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廣東氣候炎熱的原因,大部分人都會廣東緯度比較靠南,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再加上廣東北部有連綿南嶺作為珠江流域和長江流域分界線,阻擋了西伯利亞冷空氣進入廣東,所以廣東整體氣候炎熱。這里將廣東的氣候炎熱,與長江流域的火爐城市相比,并不算合理。
1、四大火爐是哪里?
武漢\\南京\\重慶\\濟南民間多將武漢、南京、重慶及南昌并稱為中國“四大火爐”。從歷史氣象資料分析,這4座城市夏季高溫天氣多,夜間氣溫高,空氣濕度大,據南京災難性天氣氣候研究所專家介紹,科學上用出現35℃以上高溫日的多少來衡量一個城市的炎熱程度。南京、重慶、武漢、南昌等城市每年的高溫日的確居于榜前,
按照資料統計,四大城市夏季35℃以上高溫天氣,平均每年19.3天,37℃以上高溫天氣平均每年4.5天;夜間28℃以上的最低氣溫,平均每年13.2天,30℃以上的最低氣溫平均每年1.9天。再加上“滿城無風”的悶熱,難怪擁有了“火爐”之名,重慶之熱源于地形,“渝爐”堪稱老山煉丹,是全國有名的盛夏高溫區。
江城武漢可稱“一代爐魁”,此地江河湖泊眾多,水汽大量蒸發,團團熱氣將整個城市罩住,一方面減慢了地面熱量向空中輻射的速度,另一方面使人體表面不易散熱,宛如桑拿,汗出如漿,悶熱難耐。1934年某日武漢41.3℃的紀錄為江城奪得“爐魁”之稱,在歷史上,重慶、武漢、南京的前三把“火爐”交椅坐得穩當,“第四火爐”歸屬則一直存在爭議,南昌、濟南、上海、廣州等地都曾榜上有名,最終南昌終于勝出。
2003年夏,南昌有22天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39.7℃,地面最高氣溫超過60℃,市民們紛紛跳進贛江消暑,江上每天呈現千人共泳的壯觀場面。同年11月已是深秋時分,南昌某日最高氣溫竟達31.2℃,眼下“火爐城市”紛紛要求摘帽,只有南昌至今尚未提出申請。火爐城市是中國對天氣酷熱的城市的稱呼,“三大火爐”:民國時期,重慶、武漢、南京是長江沿線較具知名度的大城市,夏季氣溫比較炎熱,被傳稱為“三大火爐”。
“四大火爐”:長江流域的重慶、武漢、南京、長沙四大夏季氣候炎熱的大城市被傳稱為“四大火爐”,“七大火爐”:長江緯度區域的重慶、武漢、南京、長沙、杭州、南昌、上海七大夏季氣候炎熱的大城市被傳稱為“七大火爐”。火爐城市的說法都源于民間,并沒有氣溫統計學上的依據,近年來,除云貴高原地區外,長江緯度區域許多南方城市的高溫現象突出。
2、都說嶺南阻擋,促使廣東炎熱,但為何“火爐城市”卻在長江流域?
說起廣東氣候炎熱的原因,大部分人都會說,廣東緯度比較靠南,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再加上廣東北部有連綿南嶺作為珠江流域和長江流域分界線,阻擋了西伯利亞冷空氣進入廣東,所以廣東整體氣候炎熱,但我們卻發現我國擁有“火爐城市”稱號的城市,大部分集中在長江流域,廣東沒有任何城市上榜。其實,這里將廣東的氣候炎熱,與長江流域的火爐城市相比,并不算合理,
因為廣東的氣候炎熱是指一個周期整體,且炎熱屬性比較平均。而火爐城市炎熱,是指一年當中的某個時間段,且有局部性質,兩者比較的邏輯不一樣,如果同為比較全年平均氣溫,廣東妥妥的要高于長江流域任何省份,這在地球絕對緯度下沒有什么值得爭論的,但單獨挑出某一個月就另當別論了。換句話講,不能用廣東的全年平均氣溫,去挑戰火爐城市的單月最高氣溫,
用數據說話,廣東省全年平均氣溫是19℃~24℃左右,而以長江流域以湖南為例,年平均氣溫是16~19℃左右,所以平均氣溫上廣東絕對高于長江流域,且廣東的夏季顯然持續更長。而之所以火爐城市位于長江流域,主要是指每年8月份的局部高溫,原因是城市所處地形以及副熱帶高壓影響導致的,以長沙、杭州等城市為例,城區周邊基本都有高大山體,這些山體會阻擋空氣流通,當夏季太陽炙烤城市時,產生的熱量不能及時散發,氣溫就容易累加形成極端高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