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的憲政思想有許多保守的成分,但作為我國民族思想文化成果的組成部分,我們還是應該重視,在康有為之前,沒有一個思想家敢像康有為那樣,一次又一次地向皇帝提出他們改革中國政治制度的建議和設想,康有為是清末民初最有影響的思想家,康有為-南海西樵狂人1858年3月19日康有為出生于廣東省南海縣。
康有為-南海西樵狂人1858年3月19日康有為出生于廣東省南海縣。南海縣,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是一個歷史悠久、山川秀美、物產豐富、人民勤勞的縣。它背靠廣東省省會廣州,靠近珠江口,交通便利,信息靈通。它較早地受到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和文化意識的影響。在這個人杰地靈的地方,不僅誕生了康有為,還誕生了中國第一位鐵路工程師詹天佑、偉大的民主革命家何香凝等一批著名人物。在康有為誕生之前,帝國主義者就已經用猛烈的炮擊打開了清朝對外的大門。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在離南海縣城不遠的珠江口。此后,帝國主義侵略的硝煙在珠江三角洲持續不斷。
《巴士上的一封信》:1894年,中國在甲午戰爭中慘敗,征地補償款的屈辱震驚中國人民。《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時,康有為和梁啟超一起在北京參加考試。1995年4月22日,康有為,梁啟超聯系廣東、湖南兩省人選,聯名上書光緒皇帝,要求清政府拒絕與日本簽訂和約。康有為5月2日,邀請各省考生1300余人進京,聯名上書光緒皇帝,建議清政府采取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的策略。
3、 康有為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歷史不可能重演,但不同的歷史時代可能會出現類似的問題。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國,和今天一樣,處于社會政治和法制的轉型期,因此,研究近百年來憲政思想的發展,對于今天的憲法學和當代中國的憲政建設具有深刻的借鑒意義。康有為是清末民初最有影響的思想家,在19世紀的最后幾年,他領導了中國的思想啟蒙運動。首先,他在1895年寫了一本書,后來,他通過著書立說,開始了自上而下的政治體制改革。在康有為之前,沒有一個思想家敢像康有為那樣,一次又一次地向皇帝提出他們改革中國政治制度的建議和設想,在中國歷史上,他第一次主張中西政治制度的結合。他首先提出了中國的憲政體制,并提出了具體的憲政方案:促進民權、設立議會、進行選舉和地方自治,在堅持儒家傳統和君主制度的前提下,他逐漸借鑒西方憲政經驗。康有為的憲政思想有許多保守的成分,但作為我國民族思想文化成果的組成部分,我們還是應該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