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說玄鳥是商朝、秦朝的崇拜,都是遠古女生吃了玄鳥下的蛋而生下的寶寶。商丘是商人的來處(契),也是商人的歸處(微子宋),有大量的歷史文獻都是這樣記載的,丘也有陵(墓)、高臺之意,閼伯封于商地又是商人的祖先,他的后世子孫王亥善于經(jīng)商,當(dāng)年是“錢”的農(nóng)具的“商”字,也成了流通貨幣。
1、商湯建立商朝的時候,最早的國都在哪里?
商湯建立的商朝并不在河南商丘,而是陜西西安。有大量的歷史文獻都是這樣記載的,史記有兩處1、事做于東南,而功收于西北,是以禹興于西羌,而湯起于亳,亳就是西安的杜亳。2、封禪書記載:雍州於亳下圭有三社,三社主之祠,楚辭記載有兩處1、湯出重泉,重泉就是陜西省蒲城縣。2、成湯東巡,自然從西邊往東訓(xùn),3、商頌記載:昔有成湯自彼氐羌,暗示還是陜西4、呂氏春秋有兩處:1、孟冬季記載:湯網(wǎng)開三面,漢南人聽了,投降40諸侯2、慎大欖記載:今天有二日,西日勝而東日不勝,暗含湯都是陜西。
5、封神演義第一回,與呂氏春秋記載孟冬季一樣,有漢南人3字6、竹書紀(jì)年記載:湯居亳,東至于洛,觀帝堯之臺,暗含洛水的西部,自然就是陜西婁。從商丘東至于洛啥意思?走到山東嗎?山東有洛水嗎?7、尚書鐘虺篇記載:東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暗含的意思還是從西往東打,自然,就是從陜西往河南打嘍。8、帝王世紀(jì)明確的說明,商都不是河南而是商洛9、孔安國:商湯自陑伐夏邑,
陑指的是河曲潼關(guān)。所有歷史都或明或暗指明,商湯的發(fā)源地是陜西西安而并非河南商丘,10、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記載:湯水北流至漢水。希望國家給于重視,別被河南人蒙蔽,商的發(fā)源地是陜西西安、寶雞一代,并非河南商丘。11、周本紀(jì)記載,周武王登豳之埠,以望商邑,這里的商邑應(yīng)該就是寶雞,或者慶陽,周武王又沒千里眼,能看到商丘?商丘說完全不顧歷史文獻,胡說八道。
2、商朝在洛陽,為什么商朝的子孫在商丘怎么回事?
首先商朝在洛陽是不準(zhǔn)確的,我們根據(jù)商的興起與消亡分幾個階段論證。首先是商的起源,按《史記》記載,商朝的祖先契因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關(guān)于這個商在哪,就有爭議,一種說法是,在陜西省商洛市。一種說法是,在河南商丘市西南,前者是劉宋裴骃的《史記集解》、唐司馬貞的《史記索隱》和張守節(jié)的《史記正義》都認(rèn)同的。
但西晉大儒杜預(yù)在《春秋釋地》里講:商丘為梁國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西南),宋、商、商丘三名一地,后商族、商國因此而得名。若采信前者,則商是怎么完成從商洛到黃河中下游的遷徙就不得而知了,若采信后者,則商有史可考的活動范圍在商丘、洛陽、河北一帶,邏輯上就易于接受。不過,《史記》里有一句話值得注意,“成湯,自契至湯八遷。
”也就是說,從契到湯,商的大本營換了八次,這個尋找穩(wěn)定適于生存的根據(jù)地的過程,可以想象很漫長。具體是哪八遷,如今已不得而知,但這帶來一個疑問:如果一開始契就被封在商丘附近,不可能八遷之后還在商丘。扯了這么多,進入死胡同了!但確定的是商的起源不在洛陽,至于八遷過程有沒有到過洛陽不得而知,其次是商王朝統(tǒng)治時期。
商湯的事業(yè)也是從遷都開始的,他將大本營從商丘遷到了亳!注意了,亳這個地方可跟洛陽有關(guān)系了。亳是古地名,能追溯到上古史——帝嚳就在這建都,而放到現(xiàn)在的行政規(guī)劃,亳就在洛陽市下轄縣級市偃師市附近。偃師市,是研究古歷史一個繞不開的地方,這里有著名的二里頭遺址,可以說在西安、洛陽成為政治、經(jīng)濟、文化之前,偃師已經(jīng)是文明重心了。
商湯起用伊尹,施行仁政,勢力越來越強大,經(jīng)過多年醞釀,終于在鳴條之戰(zhàn)中打敗夏桀,滅了夏,成為天下共主,建立了商王朝,不過,商仿佛注定是一個候鳥一般遷徙的王朝。亳沒有成為他們穩(wěn)定的根據(jù)地,到第十任君主仲丁時,商朝又開始頻繁遷都,到了盤庚遷都殷,才穩(wěn)定下來,《史記》就這番遷都,給了個準(zhǔn)確數(shù)字,“五遷”,哪五遷呢?唐張守節(jié)在《史記-正義》里總結(jié)了:湯自南亳遷西亳,仲丁遷隞,祖乙居耿,盤庚渡河,南居西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