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鍋開鍋后,在后期的使用過程中,每次炒完菜只需用熱水和刷子洗刷,不需要用洗潔精清洗鐵鍋。感謝舌尖欄目,讓大家看到章丘鐵鍋的匠人精神,讓章丘鐵鍋的工藝和精神可以傳承下去,高溫下,鐵鍋中的少量鐵元素會滲入到食物中,因此,使用鐵鍋炒菜,在客觀上還起到了補鐵的作用。
1、洛陽哪里的羊肉湯最正宗?
大家好!我是美食原創頭條號《老胡寫實》,2年來,我寫了洛陽四大羊肉湯:嵩縣庫區鐵軍羊肉湯、孟津劉秀墳鐵謝李松羊肉湯、宜陽韓城羊肉湯、伊川白沙羊肉湯,還有現在在洛陽風頭很勁的龍門三旦羊肉湯,感覺越喝湯越多,根本不是羊肉湯正宗不正宗,而是不管哪一家羊肉湯,無論門臉和湯館面積大小,湯的口感是最關鍵的,適合你口感的羊肉湯就是好喝的羊肉湯。
這是洛陽瀍河區東關往白馬寺方向,離白馬寺只差一站路的陳記羊肉湯,這家店面積很小,一天只賣一鍋湯,不到上午11點羊肉湯賣完就歇業了,我覺得湯非常好喝!2017年年初,我偶然去新區喝了敬民白沙羊肉湯后,不由得感慨:我終于喝到洛陽城好喝的羊肉湯了,我去喝湯時候,看到后廚有一口直徑約一米、深一米二多的不銹鋼湯鍋,據老湯客說每天要熬煮五六十斤羊脊柱骨。
早晨六點多,第一批喝湯人走進湯館喝湯,湯鍋中熬了十幾個小時的湯,變成了一鍋奶白色的羊肉湯,約200平方米的湯館中,處處可以聞到撲鼻的肉香味。據說每天能賣將近150斤羊肉呢,這家羊肉湯館羊腦、羊鞭、羊心、羊肝統統都有賣!只要你愿意花錢吃,吃啥都可以!這家位于洛陽新區宜人路(龍門大道)的白沙羊肉湯,是新區羊肉湯館的一面旗幟,天天喝湯人絡繹不絕,湯鮮肉爛,喝一碗羊肉湯半天都不餓,喝過一次你還想去第二次、第三次!。
2、章丘鐵鍋都有哪些好的品牌?
不知道大家在做飯的時候,有沒有同樣的感受,炒菜時不僅油煙大、還粘鍋,刷鍋都成為了最費時間的事情,這不僅影響我們廚藝的發揮,還影響著美食的口味。三分廚藝七分鍋,炒菜更少不了一口好鍋,選擇好的廚具對烹飪來說非常重要,章丘鐵鍋,因《舌尖上的中國》成為了鐵鍋界的網紅,柏師傅的鐵鍋始終保持著原來的工藝,采用中國傳統的熱鍛加冷鍛打鐵工藝,一錘一印打造出來,,具有超高密度,無涂層不易粘鍋,炒菜香,炒菜時減少油的滲入,節省油量的同時,清洗更加方便。
章丘鐵鍋為什么能走紅呢?為什么有那么多的優點呢?章丘鐵鍋需要經歷12道工序,一千度以上高溫錘煉,經過三萬多錘鍛打,才能打造出來,一道簡單的清水炒雞蛋,便能看出其特點,不放一滴油,就能做到絲毫不粘。但由于工藝復雜,需要堅持、堅守,手工活辛苦不賺錢,這手藝沒有年輕人肯學,在整個章丘,還在堅持做手工鐵鍋的越來越少,柏師傅就是其中一位,柏師傅說,如果沒有由于舌尖欄目的熱播,章丘鐵鍋工藝可能就失傳了,
感謝舌尖欄目,讓大家看到章丘鐵鍋的匠人精神,讓章丘鐵鍋的工藝和精神可以傳承下去。柏師傅,1957年,出生在章丘市普集鎮的一個打鐵世家,自小到大,他聽著父親和叔叔敲擊鐵板叮叮當當的聲響,纏著爺爺奶奶講祖祖輩輩打鐵的故事,一把把大大小小的鐵錘,小院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叮叮當當的打鐵聲,見證了一口口鐵鍋的成長,也見證了柏師傅的成長,柏家世代打鐵,作為家族第3代傳承人,柏師傅一直精益求精,一生只打好鐵,絲毫不敢馬虎,寒冬酷暑,年復一年,當柏師傅打出來的鐵鍋得到大家的一致點頭認可,他感到無比滿足,更堅定了一生打一口好鍋的信念,
隨著科技的發展,成本低廉,制作簡單的機器鍋、油桶鍋,迅速以低價搶占市場,使得手工打造的鐵鍋根本沒有市場,讓不少堅持手工打鐵的匠人瀕臨失業.鐵匠手藝向來只在家族傳承,不能隨便招外人,慢慢的能打鐵的人越來越少。,,《舌尖3》的熱播后,一度出現章丘無鍋的現象,這讓柏師傅看到了希望,又召集齊老伙計們開始忙碌了起來,看到自己打的鍋得到各界人士的肯定,柏師傅眼角泛起了感動的淚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