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湯,絕對算得上是洛陽的一個地方文化。周公制禮作樂于洛陽,孔子問禮老子在洛陽,易,中國的宗族文化影響深遠,在漫長的封建社會,宗族文化一直貫穿在歷史文化之中,近些年,我們提倡要傳承中華文明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宗族文化作為維系家族與社會的一種文化,其中的優秀部分當然是應該傳承的,不過,到底何為傳承文化呢。
1、洛陽有什么文化歷史?
洛陽地處天下不之中,挾崤,澠之阻,當秦隴之噤喉。通匯南北東西,史歷九朝,古往今來名人走集,大家薈翠,中華文華大支脈,河洛文化始興盛處,人類文明發祥地,洛陽歷史悠久,文華繁盛,千頭萬緒,實難詳說。周公制禮作樂于洛陽,孔子問禮老子在洛陽,易:系辭“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太昊伏羲氏據其“畫八卦,走書契”。
2、洛陽有什么地方文化?
洛陽城四面環山,雨量少,故民間飲食多湯類,不論是早上、中午還是晚上,洛陽人都愛喝湯。喝湯,絕對算得上是洛陽的一個地方文化,每天早晨,洛陽城大大小小的湯館內人頭攢動,其中不少湯館門前排起長龍。大家喝的湯主要分為葷湯和素湯,葷湯有牛肉湯、羊肉湯、驢肉湯,素湯有豆腐湯、丸子湯,湯里,要泡餅絲或燒餅。喝了湯,吃了湯泡餅,充滿活力的一天就開始了,
不論是牛頭湯、羊肉湯還是驢肉湯,都是久熬而成的骨頭湯,湯中加肉、雜碎、血、大蔥和辣椒油。喝的時候,先品湯,再泡饃,有功力的“老湯客”們講究喝甜湯,也就是不放鹽的湯。因此,不少湯館賣的湯不放鹽,客人根據口味自己加鹽,豆腐湯、丸子湯等素湯在洛陽同樣受歡迎。這兩種湯的做法不麻煩:豆腐湯是將嫩豆腐與油炸豆腐同煮,配上各種佐料,再澆上高湯;丸子湯則將湯內的豆腐換成炸素丸子,
老洛陽人喝湯喜歡到街邊熟識的湯館,所以很多湯館將桌椅板凳放到店門外。“老湯客”們喝湯時與眾不同:第一,非要蹲著喝才過癮;第二,喝湯要用粗瓷大碗,這才有感覺,一般來說,洛陽湯館的規矩是“添肉加錢,添湯隨便”。男人們早上喝湯,一般都要再添一碗,在洛陽,千萬不要用裝修的豪華程度去判斷一家飯店食物的美味程度和食客的身份。
3、洛陽歷史文化面臨質疑或瓜分,是歷史文化的覺醒,還是利益驅動?
歷史文化是對過去發生的事情的記錄和研究,不管是什么方式也改變不了事實存在,除非有穿越的本事改變過去。當然為了現在的發展對于歷史的解讀,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見解,這明顯是出于對經濟利益的追逐,洛陽的歷史文化是非常厚重的。一座洛陽城半部中國史,中華文明從肇始發展到古代文明的輝煌的整個過程,洛陽都是繞不過去的一座城。
4、河南洛陽鄉村建大型祠堂,如何看待這種文化?
中國的宗族文化影響深遠,在漫長的封建社會,宗族文化一直貫穿在歷史文化之中,到了近代,宗族家族思想仍舊很深入地影響著人們,不過,的家族思想已隨著時代的變遷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近些年,我們提倡要傳承中華文明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宗族文化作為維系家族與社會的一種文化,其中的優秀部分當然是應該傳承的,不過,到底何為傳承文化呢?文化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有時它能借助具體的形式表現出來,比如文物、考古遺址、遺存等,我們通過觀察、研究、學習,認識到它們的存在和價值,就是在傳承文化;有時候文化的表現形式是非常抽象的,借助一種情感聯系建立起來的,比如你從古人或祖輩身上所學習到的一種精神,也是一種文化傳承,
那么,我們轉到今天這個話題上來看。修建祠堂對于傳承宗族文化來說,是一種物質表現形式,是一種寄托,去除其他因素不談,是沒有什么可指點的,這是丘姓家族對于自己家族文化的一種認同和傳承,不過,看了以上金碧輝煌的祠堂,我們可能還有些別的話想講,當下土地資源稀缺,耕地面積迫近紅線,我們提倡節約土地資源、保護耕地等政策,而祠堂占用了200多畝土地,耗資巨大,這一點的確是值得我們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