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義突出反對帝國主義的內容,強調爭取中華民族在國外的完全獨立,主張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1924China國民第一次黨代會在廣州召開,大會通過的宣言對三民主義作了新的解釋,9月21日召開公會國民,第二天宣布成立法蘭西共和國,法國國民公會經歷了1792年的建立,表現:①孫中山北上國民會議運動在全國各地展開。
制憲會議實際上并沒有廢除王權,但其《人權宣言》確立了人權、法制、公民自由、私有財產權等資本主義的基本原則,但并沒有廢除行會制度,沒收或拍賣教會財產。19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喬裝出逃,試圖勾結外國勢力撲滅革命。他在半路被抓住,被送回巴黎。群眾要求廢除帝制,實行共和制,而君主立憲則主張維持現狀,保留帝制。立憲派制定了1791年憲法,并舉行了立法會議維護君主立憲制,反對革命繼續發展。后來實現了第一、第二階級與大資產階級的妥協,但與占法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和城市平民的矛盾仍未緩解。相反,人民在斗爭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19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推翻了君主立憲制的統治,逮捕了國王路易十六。9月21日召開公會國民,第二天宣布成立法蘭西共和國。
法國制憲會議成立于1789年7月9日,解散于1791年9月30日。法國立法議會,成立于1791年10月1日。法國國民公會經歷了1792年的建立。302年,腓力四世因向教會增稅與教皇博尼法斯八世發生沖突。
1924 China國民第一次黨代會在廣州召開,大會通過的宣言對三民主義作了新的解釋。民族主義突出反對帝國主義的內容,強調爭取中華民族在國外的完全獨立,主張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權主義強調民權是普通人共有的,不應該是“少數人的收入而是私人的”。民生在“均地權”的基礎上增加了“控資”原則,提出改善工農生活條件。新民主義和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綱領在基本原則上是一致的,它們成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和革命統一戰線的共同綱領。
4、 國民革命運動興起的原因和表現是什么? 國民革命運動有何意義原因:①一戰后,帝國主義加緊了對中國的掠奪。②在帝國主義的控制下,各派軍閥展開了爭奪地盤的混戰,③“打倒強權,清除軍閥”已成為人民的迫切要求。表現:①孫中山北上國民 會議運動在全國各地展開,②五卅運動的興起,在中國掀起了以工人階級為主的反帝愛國運動。③經過兩次遠征,廣東革命根據地得到鞏固,為國民革命軍北伐奠定了基礎,意義:①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②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三)宣傳CCP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④群眾受到一場革命的洗禮等,失敗原因:①年輕的CCP缺乏革命的理論素養和實踐經驗。②陳獨秀犯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放棄了革命的領導權,啟示:必須掌握革命的領導權和武裝力量,堅持武裝斗爭;我們決不能向反動勢力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