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堂姐夫,前幾年倆兒子掏錢給他,讓他在咱們老家養雞,真正的山區,養300只雞,一年算下來,本錢都不夠。我堂侄,專門租一山溝養雞,已經有一萬多只了,前天還跟我算賬,五千以下基本賺不了錢(雞伺料,人工,防疫,水電,招待領導、應付檢查)搞了六年,就去年今年才開始賺錢。
1、在大山里養雞,現實嗎?
我堂姐夫,前幾年倆兒子掏錢給他,讓他在咱們老家養雞,真正的山區,養300只雞,一年算下來,本錢都不夠。我堂侄,專門租一山溝養雞,已經有一萬多只了,前天還跟我算賬,五千以下基本賺不了錢(雞伺料,人工,防疫,水電,招待領導、應付檢查)搞了六年,就去年今年才開始賺錢,一只母雞賣80元只夠本錢,雞蛋才是賺的,想要補貼必須先舍得孩子。
我鄰村一個返鄉青年,去年養1800只,國家補貼10000,但是到年底把雞賣出去一算賬,還不如打工,他們都說,養幾十幾百只雞只能零賣出去賺不了錢,養上千只,就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力支持。養殖周期長,假冒產品多,再遇上禽流感,基本就是虧,我堂姐夫現在別人問他怎么樣,直接搖頭。鄰村青年今年也不養了,就只有我堂侄兒苦苦支撐,
2、在山上散養土雞,可以嗎?
近幾年來,由于城市內務工環境艱難,很多農民工都選擇回鄉工作,另外由于我國消費者消費觀念的轉變,更加偏好于原生態的綠色有機食品,如此一來,土雞養殖就成為了很多農民看好的致富之路,并且也確實有部分農戶因此獲得了不菲的經濟效益。那么對于那些有此計劃但是還未付諸行動的農戶來說,選擇土雞養殖合適嗎?我覺得這主要要考慮到兩個方面,
第一是農戶對于土雞養殖技術的掌握程度。土雞的養殖最開始需要確定養殖場的選址以及雞仔品種,在養殖過程中還需要時刻注意飼料、衛生、疫病的管理問題,有些農戶有一個錯誤的觀點認為土雞的養殖既然是散養,那么在管理上應該也是粗放型的,其實不是這樣,土雞與普通肉雞的區別在于養殖模式的不同,但是還是要采取精細化管理的方式,尤其是要注重疫病的防控,
第二是銷售渠道,土雞的主打標簽在于有機原生態,很符合當下消費者的心理需求,但是由于利益的引誘,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假冒偽劣的土雞產品,這樣會對正牌土雞的出售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在進入生產之前,最好是要尋求到穩定可靠的銷售渠道,不能等到生產出來再做打算,這樣的話市場風險太高。總的來說,土雞養殖是符合當下市場需求的,但是對于每個農戶來說,還是要結合自身情況,尤其是自身的養殖技術和銷售能力,來確定是否進入這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