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洛陽、開封等中原地區(qū)變成了戰(zhàn)爭的前線,宋金之間的數(shù)次大戰(zhàn)都在河南地區(qū),洛陽、開封首當其沖。一、開封的地理劣勢開封處于河南東部,中原腹地,一馬平川,到哪里都很方便,這樣的地方作為都城,經(jīng)濟發(fā)展肯定是極好的,但是不利于軍事防護體系構(gòu)建,無險可守,只能依靠大量軍隊全方位防護。
1、今天的開封還有宋朝時候的建筑嗎?
歷史上開封因黃河水患多次被毀,但卻屢淹屢建,現(xiàn)今開封地下深埋著6座古城池,形成了奇特的“城摞城”現(xiàn)象,其中就包括北宋都城開封府。雖然北宋東京城被深埋地下,但也殘留有部分建筑保存至今,1、鐵塔,又稱開寶寺塔,因遍體通徹褐色琉璃磚,混似鐵鑄,故稱其為“鐵塔。建于北宋皇佑元年(1049年),歷經(jīng)宋、金、元、明、清五個朝代的漫長歲月,遭受了多次地震和水患而巍然屹立,
鐵塔呈等邊八角形,十三層,現(xiàn)高55.88米,基座及8棱方池因黃河泛濫埋于地下。2、繁塔,建于北宋開寶七年(977年),塔身呈等邊六角形,原塔九層,高80余米,是當時開封最高的塔,元朝末年因雷擊部分損毀,至明代僅余三層,清初在殘塔上修筑六級小塔,使繁塔形成大塔摞小塔的奇特造型,一直延存至今。現(xiàn)三層大塔高約25米,從下面大塔至小塔的頂尖,總高為31.67米,
2、開封是哪幾個朝代的都城?
開封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地處中原腹地、黃河之濱的開封,是我國八大古都和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開封是著名的八朝古都,都是哪八朝呢?夏朝2000年,我國公布了“夏商周斷代工程”研究成果,確認自公元前2070年開始,中國進入了首個世襲制王朝——夏朝時期。
魏國春秋末年,韓、趙、魏三家分晉,魏大舉向黃河以南推進,取得了鄭、宋、楚三國的大片土地,并占據(jù)了大梁,成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后梁公元907年,宣武軍節(jié)度使朱溫廢唐哀帝李柷,自行稱帝,建國號“大梁”(史稱“后梁”),建都開封,是為梁太祖。后晉后唐滅梁后,旋即遷都洛陽,后唐歷三世四帝,共14年。后漢后晉開運三年十二月(947年1月),契丹攻陷開封,后晉滅亡,
中原人民堅決反抗契丹,一些藩鎮(zhèn)節(jié)度使也拒絕契丹入主中原。翌年正月,契丹主耶律德光于開封建遼稱帝,后周后漢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后漢隱帝派人謀殺鄴都留守郭威。郭威被迫以“清君側(cè)”名義起兵至開封,殺后漢隱帝,次年(951年)正月,郭威即帝位,改國號周(史稱后周),改元“廣順”。仍以東京開封為都,
北宋后周顯德七年(960年)正月,趙匡胤以兵變形式取代后周,建立宋朝,改元“建隆”,定東京開封為國都。經(jīng)過多次擴建后的東京城,不僅是全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也是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經(jīng)濟文化最為發(fā)達的世界大都市,人口最多時達150萬。東京城的經(jīng)濟十分繁榮,商業(yè)、手工業(yè)相當發(fā)達,北宋王朝以東京為都,歷9帝、168年,成為開封建都史上最為輝煌的一代都城。
3、北宋為何把都城設在河南開封?
大宋初建時,趙匡胤就認為:定都長安是上策,定都洛陽為中策,定都開封只是下策,可是,大宋的都城后來一直在開封,直至“靖康之恥”,被迫南渡。這是怎么回事呢?趙匡胤“遷都”之議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在開封作了皇帝,然而,趙匡胤并不認為開封適合作為大宋的永久性都城。他很早就表明了態(tài)度,認為應該定都的原則應該是:“據(jù)山河之勝而去冗兵,循周、漢故事,以安天下”,
基于此原則,他認為定都長安為上策,定都洛陽為中策。長安自不必說,“關(guān)中四塞”,依托關(guān)中“形勝之地”以制天下,最符合“據(jù)山河之勝而去冗兵”的設想,洛陽的地勢不及長安,那也有邙山及八關(guān)為屏障,也算是有險可依,開封周圍則是平原沃野,除黃河外,幾乎無險可守,因此,趙匡胤一直想要遷都。不過,以其弟趙光義(后來的宋太宗)為代表的重臣則反對遷都,主張就在開封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