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四川文物工作者、地震、地質等部門,就曾在西昌展開過地震考古工作。一次強烈的地震之后,建昌縣城慢慢下沉了,成了今天的邛海,瀘山光福寺一帶,地震(坍)塌,段氏所施之田皆化為滄海這些資料、史料,匯總起來,應該能證明西昌,有發生八級以上地震的可能性。
1、四川涼山西昌5.1級地震,發生地震時如何正確科學逃生?
俗話說,“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本人作為當時地震的親歷者,希望接下來的回答能夠為您帶來一點幫助,謝謝!當時地震發生時,正是大部分人正在上班,孩子準備放學,天氣炎熱昏昏欲睡的時候,事后發朋友圈,許多朋友其實是沒有感受到地震的,他們當時有的在外面走路,有的在外面開車,當時由于我在高層,地震感應比較強烈,最開始是感受到左右晃動,后來感覺到上下晃,當時說不慌不怕是假的,但是從小到大還是經歷過幾場地震。
同事們都嚇到了,有的驚叫,有的呆呆的坐著,我和其他幾位反應較快的同事,第一時間是躲在桌子底下,有人在大喊“不要怕,快躲在桌子下面”,我旁邊的同事甚至順道拿了一瓶水,這種在災難來臨面前的機智我是相當佩服的,所以說,當地震發生時,最重要的第一件事是要有清醒的頭腦,第一件事是要冷靜,只有冷靜才能頭腦清醒,才有可能逃生。
如果你在高層的樓里,千萬不要跳樓,更不要乘坐電梯,應立即暫避到洗手間等空間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等堅固物品下面,第一波地震來臨后,基本上接著還會有余震,這時候不要留戀家里財物以及貴重物品等,保命要緊,要迅速撤離以防強余震。如果你正在外看電影、教室等人員集中處,遇到地震時,要沉著冷靜,特別是當場內斷電時,不要亂喊亂叫,更不要亂擠亂擁,瘋一樣的跑出去,甚至作出跳樓等舉動,一些大地震時有血淋淋例子,發生的踩踏、跳樓等事故讓人痛心啊,
應立即就地蹲在課桌下或躲在椅子下,注意避開吊燈,電扇等懸掛物,雙手抱頭,等地震過后,聽從工作人員或老師指揮,有組織地撤離到安全區域。如果在室外,應用手或包等護住頭部,迅速遠離建筑物,特別是高層建筑物,到空曠的地方,每個地方的廣場都屬于地震安全區域,不要在高樓、煙囪、高壓電線、狹窄巷道、橋梁、高架路下等處停留。
2、10月31日四川西昌發生了5.1級地震,為什么有媒體稱四川為“天府之國”?
四川省是一個行政區概念,而“天府之國”是一個人文地理的概念,二者是具有差異的,四川從地理上來看其實由兩大地形組成: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而四川盆地主要由成都平原組成,也叫川西壩子。恰恰四川的多發地震區域就在川西,簡單談談原因,當青藏高原增高到一定的高度,壓力擠向東部,與四川盆地地殼發生擠壓,形成了拔地而起的龍門山。
所以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交接就形成了龍門山斷裂帶,使之地震多發,這整體上是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碰撞造成的。但這發生的區域并不在“天府之國”成都平原,“天府之國”的美譽最開始指的是“關中平原”,但隨著秦朝李冰父子修建的偉大水利工程都江堰解決了水患,成都平原就徹底成為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土”,以絕對優勢奠定了千年基業,逐步就讓“天府之國”的美譽賦予了成都平原,甚至在唐朝時成都平原的富饒已經人盡皆知——“唐時謂天下之盛,揚州第一而益州次之”。
而這也讓整個四川盆地煥發新生,經濟的發展必然產生諸多積極影響,不只是物產豐饒,農業發達,還使得蘇軾、李白、巴金、張大千等文化名杰輩出,青城山、峨眉山也可以看出四川盆地的佛道影響力,前有道家先驅彭祖,后有蜀八仙之贊譽(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張道陵(道教創始人)、嚴君平、李八百、范長生、爾朱先生),也有武則天、諸葛亮、朱德、鄧小平、陳毅、張瀾等偉人頻現,更有首屈一指的飲食文化,從川A到川Z不重樣吃遍,
3、西昌可能發生8級地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