全變成wo音和wu音。如:鋼管說成鋼鍋,山坡說成山撲,饃說成目等,洛陽老城區的一些地方,上述字詞發音,與焦作話也有點相似。因為這些話很有特點,這些地方的戲迷到河南衛視梨園春打擂時,還把當地方言編成節目演出,有一個女性戲迷,因用洛陽方言唱戲,與現場觀眾交流、互動得好,而當上了當期擂主。
4、河南有幾大方言?最難聽懂的是哪兒的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