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的樓市虛有其表,非正常經濟發(fā)展的結果。比如小王在國企工作,工資雖然是50但小王的工作狀態(tài)大體是這樣的,雖然現(xiàn)在部分國企的工作壓力也很大,部分國企的工作也變得緊張起來,汕頭經濟發(fā)展近幾年雖似有好轉,但本地人民的收入情況卻不明顯,投資環(huán)境、政策、行政效率跟不上,再加上本地就業(yè)勞資關系混亂,招不來投資商,留不住外來人員,房價上漲的依靠的在外經商的潮汕人去購買來投資,而非剛需,必然產生較高的空置率。
1、汕頭的工資收入和房價怎么樣?
汕頭的樓市虛有其表,非正常經濟發(fā)展的結果。1、非人口流入式增長:汕頭經濟發(fā)展近幾年雖似有好轉,但本地人民的收入情況卻不明顯,投資環(huán)境、政策、行政效率跟不上,再加上本地就業(yè)勞資關系混亂,招不來投資商,留不住外來人員,房價上漲的依靠的在外經商的潮汕人去購買來投資,而非剛需,必然產生較高的空置率,2、房價短期內不會因為政策而下降:汕頭有不少買房者都是閑置資金甚至全款買房,還貸壓力小,房地產的貸款政策等只能影響到購房者,對汕頭炒房者其實影響并不大。
2、在國企工作,月收入9000元,這份工作怎么樣?可以一直工作下去嗎?
【職場再出發(fā)】為你深度解析:雖然不清楚你的年齡,也不知道你的具體職位,更不清楚你的單位是哪個,但僅僅從你題目中的這幾個關鍵詞描述:杭州、國企、月薪9000元、不含年終獎,我的觀點就已經很明確了,那就是:如果你不是強烈的要追逐夢想的話,一直工作下去就可以了,不要換!國企相對于民企和外企,是比較特殊的一類企業(yè)。
特殊到什么程度呢?業(yè)界有三個說法,分別是2倍效應,35歲效應和下車效應,分別解釋一下:國企的“2倍效應”如果單純比較工資的話,國企的工資相對于民企和外企,是具有2倍效應的。也就是說,國企的月薪5000,抵得上外企和民企的月薪10000,到底是怎么“抵得上”,說起來就比較復雜了。舉個例子吧:比如小王在國企工作,工資雖然是5000,但小王的工作狀態(tài)大體是這樣的:每天早晨有班車,八點半晃悠悠出門,九點到單位,中午吃食堂,然后午休一小時,下午5點就下班了,平時工作也不那么緊張,周末休兩天,節(jié)假日全休,公積金高,還有各種福利!而小李呢,雖然工資是10000,但小李在普通民企,每天打仗一樣,早晨6點就起床,7點就往公司趕,晚上八九點回家,周六還要去“開會”,公積金低,福利少,請假也很難,工作壓力大,家里的孩子都沒人輔導寫作業(yè),夫妻關系變差,天天吵架!總結:雖然現(xiàn)在部分國企的工作壓力也很大,部分國企的工作也變得緊張起來,
但從總體而言(強調一下,是總體上),國企相當于廣大的民企和外企,依然是“輕松、穩(wěn)定、而且福利好、假期多”的單位。在國企拿9000月薪的員工,跳槽到民企的話,如果拿不到18000,通常就是很不劃算的!事實上,除了“自己本身極有夢想”的那些員工,民企不出“2倍薪資”也很難從國企挖人!國企的“35歲效應”現(xiàn)在“職場35歲”是個很熱的話題,熱到什么程度呢?熱到很多剛剛參加工作幾年,自身年齡也才二十七八歲的自媒體人,都開始主力寫作“35歲中年危機”了,
但這些危機都是對民企和外企而言的,至于國企,則有點不同!也舉個例子吧:比如老王今年36歲,在民企或者外企,已經有十年工作經驗了,但卻依然做個基層的小領導。外企或者民企就會衡量了,老王的工作內容不復雜,入職兩三年的新員工完全可以勝任,而且老王的工資又高,精力又差,要求還不少,還不如直接換年輕人!于是危機就來了!而老李在國企,“十年工作經驗”反而成了優(yōu)勢,為啥呢?因為當年和老李一同入職的老周被調去了總部管人事;老李入職時帶他的“師傅”則高升分部領導,總之,各種關系盤根錯節(jié)開始出現(xiàn)了,這不是新入職的年輕人可以比的,
而且國企的各種升職制度也非常看重“資歷和經驗”,老李36歲在國企,反而被選為“重點培養(yǎng)的青年干部”。總結:從理論上來講,不論國企、民企、外企都喜歡年輕人,但外企和民企對“35歲以上的員工”是赤裸裸的拿“投入產出比”來衡量的,是冷冰冰的;國企對“35歲以上的員工”則會非常寬容,因為國企看重“資歷、經驗、忠誠”,而這三項全部都要靠時間來檢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