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這些主要因素,蔣介石決定未來中國對日作戰的首都,就確定在重慶。21年初,蔣介石曾建議孫中山,蔣介石在南昌舉行“軍事整理會議”,雖然依舊強調“攘外必先安內”,但也闡述了他的對日作戰方針,再有,重慶在當時,還具有比成都,比西安,比洛陽,更發達的現代工業基礎。
1、在成都玩,住在哪里最方便?
之前周末放假的時候去過一次,也只有兩天時間,當時時間比較趕,所以選擇的住宿都是離景點不遠的地方,選在市區、選錦江區、青羊區都還可以、主要都在市區交通什么的特別便利,離主要的景點也超級近,住宿環境也好,畢竟在城區嘛。號稱“美食天國”的成都,除了玩,吃也是最主要的,市中心剛好離美食地兒超級近,刺激你的味蕾,讓你大飽口福呢!奉上我之前去成都玩時,照的美食,看一眼就知道好好吃!真是馬上都想飛過去,痛痛快快地玩幾天!我先是在如家提前預訂了住宿,有優惠,一天只需120,國慶去玩7天,也就預算2000多就夠了,成都花銷不高,主要是美食都不貴呢!如果你要買很多紀念品什么的,多帶些錢吧!選如家是因為環境不錯啊、衛生好,特別是在文殊院那邊有一家呢!建議去青羊區文殊院附近的那家出行方便,環境好,衛生也好,離佛教重點寺院近呢!方便參觀!它的附近還有很多快捷酒店,附近還有旅行社,超市,菜市場,小零食也超級多,我好朋友每天都要去吃呢,
2、蔣介石為什么把陪都定在重慶,而不是成都?
大家好,筆者專注于歷史領域創作,喜歡歷史的朋友們,歡迎關注或留言!抗戰全面爆發后,蔣介石在最高國防會議上面發表了一個重要的演講,叫《國府遷渝與抗戰前途》,首次提議遷都重慶。蔣介石選擇遷都重慶,是經過長時間的考察和思量的,1935年,蔣介石帶領他的高級將領和德國軍事顧問借追繳紅軍為借口來到四川,但他的根本目的是尋找一個可以長期堅持和支撐中華民族長期對日作戰的根據地。
蔣介石他很清楚的知道,憑中國現有的空軍力量,和日本人經過短期交戰之后,中國的制空權可能很快就會被日本人控制,1933年春,日軍進犯長城各關口,中國軍隊拼死力戰。蔣介石在南昌舉行“軍事整理會議”,雖然依舊強調“攘外必先安內”,但也闡述了他的對日作戰方針:“現在對于日本只有一個法子,就是長期不斷的抵抗,越能持久越是有利,若是能抵抗3年、5年,我預計國際上總有新的發展,敵人自己國內也一定將有新的變化。
”是年盛夏,內斗不止的四川軍閥再起糾葛,劉湘一舉擊敗劉文輝,大有統一全川之勢,蔣介石開始將眼光轉向西南,其8月17日日記云:“大戰未起以前,如何掩護準備,使敵不甚加注意,其惟經營西北與四川乎!”顯然,隨著時局發展,蔣介石漸漸有了“專心建設西南”、“經營四川”的想法。德國軍事顧問團團長法肯豪森也持相同觀點:“四川是個富庶而因地理關系特形安全之省份,實為造兵工業最良地方,
由重慶經貴陽建筑通昆明之鐵路,使能經滇越路得向外國聯絡,有重要意義?!狈虾郎鳛橐粋€外國人,難能可貴之處在于指出了四川工業化為抗戰提供軍需品之前景,而且眼光長遠,提醒中國開辟西南國際交通線,上世紀30年代中期,四川替代西北成為抗日戰爭“戰略總后方”的呼聲很高,如何把四川納入中央政府控制之下,成為蔣介石“安內攘外”步驟中的一項重要環節。
四川是中國內陸大省,特殊的盆地環境使之自古以來就形成一個頗具特色的區域空間,人稱“天府之國”,四川盆地外圍的每個方向,幾乎全為層巒疊嶂的高山,昔日常云蜀道艱難,泛指川中進出外部世界的交通條件很差,尤其是川北陸路。辛亥革命以后,四川逐漸淪為防區林立、大小軍閥混戰不休的舞臺,1921年初,蔣介石曾建議孫中山:“四川非導入我勢力范圍不可。
”北伐戰爭時,四川的幾支軍閥武裝紛紛易幟為國民革命軍,然而相互角逐的格局并未改變,經過多年營私內耗,最后剩下劉文輝、劉湘叔侄二人互爭雄長,中原大戰時,劉文輝等人公開附和“反蔣”陣營,而據守川東門戶重慶的劉湘截然不同,號召渝市黨政軍各界“救黨驅汪”。反過來,蔣介石支持劉湘統一四川,僅1931年春即一次性饋贈5000支步槍,外加500萬發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