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在武漢生活了68年的老武漢人,我談點對武漢話的了解。風靡全球的鴨脖子熱,就算不吃辣的朋友,吃鴨脖子吃到嘴腫,還是忍不住買來吃,一品這人間美味,很多黃陂人融入其中,因而話中融入黃陂話,被中心城區即黃埔路以上的人稱為鄉里話,吃鴨脖正確優雅的吃法應該是,邀上兩三個好友,開著瓶酒,戴上手套,拿起鴨脖塞到嘴里,最重要的是把骨頭嚼碎,嚼碎后吸吮這碎骨骨髓里,達到愛你連骨頭也不放過的位置正好。
1、如何優雅地吃一根武漢鴨脖?
武漢鴨脖是武漢市著名的傳統小吃,成品色澤深紅,具有香、辣、甘、麻、咸、酥、綿等特點。風靡全球的鴨脖子熱,就算不吃辣的朋友,吃鴨脖子吃到嘴腫,還是忍不住買來吃,一品這人間美味,吃鴨脖正確優雅的吃法應該是,邀上兩三個好友,開著瓶酒,戴上手套,拿起鴨脖塞到嘴里,最重要的是把骨頭嚼碎,嚼碎后吸吮這碎骨骨髓里,達到愛你連骨頭也不放過的位置正好。
2、武漢人究竟說的是什么話?
作為我在武漢生活了68年的老武漢人,我談點對武漢話的了解,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真正的武漢人是漢口為中心。而漢口是指黃埔路到漢正街一帶,這一帶是解放前武漢的商業文化中心。包括江漢路到漢口長春街的各國租界,武漢的百年民校如市一男中,即今天的二中,市一女中,即今天的市16中。我在1954年起生活在大智門活車站附近的天聲街,
先后在一元路小學,市16中,市二中讀書。我只知道那時武漢人是以黃埔路以上稱為漢人口,黃埔路以下為鄉下,因此正宗的漢口話是黃埔路以上的,而黃埔以下因靠近黃陂,很多黃陂人融入其中,因而話中融入黃陂話,被中心城區即黃埔路以上的人稱為鄉里話。而武昌話又與漢口話不同,我們老武漢人一聽就分得出來,而漢陽話因漢陽蔡甸人多,話音帶有濃重的菜甸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