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級政府均設有接待辦,比如省級政府接待辦行政級別一般為局級,也有的是副局級。政府接待辦的改革比較復雜,今后政府部門之間是否還有互訪互學機制,接待的規格劃分十分細致,大原則就是對等接待,接待對象主要是其他同級政府部門各機構的迎來送往,比如各種學習或訪問代表團、其他同級政府行政首長來訪(正職或副職),司局級領導則由本省同級部門接待,京、滬兩市也可由各省市駐京或駐滬辦接待。
1、接待辦如何改革?
各級政府均設有接待辦,比如省級政府接待辦行政級別一般為局級,也有的是副局級。接待對象主要是其他同級政府部門各機構的迎來送往,比如各種學習或訪問代表團、其他同級政府行政首長來訪(正職或副職),司局級領導則由本省同級部門接待,京、滬兩市也可由各省市駐京或駐滬辦接待,接待的規格劃分十分細致,大原則就是對等接待。
政府接待辦的改革比較復雜,今后政府部門之間是否還有互訪互學機制?國內外經濟交流和招商等活動所需經費是劃入政府接待范疇?還是劃入項目專項范疇?三公經費是否包含公款接待等等,這需要政府機構進一步深化改革方案確定后才能明朗,假想一下,如果所有的黨政機關或行政首長的互訪等活動,一律規定在機關食堂用餐、在機關招待所住宿,所有涉及到投資、合資、經濟考察等事項均由主管部門或開發區進行統一安排(各級部門食堂用餐,統一到招待所住宿)。
2、事業單位改革,黨政辦的內設事業單位怎么改?
為什么那么多人爭著要考有編制的崗位?首先,你要有一個概念,”編制很重要“,一、先解釋下三者的意思:1、公務員編制:先說公務員,公務員以前叫干部,后來改叫公務員了。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2、事業編制:事業編制就復雜了。這是中國特色的一類東西,用老話講,事業單位本質是社會服務組織,介于行政機構和企事業單位之間;或者說,都有涉及。
3、企業編制:既然涉及到編制,這個企業編制,不是說一般的企業員工,所謂企業編制,應該是在事業或者行政單位,但卻是體制外的人員。就是俗話說的編外人員,這個說法應該是特指的。或者說是事業編制中自收自支的那一類,也被稱作企業編制。而現在的國有私營企業的員工,廣義上也可以算是企業編制,但一般都不這么說。所以以下討論的都是狹義的”企業編制“,
不過也聽說有的地方也有所謂的”企業編制“,說是裁員不會被先裁掉。二、其區別為:1、經費來源不一樣:行政編制,國家財政全額負擔;事業單位按不同的種類,由國家財政或全部或部分或一點不負擔;企業編制理論上不管國家財政什么事,2、待遇、地位不一樣:這點在很多地方都有體現,一般來說,在體制內的行政或事業單位中,行政編制地位最高、待遇最好,這里所說的待遇包括工資、福利、升遷機會。
3、職能職責不同:這個不用多說,理論上,公務員是”依法行政“的;而事業單位是全稱是公益性事業單位,部分事業單位也有公共服務、行政的只能,部分其實是企業行政的,鑒于此事業編制也是這些職能;企業編制,我之前已經說了,算是體制外的。三、優劣:1、行政編制就是公務員,公務員的優勢不必多說了,收入一般是個中產階級。
不算富,也不窮,還有希望奮斗成為官員。2、事業編制待遇不一定比公務員差,因為公務員的監管日趨嚴格,而事業單位是和本身效益有關系的,也沒有公務員那么嚴格的約束,很多事業單位錢是很多的。事業單位最終是會改革的,部分分流為行政編制,部分變成企業編制,剩下的才是正兒八經的公益性事業單位,3、事業單位或者行政單位的企業編制的話,我個人意見是沒什么前途,雖然待遇或許不差,但還會受一些歧視。
所以,如果是這些單位的企業編制,就想辦法走到體制內,廣義上的國企私企的員工。我對其中的一部分表示羨慕,我恐怕一輩子也不會有那么高的工資,錢是相當多,不過另一部分國企、私企,就一般般了。事業單位主要包括四個類型,分別是:全額撥款事業編、差額撥款事業編、自收自支事業編、參公事業編,01、參公事業編這類崗位編制,一般都是待遇好、晉升空間大的,在工作中,資源都是向這類人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