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毛峰三級茶葉是黃山毛峰茶國家標準中最低級別的,干茶外形芽葉尚肥壯。同時對黃山毛峰茶的品種進行界定,即黃山毛峰茶是指在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內特定的自然生態環境條件下,選用黃山種、櫧葉種、滴水香、茗洲種等地方良種和從中選育的良種茶樹的芽葉,經特有的加工工藝制作而成,具有“芽頭肥壯、香高持久、滋味鮮爽回甘、耐沖泡”的品質特征的綠茶。
1、黃山毛峰怎么樣?
黃山毛峰,是未發酵的烘青綠茶,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于安徽省(徽州)一帶,所以又稱徽茶,由清代光緒年間謝裕大茶莊所創制。天下名山,必產靈草,黃山景區一帶林木茂盛,云霧飄渺,溫暖濕潤,以其獨特的氣候環境,為黃山毛峰的生長提供了優異的自然條件,1,外形一般來說,品質好的黃山毛峰,外形美觀,每片茶葉約半寸,條索細扁稍卷曲,翠綠中略泛微黃,色澤油潤光亮,尖芽緊偎葉中,酷似雀舌,全身白色細絨毫,勻齊壯實,鋒顯毫露,色如象牙,魚葉金黃。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魚葉金黃”和“色似象牙”是特級黃山毛峰外形與其它毛峰不同的兩大明顯特征,這是特指在頭春時期,采摘一芽一葉初展的鮮葉制作的黃山毛峰。魚葉就是茶芽邊緣的小葉子,經過一個冬天的沉淀,這個魚葉會泛金黃色,所以是“魚葉金黃”;而芽頭毫毛多,有種絨白的感覺,外邊又是微微的黃綠色,所以說“色如象牙”,
2,色澤,優質的毛峰顏色綠中泛黃,色如象牙,魚葉金黃。挑選時應該選擇顏色純而亮澤好的,不好選哪些茶葉看起來比較暗淡并且顏色比較花雜的,3,香氣,可抓一小撮干茶葉湊近弊端,嗅之有一種鮮爽清新的氣息,類似蘭香或板栗香。氣味越香品質越好,而茶葉香味比較淡或者根本就沒有什么香味的,都說明品質不是太好,如有焦味,糊味等則為品質次。
2、黃山毛峰的茶怎么樣?
黃山毛峰茶,產自于安徽省黃山一帶,有38個鄉村都屬于原產地域,主要是集中在黃山風景區,徽州區,歙【she四省】縣,祁門這幾個地方,那歙縣的產量是最大的,大約占到總量的45%左右,祁門能占到25%左右,成品茶是分成特級,一級,二級,三級這么四個等級,如果仔細分,特級可以分成上中下三等,一級,二級,三級每一級別里都可以各分出兩個檔次來。
歙縣產的黃山毛峰,干茶普遍會更綠一些,相對的品質一般,而黃山風景區徽州區產的口感是最好的,當然目前最被公認的品質最佳的多半還是出在富溪鄉,另外太平猴魁的那個產區新明鄉一帶也有出產,品質都是拔尖的,這里我想先吐槽一下這個茶,黃山毛峰有幾個在生活中經常中遭人恨的地方:一個是它的茶體偏輕,下沉得慢,如果水溫偏低,浸泡的時間短,它往往都浮在水面上,用來招待客人的時候容易短時間的聚會,這話都說完了,人要走了,茶還沒下沉,給人的感覺像是沒泡好的樣子,容易造成雙方的尷尬。
第二個就是它的成品茶,這個芽葉太過得舒展,占空間,一個包裝盒里裝不了多少,那么銷售保管中也自然會造成了成本偏高,第三個黃山毛峰在最近的幾十年里,始終是這個不溫不火平白直敘的銷售人,沒有什么明星效應,沒有什么光環炒作噱頭,就造成了這款茶在經銷中的利潤偏低,同時大眾對于這款茶的心理接受價位也偏低,很多茶不如黃山毛峰的品質口感,但是價格可以賣到數千上萬元,而黃山毛峰它的品質非常好,性價比很高,可是總是賣不好價格,尤其是一些作坊式的生產廠家,包括一些賣散茶的經銷商,因為沒有品牌效應,一斤茶掙個幾十塊錢還,還不夠費用成本,但由因為各種原因還不得不經銷它。
黃山茶其實在400多年前就已經出名了,被稱為“徽茶之首”,據《徽州府志》記載,“黃山產茶始于宋之嘉佑,興于明之隆慶”。《黃山志》里面也有這樣的描述,說"蓮花庵旁就石隙養茶,多清香冷韻,襲人斷腭,謂之黃山云霧茶”,這個黃山云霧茶,根據史書記載,就相當于是黃山毛峰的祖宗,明太祖朱元璋時期,據《歙縣志》記載,朱元璋起義的時候,就已經喝到過炒青散茶了,因為它本來就是安徽鳳陽人,所以很可能在他小的時候已經接觸習慣了安徽散茶,這也造就了他得天下之后,不喜歡前朝的一些精細的龍團鳳餅茶,所以改天下以散芽葉茶進貢,進而形成了綿延至今的韻法的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