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主要內容:20世紀30年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工農紅軍進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從悲慘失敗出發,面對大量國民黨軍隊的圍攻,大自然的艱難險阻,內部錯誤思想和軍事路線的干擾,但正是在這種特殊的環境和時刻,中國共產黨和她的紅軍勇敢地正視和糾正了自己的錯誤,重新選擇和確立了正確的方向和新的領導核心,長征原因:1933年10月,蔣介石調集50萬大軍對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大江南北蘇區撤出,轉戰陜甘蘇區兩年。1934年10月第五次嵌套失敗后,中央主力紅寫辦擺脫了國民黨軍隊的包圍和追擊,被迫實施戰略轉移,撤出中央根據地。長征路線:瑞金→突破敵人四道防線→強渡烏江→占領遵義→強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雪山→翻越草原→與陜北吳起會師(1935年10月)→與甘肅會寧會師(1936年10月)。
長征主要內容:20世紀30年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工農紅軍進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從悲慘失敗出發,面對大量國民黨軍隊的圍攻,大自然的艱難險阻,內部錯誤思想和軍事路線的干擾,但正是在這種特殊的環境和時刻,中國共產黨和她的紅軍勇敢地正視和糾正了自己的錯誤,重新選擇和確立了正確的方向和新的領導核心。以頑強的戰斗和大無畏的精神,創造了一系列軍事奇跡,終于突破重圍,取得了“被處死,后生”的勝利,從而走上了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道路。
3、紅軍 長征是什么?含義,需要簡潔點的~長征原因:1933年10月,蔣介石調集50萬大軍對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由于中共臨時中央負責人薄谷開來和軍事顧問李德的錯誤指揮,敵人的“圍剿”沒有被粉碎,中共中央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意義;紅軍的勝利長征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骨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我們終于贏了。