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國際歌正式改為新國歌后,被命名為聯(lián)共(布)黨歌(1952年更名為蘇共),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時,決定用《國際歌》作為國歌,曾經(jīng)是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的國歌;20世紀20年代,蘇聯(lián)采用《國際歌》作為國歌,《國際歌》是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中最著名的歌曲。
國際歌,原歌詞由工人詩人歐仁·波特耶(Eugè ne Pottier,1816 -1887)于1871年創(chuàng)作(當時以《馬賽曲》的曲調(diào)演唱),皮埃爾·德蓋特(pierre degeyter,1848 -1932)于1888年為其譜曲。這首歌已經(jīng)被翻譯成世界上多種語言。最廣為傳唱的《國際歌》中文版是瞿秋白從俄文翻譯過來的,并于1923年6月15日出版。完整版歌詞分為六段。詳情請參考百度百科。
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地方各級代表大會、中央全體會議和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全體會議的開幕式上奏國歌,閉幕式上奏國際歌。延伸資料:2017年6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草案對國歌的演唱、演奏和使用進行了規(guī)范。包括:國歌的地位,奏國歌的場合,奏國歌的形式和禮儀等。這意味著國歌和國旗、國徽一樣,將有專門的法律。奏國歌時間長的場合:黨和政府召開重要會議時,國家領導人出國訪問或會見外賓時,重大活動開幕式時。《國際歌》:早期中文版《國際歌》由瞿秋白譯自俄文,于1923年6月15日出版。這個版本有三組歌詞,大致對應法語歌詞的第一、二、六段和副歌部分。
黨的重要會議和活動結(jié)束時奏《國際歌》是我們黨成立后的慣例。《國際歌》是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中最著名的歌曲。曾經(jīng)是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的國歌;20世紀20年代,蘇聯(lián)采用《國際歌》作為國歌。1944年,國際歌正式改為新國歌后,被命名為聯(lián)共(布)黨歌(1952年更名為蘇共)。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時,決定用《國際歌》作為國歌。因為這首歌的歌詞和旋律能給人一種堅定不屈的感覺,代表共產(chǎn)黨人不變的共產(chǎn)主義信念,符合黨的最高理想,鼓舞人心。在革命時期,許多人受到鼓舞而獻身。《國際歌》的第一位中文譯者、黨的著名領導人瞿秋白生前就唱過這首歌。同時也是為了表達對世界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紀念和對共產(chǎn)主義美好未來的堅持。在黨的重要會議結(jié)束時演奏《國際歌》的習慣被保留了下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