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太極拳是陳氏太極拳練到一定時候的高級模式化了。國家推廣的大眾太極拳,就是以楊氏太極拳為基礎而修訂的,28年,陳發科到北京教拳,出版《炮錘》一書,后來,在楊氏太極拳風格的影響下,柔化改編了炮錘,定型出“陳式太極拳”,后來,武禹襄獲得一本《王宗岳太極拳論》,其中以太極之理來解釋拳法,拳理妙極,于是,武禹襄、楊露禪共同依照《王宗岳太極拳論》,相輔相成的融合所學,創編出了當今的太極拳。
1、楊氏太極拳和陳氏太極拳有什么區別?
楊氏太極拳是陳氏太極拳練到一定時候的高級模式化了。練楊式太極拳要把腰松了,胯開了,能實戰太難了,當年楊露禪學習陳式太極拳以后,他的腰胯全開了,后來推出的揚式太極拳已經是有了前提的套路。而現代人要從揚式太極拳練松腰開胯太難了,可以說只靠練套路松腰開胯是不可能的,別只靠套路練出技擊而實戰是絕不可能,也就是說揚式太極拳其實就是陳式太極拳的高級版本,
2、楊氏太極拳名家中,楊軍的拳打得怎么樣?請大家中肯評論?
揚軍的拳,專門搜了一個視頻看,拳打的比一般人要好。但有改進的地方,從身形上講,肩窩沒收到位,胯松的略欠一點,在移重心時腹股溝沒松到位。移重心上步時重心也同時移動了,上肢與丹田在個別動作上脫節。襠在做弓步時向弓腿移動了,勁朝一個方向,偏了,全身開合,對稱勁勁沒練出來,從起式只有前勁,沒有向后的對開勁。揚式太極拳,看似簡單,練到很難,
3、太極拳為什么分陳氏太極拳和楊式太極拳,他們誰是正宗呢?
當今的太極拳,始于武禹襄、楊露禪。楊露禪拜師陳家溝的陳長興,陳長興說傳授的是“蔣發拳術”;武禹襄從學趙堡的陳清平,趙堡以蔣發為祖師,后來,武禹襄獲得一本《王宗岳太極拳論》,其中以太極之理來解釋拳法,拳理妙極,于是,武禹襄、楊露禪共同依照《王宗岳太極拳論》,相輔相成的融合所學,創編出了當今的太極拳。當時,都叫“太極拳”,沒有姓氏之分,
1928年,陳發科到北京教拳,出版《炮錘》一書,后來,在楊氏太極拳風格的影響下,柔化改編了炮錘,定型出“陳式太極拳”。1933年,陳鑫經過十年拳理探訪鉆研的《陳氏太極拳圖說》出版,用“易經”解釋“陳拳就是太極拳”,但,其理論與陳長興所教楊家的《楊家老譜》并不一樣,楊家楊澄浦,改拳架更利于大眾練習,為大眾健身起到了先導作用。
國家推廣的大眾太極拳,就是以楊氏太極拳為基礎而修訂的,2020年,太極拳申遺,同時也支持了陳家溝的鄉村振興項目。陳家溝以商業運營的模式,大力推廣陳溝拳,改編出了不少新套路,隨著時代的變化,多數人是以健身或傳承的目的,單人習練拳術,就丟棄了傳統太極拳層次的特色功能--沾粘相隨,只留下了健身或表演的松沉彈抖。
4、現在社會上流傳的楊氏傳統太極拳有多少種?與傳統的太極拳區別在哪?
楊式太極拳目前廣為流傳的是楊澄甫的85式,而其它都是以此為基礎進行的加減式,我認為不在”式“樣的多少,而在于遵循什么練。若練楊式太極拳主要是練楊澄甫的“十要”,常看太極老三篇。當代人寫的書也很多,有很多書也寫得云里霧里,看多了反到不知從何下手,練太極拳主要是要解決入門問題。常言道:真傳一張紙,假傳萬卷書,
5、陳式老架一路和楊式85式太極拳相比,哪一套太極拳養生效果更好?
小編練過陳氏老架一路,也曾經習練過楊氏108式!綜合比較一下來說,各有特色,難分伯仲!陳拳一路以柔為主,柔中有剛!快慢相間,連綿不絕,注重纏絲勁!有震腳,跳躍等高難度的動作,在養生保健的同時也能起到強身健體的功效!楊拳舒展大方,輕柔緩慢,八門五步更需要嚴格恪守!小編以為陳拳由于有快慢相間的理論,所以很多的初學者在打陳拳的時候會很快的打完一套拳!并且會有很多的發力的動作!小編以為這樣既不利于養生,也不利于出功夫!只有把陳拳打慢了,配合上呼吸,才利于養生!而楊拳輕柔緩慢,舒展大方,配合呼吸一套拳下來,渾身通體舒暢,養生保健功效顯著!也就是說兩套拳作為保健功能都效果顯著,但是要練對了,而且陳拳要連續的至少打三遍才停手!雖然陳拳73式與楊拳85式,看似僅差十幾式,但是打下來所用時間可能會相差很多!要想達到養生保健的功能甚至是增長功力以求技擊效果的拳友,練習一次至少要一個小時以上!所以說,重點是你要練對了,符合太極拳論,那種拳的養生效果都是好的!但是要保證時間,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