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劉坤一、張之洞、李鴻章、閩浙總督許應骙、山東巡撫袁世凱、浙江巡撫劉樹棠、安徽巡撫王之春和廣東巡撫德壽,稱東南互保,陜西巡撫端方、四川總督奎俊雖然沒有加入東南互保協議,但是也是支持東南互保。東南互保簽約圖東南互保與列強的協議一、上海租界歸各國共同保護,長江及蘇杭內地均歸各督撫保護,兩不相擾,以保全中外商民人命產業為主。
1、信陽平安車險怎么樣?
我一直買的平安,出過三次險,第一次拍了幾張照片,直接理賠了,然后自己去修車,第二次比較麻煩(不知道為什么和第一次不一樣了),理賠員帶我去4S店定損,換了前保險杠,按定損的錢給我,我付給4S店。第三次是夜里回家把人家車蹭了,打電話報保險,上傳照片和證件,第二天自己去修車,沒付現金,修好直接把車開回家,把保險電話給了對方車主,至于他修沒修車我就不知道了,
2、清末的東南互保是什么操作,為什么要東南互保?
東南互保的意義非常之大,可以說這是一個轉折點。說明各地督撫已經可以在明面上和清廷中央抗衡,清廷中央已經對地方沒有控制力了,這個影響為后來的辛亥革命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簡單的來說,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事情的背景義和團豎起“扶清滅洋”的口號以后,確實做了一些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事情,以至于西方列強強烈要求清政府剿滅義和團。
但是因為義和團是“扶清滅洋”,所以清政府對義和團一直很曖昧,邊剿邊撫,以撫為主,所以義和團發展非常快,而等到慈禧太后發動政變軟禁了光緒皇帝以后,她一直擔心西方列強不認可,害怕西方列強要幫助光緒復辟。實際上西方列強根本不在乎清政府誰在當家,他們只在乎在華利益,只在乎義和團,所以他們對慈禧太后的政權表現出很不關心,這種清政府和列強的認知差異導致了慈禧對列強的極端懷疑。
慈禧太后深信列強有復辟光緒的企圖,當義和團蔓延到京津后,公使團作出了一系列錯誤判斷和決定:在京的外國人并未受到威脅時就將衛隊召進北京;組織西摩遠征軍去解救尚未被圍的使館區;自作主張在京城內剿殺義和團;決定奪取大沽炮臺去解救遠征軍。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列強發動了奪取大沽炮臺的戰斗,至此,慈禧太后向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奧匈帝國、大日本帝國、意大利王國、西班牙帝國、荷蘭殖民帝國、比利時王國十一國同時宣戰。
各地督撫的情況督撫在以前是沒有軍權財權人事權的,但是太平天國運動開始以后,清廷沒兵,沒錢。于是就把權利下放給各地督撫,讓他們就地編練團練用來圍剿太平軍,洋務運動興起后,戶部被迫允許督撫就地籌款。同時清廷被迫重用漢人,下放部分權力,曾國藩、胡林翼等督撫積極改變舊制,掌握了軍權、財權和人事權,政令軍令得以統一而行。
但隨著督撫權力的膨脹,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中央與地方的權力失衡。于是,督撫勢力膨脹的局面開始出現,宣戰以后東南督撫的密謀在清政府尚未向各國宣戰之前,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郵政大臣盛宣懷等即商議如何保存東南各行省的穩定,避免列強有借口入侵;同時密議盤算倘若北京失守而天子、太后不測,當由李鴻章出任總統支撐局面。
當宣戰詔書下達到各省時,郵政大臣盛宣懷將宣戰詔書扣押,只給各地督撫觀看,并且電告各地督撫,不要服從此命令,而李鴻章時任兩廣總督,看到宣戰詔書以后,立即回電朝廷:“此亂命也,粵不奉詔”。湖廣總督張之洞隨后提出“李鴻章大總統”方案:一旦北京不保,就共同推舉李鴻章出任中國“總統”以主持大局,隨后,劉坤一、張之洞、李鴻章、閩浙總督許應骙、山東巡撫袁世凱、浙江巡撫劉樹棠、安徽巡撫王之春和廣東巡撫德壽,稱東南互保,陜西巡撫端方、四川總督奎俊雖然沒有加入東南互保協議,但是也是支持東南互保。
至此,東南互保的局面形成,東南互保簽約圖東南互保與列強的協議一、上海租界歸各國共同保護,長江及蘇杭內地均歸各督撫保護,兩不相擾,以保全中外商民人命產業為主。二、上海租界共同保護章程,已另立條款,三、長江及蘇杭內地各國商民教士產業,均歸南洋大臣劉、兩湖總督張,允認真切實保護,并移知各省督撫及嚴飭各該文武官員一律認真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