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越調戲劇發源于清朝乾隆年間(1736-1795)南陽一帶。越調流派有毛派,陳派,何派,袁派,申派,河南省是戲曲大省,在這幾百年間,曾經有近80個劇種先后在河南境內流行,但是由于改朝換代,常年戰亂,新中國建立時只剩下了八個劇種在演出,也就是到現在河南境內仍舊存活的劇種共有35個。
1、河南都有什么劇種?
河南省是戲曲大省,在這幾百年間,曾經有近80個劇種先后在河南境內流行,但是由于改朝換代,常年戰亂,新中國建立時只剩下了八個劇種在演出。新中國成立后,國家鼓勵戲曲文化發展,到了1956年河南省首屆戲曲觀摩匯演的時候,參加演出和觀摩的劇種已經達到了23個,上世紀80年代初,經過統計河南省有專業劇團演出的劇種有20個,即豫劇、曲劇、越調、大平調、宛梆、懷邦、大弦戲、柳子戲、二夾弦、五調腔、四平調、落子腔、墜劇、道情戲、柳琴戲、河北梆子、山東梆子、京劇、漢劇、蒲劇。
在此之前,昆曲、評劇、越劇、羅戲、土二黃、八調腔、豫南花鼓、眉戶戲等也曾一度有過專業劇團,但是現在已經變為業余演出,此外,仍然有業余演出活動的,還有卷戲、五音戲、花籃戲、揚高戲、秦腔、上黨梆子、黃梅戲、豫東花鼓、丁香戲、蛤蟆嗡、梨黃、灶戲等12個劇種。也就是說,到現在河南境內仍舊存活的劇種共有35個,
2、河南越調戲劇發源于何時何地?分幾個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各是誰?
1.河南越調戲劇發源于清朝乾隆年間(1736-1795)南陽一帶。當地民歌小曲“四股弦”專門采用越調來進行演唱,之后慢慢演變為專門的戲曲,越調實際是由南陽梆子的一種變體演化而來,2.越調流派有毛派,陳派,何派,袁派,申派,毛派代表人物毛愛蓮,陳派代表人物陳靜,何派代表人物何全志,袁派代表人物袁秀蓮,申派代表人物申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