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大樓火災事件
本報綜合報道 16日下午19時許,上海一座名為世貿(mào)大廈的在建大樓樓頂發(fā)生火災,20分鐘后火勢被撲滅,沒有發(fā)生人員傷亡。
據(jù)了解,這座大樓位于上海南京東路、西藏中路口。起火燃燒的是位于樓頂?shù)慕ㄖ?,當時,圍觀群眾看到樓頂冒出濃煙。消防部門接警后迅速趕往現(xiàn)場救火,20分鐘后火勢被完全撲滅。這次火災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2. 上海整棟樓火災
亞細亞大樓
亞細亞大樓建成于1916年,高8層(初建時為7層,1939年加蓋1層),由麥邊洋行出資興建,英商馬海洋行設計,華商裕昌泰營造廠建造,建筑面積11723平方米。因其為當時外灘最高建筑,又是外灘1號,人稱“外灘第一樓”。1917年,經(jīng)營“殼牌”石油的亞細亞火油公司購買了大樓產(chǎn)權,將其作為華北總部。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jié)構(gòu)的大樓,平面呈“回”字形,使建筑物尤如井壁,外觀為折衷主義風格,盡顯華麗高貴的氣派。
解放后,上海冶金設計院、上海市房地產(chǎn)管理局、上海市絲綢公司等入駐。1996年起曾為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美國友邦保險公司、上海銀行等機構(gòu)使用。
中山東一路2號:上??倳髽?/p>
外觀華麗的上??倳髽?/p>
上??倳髽墙ㄓ?910年,地面5層,地下1層,由英國著名建筑師忒萊特設計,華斯·艾斯金公司承建,建筑面積9811平方米,是上海最早采用水泥為建材的建筑。
建筑外觀為典型的英國復古主義樣式,愛奧尼克式柱、芒薩爾式樓頂以及頂部南北兩端各有一座巴洛克風格的瞭望亭,凸顯大樓巍峨挺拔的身姿。
解放后,該樓曾改建為海員俱樂部。1971年改為東風飯店。1980年代,上海第一家肯德基餐廳即開業(yè)于此?,F(xiàn)為外灘華爾道夫酒店。
中山東一路4號:有利大樓
有利大樓
有利大樓建于1916年,高6層,入口處為7層,英商公和洋行設計,華商裕昌泰營造廠建造,建筑面積13760平方米,為中國第一幢鋼框架結(jié)構(gòu)高樓。
大樓整體設計仿效文藝復興風格,采取新古典主義與近現(xiàn)代主義相混合的折衷方式,線條流暢,外觀優(yōu)美華麗。
外灘4號地塊的業(yè)主原為英商天祥洋行。1914年,洋行聯(lián)合多家機構(gòu)共同投資興建該樓,取名“Union Building”,中文譯名“聯(lián)合大樓”。后來,大樓產(chǎn)權幾經(jīng)轉(zhuǎn)手,直至1936年,為英國有利銀行購得,更名“有利大樓”。
解放后,該樓曾為上海市民用建筑設計院等使用。
中山東一路5號:日清大樓
1925年完工的日清大樓
日清大樓始建于1921年,1925年完工,高6層,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由日本在華最大的航運企業(yè)——日清汽船株式會社投資興建,英商德和洋行設計,建筑面積5484平方米。
當年建造時,由于資金不足,日清株式會社采取合資的方式,與一猶太商人聯(lián)建,各造3層。因此,大樓外觀揉合了日本近代西洋建筑與歐洲復古主義建筑的風格。
解放后,該樓曾為上海海運局等多家單位使用。
中山東一路6號:中國通商銀行大樓
中國通商銀行大樓
中國通商銀行大樓始建于19世紀中后期,原為東印度式樣三層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1906年翻建,由英商瑪禮遜洋行設計,改造后為假4層哥德式風格的市政廳樣式建筑,建筑面積4541平方米。
大樓原址為“會德豐拍賣行”所在地。1872年左右,該地塊產(chǎn)權被輪船招商局收購,并由中國通商銀行遷入辦公。
解放后該樓曾為長江輪船公司使用。
中山東一路7號:電報大樓
20世紀初的電報大樓
電報大樓建于1908年,為假五層磚石結(jié)構(gòu),英商瑪禮遜洋行設計,建筑面積3538平方米,是外灘建成較早的新古典主義建筑。
此樓以富于變化的古典柱式和美輪美奐的窗框裝飾圖案,烘托出整體的立體感。在頂層兩邊設計了帶有洛可可藝術風格的屋頂,優(yōu)雅的外觀令人印象深刻。
大樓的名稱源自其使用者上海電報局。電報局成立后就在外灘7號輪船招商局所屬的大樓內(nèi)營業(yè)。不久,丹麥大北電報公司和英國大東電報公司也搬入辦公。20世紀初拆舊建新,建成了今天我們所見的電報大樓,并仍歸上海電報局所用。
現(xiàn)為泰國盤古銀行等使用。
中山東一路9號:招商局大樓
招商局大樓
招商局大樓建于1901年,仿文藝復興式3層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通和洋行設計,建筑面積1360平方米。
大樓底層外墻由花崗石砌成,正門兩側(cè)為高敞的羅馬式拱券形落地窗。二、三層為清水紅磚外墻,原有科林斯式雙柱外廊,后被改建為房間。如今,正門門楣上當年建筑時鐫刻的“輪船招商局”5個大字仍依稀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