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9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香港把勞動密集型產業遷往深圳,當時的深圳蛇口成了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遍地都是工廠,從幾千人的工廠到上萬人的工廠,蛇口成了內地人來深圳撈金的第一站。展望2025年深圳的面積只有北京的八分之一,上海的三分之一,廣州的四分之一,未來要追求高速發展,必然要淘汰低附加值的產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互聯網、金融、人工智能、云服務等領域。
1、深圳有多少產業轉移到河源?
說實話。這幾年一直在力推深河合作和深圳產業轉移工作,但是真正轉移成功的產業并不多。像中興通訊,說了多少年,一直只開花不結果,幾經努力,好像把部分生產車間轉移到河源來了,但好像對河源的發展推動作用并不大。其實不管從發展空間來說,還是區位優勢來說,河源都具有很好的后發潛力,也與深圳建立對口幫扶關系很多年了,兩個城市又同飲一江水,河源人在深圳發展的也特別多,本來兩個城市應該是有更親近的發展關系,
2、現在深圳的工廠慢慢開始轉移到別的城市,是不是深圳要全面商業化?
這是城市發展的趨勢,只不過深圳要追求高速發展,產業機構就必須加速升級。80年代-9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香港把勞動密集型產業遷往深圳,當時的深圳蛇口成了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遍地都是工廠,從幾千人的工廠到上萬人的工廠,蛇口成了內地人來深圳撈金的第一站,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隨著深圳的不斷擴容,和產業升級,以前的老工業區都被拆了重建高樓大廈,而工廠錢到了關外很偏的地方,觀瀾富士康、沙井、福永、固戍工業園、寶龍工業園、坂田華為基地等等,成了工廠的聚集地。
2010年前后深圳的工廠都遷往惠州、東莞、中山、珠海等地,隨之而來的是大力開發寫字樓,從南山科技園到后海超級企業總部基地、再到前海-蛇口自貿區,這八年,深圳的摩天大樓數量位居全球第一,超過旁邊的香港。展望2025年深圳的面積只有北京的八分之一,上海的三分之一,廣州的四分之一,未來要追求高速發展,必然要淘汰低附加值的產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互聯網、金融、人工智能、云服務等領域,
3、有人說深圳制造業轉移,人口越來越少,你怎么看?
真實體驗。兩個方向都說明標題是對的,深圳確實在空心化,1、長租公寓入住率今天明顯下滑。我所在的集悅城(南山大學城)去年還是滿滿入住率,今年由于漲房租,不斷有人搬走,大部分是去了其它城市,三千多套出租房,到今年8月真實入住率還不到40%,近兩千多套房空了,夜里黑壓壓一片。往年每年七八月全國各地大學畢業生蜂擁而至深圳,今年大不一樣了,不僅早來的搬走了,剛畢業的聽說高房租嚇得不來了(大家若不信,可以來塘朗集悅城看看,空房率有多可怕),類似情況深圳各處都有,深圳曾經是一個低房租高工資的價值挖地,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年輕人蜂擁而來,現在已經相反了,成了高生活成本,低存在價值的大都市,
2、由于創業的原因,今年和同事在深圳各地跑找原材料廠,經常跑龍崗和龍華一代,發現很多以前熱鬧的工廠現在人氣大不如前了。搬的倒閉的比比皆是,一打聽才知道,由于房租和用工成本上漲,加之近期出口受損,很多企業開工就虧欠,干不下去了,干的下去的也不好招工了,就連工廠周邊的餐飲店生意都不好做,分分關門。當然工廠關閉還沒有大面積爆發,還僅僅是無數個點還沒連城線和面,但是我看這趨勢,尤其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估計只會越來越糟糕,
現在的深圳高房價,高房租已經成為全國人民盡人皆知的標簽,年輕人外出打工的第一首先很多人已經將深圳變成武漢,成都等新一線城市,沒有了對年輕人的魅力和吸引力的深圳,我敢打賭,2020年開始,官方只要敢公布外來人口數字,它一定是下滑的,此文立字在此,兩年后我們再來辨是非,所以那些說深圳外來人口不會下降的人其實都是坐辦公室只會吹空調的人,最多上下班高峰期擠擠地鐵,信口就來。
4、這幾年深圳外來務工人數減少了,深圳的工廠都到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