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的桂林米粉,我們本地人知道,是干撈的。(今年6月份剛去一趟桂林,隨手在一家米粉店吃的)(在南京吃到一家味道還算美味的桂林米粉,2018.4)至于桂林米粉,我覺得出了桂林的都不能算是正宗的桂林米粉,我知道,外面的桂林米粉廚師并不是桂林的,你說你們吃的桂林米粉是否正宗呢。
1、身在外地,如何能吃到正宗的桂林米粉?
知道白先勇嗎?他是白崇禧的兒子,生于廣西,在桂林度過了自己的少年時代,然后隨著舊軍隊敗逃東南小島若干年,之后在美國游歷許多年。他從離開廣西開始,在外漂泊那么多年,唯一心心念的就是能夠吃到一碗正宗的桂林米粉,然而,就像晏子使楚說的那樣,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淮北為枳。出了桂林,出了廣西的話,那么很抱歉地告訴你,這樣是吃不到正宗的桂林米粉的,
正宗的桂林米粉,我們本地人知道,是干撈的。最開始是干干的一大碗,有鹵菜、有脆皮、有炒熟的黃豆或者熟的花生米,撒上一些蔥花,點綴得仿佛是藝術品,所以真的桂林米粉賣相絕對好看。其次,桂林米粉里面很重要的是鹵水怎么樣,桂林米粉看起來千篇一律,然而在這個共性之上,就靠這些鹵水來彰顯個性。不同的桂林米粉店家,有著不同的鹵水,
每一家的鹵水全不相同,甚至有些百年老店是有著獨家秘方的。到底有什么區(qū)別,我們這些食客可以說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第三,吃桂林米粉,講究三品。一品粉、二品肉、三才品湯,米粉是否勁道,與生產(chǎn)的廠子有關系。好的米粉一煮就熟,但是卻久煮不爛,不好的則是容易煮斷,最后感覺不像是吃米粉,而是吃意大利通心粉了,土不土洋不洋,很尷尬的。
做為硬菜的鹵菜或者鍋燒,一般選擇豬頭肉或者五花肉,半筋半肥,煉得剛剛好,油而不膩、脆而不焦,傾向撲鼻,回味綿長,當然這也考驗店家的手藝和選材。原材料好、鹵肉的手藝好,則能出上面說的效果,否則就會黯然失色,桂林米粉什么時候加湯?一般是吃到一半或者三分之二的時候加湯。這個湯是由食客本人加的,一般正宗的桂林米粉店都會拿保溫大桶事先裝滿擺在大堂顯眼的位置。
你想什么時候加,就什么時候加,想加多少湯就加多少,這里面的湯不是白開水,而是鮮美的肉湯。現(xiàn)在廣西之外的桂林米粉也算是大行其道了,然而都不正宗,你在外省買到的桂林米粉端上來遞到你手里的就是半碗湯半碗粉,完全無法品嘗到最開始的鍋燒鹵菜以及炒黃豆的嘎嘣脆。鹵水不要說區(qū)別了,有沒有他們自己的鹵水也是兩說,其實我知道,外面的桂林米粉廚師并不是桂林的。
是哪兒的?有人說大部分是天等的,所以你們吃的并不是桂林人做的桂林米粉。那么,你說你們吃的桂林米粉是否正宗呢?所以,文章最開始說的白先勇,漂泊海外幾十年,回到桂林第一件事就是點上各種不同的桂林米粉來過癮,此事說明,真的桂林人在外地幾十年沒有發(fā)現(xiàn)正宗的桂林米粉。所以,我認為,在外地吃不到正宗的桂林米粉,想吃正宗的,只有來廣西、甚至來桂林。
2、都說桂林米粉甲天下,可是江西人說撫州米粉是桂林米粉的大哥,可是為什么我們吃不到撫州米粉啊?
如果按照中國人主食的習慣,北方人愛吃面食,南方人愛吃米,而南方人中,米粉又是占據(jù)主流。主要流行于江西、湖南、廣西、廣東、云南、貴州等省份,為什么說撫州米粉是桂林米粉的大哥?是因為據(jù)傳米粉是秦始皇南征百越時,秦軍吃不慣南方的米飯,為解士兵的思想之苦(秦軍主力是陜西人),將大米制成類似面條的米粉,從而流傳了出來。
而米粉最早是江西人制成,后來隨著秦軍占領桂林,設置象郡,米粉也在桂林流傳了起來,所以說,撫州米粉和桂林米粉同根同源,但先有撫州米粉,后有桂林米粉。只是,因為地方口味原因,兩者是不一樣的,小編曾兩次到過桂林,品嘗過很多次桂林米粉。但撫州沒有去過,其產(chǎn)地米粉也未品嘗過,所以不能判定高下,至于桂林米粉甲天下的說法,我是從未聽說過。
桂林米粉在清朝時期發(fā)展鼎盛,有了鹵粉、炒粉、湯粉等諸多吃法,但今天的桂林米粉,主要是鹵肉粉。一般先干拌吃,再加入豬骨湯變成湯粉,佐以辣椒、酸野等配料,一粉兩吃是桂林米粉最經(jīng)典的吃法,桂林從上個世紀起,就是國際化旅游目的地,旅游,使桂林之名傳播海外,桂林米粉也水漲船高,越來越為人所知。再加上廣西桂林人四處流動,在全國開了成千上萬家桂林米粉店,使其成為米粉中最知名的地域飲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